分享

关家垴战斗 1940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日发生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的战斗,是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一场战斗

 Loading69 2024-04-18 发布于四川

战斗背景

1939年冬,侵华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形势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在华北敌后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的决定。[8]1940年8月20日夜,华北各地的八路军(除115师和山东纵队外)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在华北日军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线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八路军狠狠地打击了日军,使日军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日军为消除威胁,巩固华北占领区,遂调动兵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0、129师等部队正式下达了反“扫荡”作战的命令,百团大战转入粉碎敌“扫荡”的第三阶段。[7][6][9]

战前态势

1940年10月6日,日军集结武安辽县武乡潞城襄垣等地驻军3000余人以所谓“捕捉奔袭”“辗转抉剔”“铁壁合围”“梳篦[bì]战”等战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榆社、辽县、武乡间的浊漳河两岸地区分路进犯。日军于13日在洪水、蟠龙、西营一带集结,企图寻找歼灭八路军主力和首脑机关。八路军总部机安全转移到了黎城县西井镇,385旅、386旅、决死1纵队等对日军进行阻击消耗、新10旅则对日军运输队伏击,经过各地八路军和抗日群众一系列的打击,日军伤亡重大,于10月17日分头撤回驻地。[5][7][6]
随后,日军对太行山区进行“扫荡”。得到消息后,群众进行了转移,位于黄崖洞的水腰子兵工厂停产,厂内职工对机床和材料进行了伪装隐藏,并做好转移准备。在129师主力击退了进犯到黄崖洞附近的日军后,兵工厂也准备复产。[7]
10月20日,日军又集结上万兵力,对太行区开始了第二次“扫荡”。其中冈崎谦受中佐的冈崎支队为主要一路,共有官兵600余人,辎[zī]重运输人员200余人,由沁县向东于21日在武乡县蟠龙镇驻扎。八路军得到情报后立即部署防线,22日八路军决死1纵队25团在温庄村与日军展开激战,阻止了敌人东进。冈崎大队于22日晚间在温庄宿营后,在23日清晨向东搜索前进的过程中,先后遭到埋伏在凤垴顶的八路军386旅16团一部和16团主力的打击。冈崎大队没有恋战,继续向东寻找八路军总部机关,当冈崎大队到达黎城时,此前转移到黎城西井镇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则从另一条道又返回武乡[7]
25日凌晨,冈崎支队从东崖底出发,“扫荡”赤峪、槐树坪一带,误打误撞地闯入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南口。兵工厂职工迅速转移,很快守卫南口的特务团与日军交上火,同时建设工厂的八路军战士也编成战斗连队准备迎敌。[7]
冈崎发现黄崖洞地势险要,有重兵把守,猜测这里一定有重要机关,于是命令日军用迫击炮强攻。负责守卫南口的特务团1营3连连长邱贤贵看难以抵挡日军的攻势,便擅自决定撤离阵地(邱贤贵后被处以极刑),随即日军直奔黄崖洞水腰兵工厂厂区袭来,水腰阵地的八路军防御部队也未能顶住日军。26日下午冈崎支队占领了黄崖洞兵工厂,将兵工厂设施全部破坏,并缴获了部分武器和物资。在得知八路军派援兵赶往黄崖洞后,冈崎支队迅速撤离,在28日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后,准备夺道武乡,退回沁县。此时刚打完榆辽战役八路军第129师就在蟠龙镇附近休整。彭德怀决心消灭这股日军,决不能让冈崎大队退回驻地,随即在八路军总部与左权等人研究具体作战计划。29日下午,彭德怀、左权、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先后赶到蟠龙镇石门村。当晚,彭德怀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7][9][4]

战场形势

关家垴是一个位于武乡县城以东约40公里的小山村,关家垴地势易守难攻,垴顶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柳树垴,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由于日军同时占领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形成了以关家垴为主战场、柳树垴为外线战场的形势。[9][10]

兵力部署

八路军方面

八路军参战部队8个团1万余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第129师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指挥炮兵团山炮连。第386旅772团和总部特务团从关家垴东北、东南侧攻击;第385旅769团从关家垴的西北侧攻击;决死第1纵队由南向北推进,在关家垴南侧对日军的左翼进行牵制;新编第10旅由西向东封锁日军西逃之路。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日军冈崎大队发起攻击。[9][2]

日军方面

日军被合围的冈崎支队有500多人。日军冈崎大队觉察到了八路军的合围行动,连夜抢占了关家垴,同时也占领了关家垴南侧的柳树垴,并连夜在两地构筑工事,挖了坑道,并拆下窑洞门窗架在坑道上,筑成了隐蔽所。日军在关家垴山顶的崖壁边沿,架起了多挺机枪,与柳树垴阵地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形成了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9][2]

战斗经过

柳树垴遭袭

八路军总攻部署完毕后,决死1纵25、38团率先在关家垴南面抢占了柳树垴阵地,阻断了日军南逃之路。然而在38团与25团调整换防时,因战场经验不足,遭到日军反击,柳树垴又被日军夺了回去,与关家垴形成了互相火力支援的态势。八路军随即调整部署,由25团和38团协同作战夺回柳树垴。[2]

