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7.从心出发:用情感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榕言榕语 2024-04-18

 前几天有个朋友还跟我聊天,说他的孩子在家总不能按点吃饭,到了饭点,还在房间玩游戏,他又舍不得骂他,不给孩子吃饭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他就索性把饭菜端到房间里,让孩子边玩游戏边吃饭,这样几次之后,孩子竟形成习惯了,反正就不上桌吃饭,父母肯定会端进来。我那朋友很苦恼,说自己怎么搞得,竟然让孩子养成了这么一个坏习惯,他那孩子,骂又骂不得,打又打不得,究竟如何是好呀!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

     我相信做父母的,都希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杜绝孩子的坏习惯。可有什么具体的好办法吗?让孩子不觉得父母严厉,又能愉悦地接受父母的建议。最近看到公众号“领教工坊”里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这里面的观点特别精辟。

      首先孩子是通过“内化”与家长的关系来学习成长的内化到孩子心里去的,其实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

     怎么理解呢?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不是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训练他独立,让他什么事都靠自己做,而是要积极回应他,尽可能地满足他的需求,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目的就是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有依靠的,他的一些需求在父母那里是可以得到回应的,父母也会帮自己。那他长大之后肯定很有自信,能够独自去探索世界。相反,你从小就训练孩子独立,让他什么事都靠自己完成,孩子就会感觉到一种无助和不安全感,这种感觉可能会伴随他一辈子,甚至他成年之后,他还会不断地去寻找依恋和满足,就没有能量去自我实现了。

     再比如“宽容大度”这个性格,孩子也是跟父母那里学来的,你看一个婴儿多少会有些攻击性,有些父母看到婴儿要攻击人的时候,就严厉加以制止,其实是不对,如果父母这个时候能包容婴儿的攻击,孩子就会感觉到,攻击是可以的,展现攻击性的我也是值得爱的。孩子大一点之后,就会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对别人宽容友善的同时,也有能力捍卫自己应得的利益。

    上面这两个性格特征,都是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关系模式,内化到自己心里去,从而形成他自己长大后的性格

     其次,形成好习惯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爱的流动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习惯,父母也不例外。最为关键的是夫妻双方不要互相贬低对方的坏习惯,好像生怕孩子学到了这个坏习惯一样,越是贬低对方,越是容易让孩子内化这个坏习惯。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家庭里,爸爸有点