发动夜袭

10月29日23时左右,左权得知关家垴和柳树垴均被日军占领后,决定让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提前发起攻击,进行偷袭。30日凌展3时进攻开始,特务团第二营从侧后摸到关家垴山顶发动攻击,山下埋伏的特务团各部随即响应。特务团占领第一排窑洞后,被日军的机枪阵地火力压制,造成不少伤亡,攻击暂停。[4]

开始总攻击

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总部指挥所发出了总攻击信号,八路军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同时发起攻击。[4]
关家垴方向,八路军按照事先部署向关家垴发起攻击。由于地形对于八路军不利,武器装备也与日军存在差距,再加上日军飞机的不断轰炸,导致进攻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负责东北方向进攻的新10旅28团因伤亡很大被772团替换下来。随即投入战斗的772团伤亡也极大:战至中午,772团1营1连只剩3人、3连只剩3人、4连只剩10余人,至14时,1营参加进攻的部队只剩6人;负责西北方向进攻的385旅769团被日军火力压制,因地形所限无法继续进攻; 先前攻上关家垴的特务团,在大部队发起攻击后继续向日军发动攻势,但因受地形限制及重武器缺乏,无法压制日军的火力,未能给日军以致命打击,自身伤亡也在不断增加。[4][9]
柳树垴方向,负责东面的25团连续发起7次攻击,负责西面和西北面的38团和16团1个营也组织了4次强攻,均无法拿下柳树垴。由于伤亡太大,八路军被迫停止了对柳树垴的攻势,只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2]
关家垴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强攻下屡攻不克,双方进入僵持局面。[2]
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机枪阵地[11]

内部争论

随着战事的进行,八路军进攻受阻,且伤亡较大。在前方指挥作战的陈赓和刘伯承先后向向彭德怀提出了意见,认为此处的地形对八路军十分不利,要改变战术打法,建议部队撤围,另寻战机。但彭德怀态度坚决:认为冈崎大队所剩人已不多了,不能给冈崎喘息的机会,要一鼓作气坚决消灭冈崎,日军的援军已从多方向赶来,一旦放下山就会得到援兵的接应,就失去了歼灭冈崎支队的机会。陈庚和刘伯承只能继续组织部队攻击。[2]
彭德怀在关家垴观察敌情[11]

第二轮总攻

经过10月30日一天的激战,日军仍占据着关家垴和柳树垴的主要阵地。同日129师385旅和新编第十10阻击日军援军的战斗也打响,与此同时更多的日军援军正在向关家垴赶来。形势紧迫,彭德怀下令向敌人发起第二轮总攻,务必全歼冈崎大队。同时彭德怀将负责八路军总部首长安全保卫工作的特务团警卫连也派出投入战斗。16时在炮兵部队的掩护下,八路军772团、16团、38团、25团各派出一营,协同769团再次向关家垴和柳树垴发起攻击。八路军先后发起了18次冲锋,参战部队伤亡极其惨重。最终利用769团在佯攻火力掩护下挖通的暗道,八路军才在夜里冲上关家垴山顶的主阵地,与日军展开近距离部搏杀。虽然日军指挥官冈崎谦受阵亡,但日军仍有组织的抵抗到了31日天亮。与此同时前来支援的日军两个支队也离关家垴越来越近。考虑到八路军部队伤亡太大,再加上白天日军有飞机支援,31日下午4时彭德怀发出了撤退了命令,八路军部队向关家垴的西面和西北面转移。晚6时日军在柳树垴和关家垴的残余部队汇合后于11月1日前往洪水镇附近集结。[2][4]

战斗结果

关家垴战斗从10月30日4时开始,至31日下午4时结束,历时36个小时,八路军共歼灭日军冈崎大队500余人(日方数据为此战损失151人,其中死亡50人,负伤99人,下落不明2人),伤亡600余人(另有说法伤亡人数在3000人左右)。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1万余人对日军500余人,占绝对优势,但未能全歼日军,对于八路军来说是一场败仗。彭德怀预设的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终结日军以大队为单位就敢进入根据地“扫荡”的作战模式的目标未能实现。[2][7]

战斗影响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中一次最大的进攻性战役,给了日军以巨大的打击,迫使日寇于11月2日提前结束了“毁灭战”。八路军各部撤往外线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仅沁源县在“扫荡”中就有5000多百姓遭到屠杀,根据地进入更为艰难的阶段。 在八路军主力部队阻击下,日军的“扫荡”未得逞,“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太行区的反“扫荡”作战,至此胜利结束。但关家垴战斗中日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的临时工事、暗堡掩体以及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也让八路军将领深受启发。[2][10][12][5]

战斗评价

“关家垴战斗这场恶战是百团大战中的重要一仗,八路军虽集中了优势兵力,部队作战也很英勇,却因装备太差未能全歼敌人,证明当时部队还应以持久的游击战为主,不适集中兵力打大仗。”(《陈赓大将图传》中评述)[13]
“彭老总坚持要打关家垴战斗,还有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欧致富评述)[2]
“彭老总向我调决死队两个团参加战斗,我是很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薄一波评述)[2]

战后纪念

关家垴战斗遗址位于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关家垴山顶最高处建有“关家垴歼灭战纪念碑”,碑名由薄一波书写,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彭德怀题写的“烈士之血,革命之花”,碑后是关家垴战斗中阵亡的八路军将士的烈士墓冢。[3][12]
关家垴歼灭战纪念碑[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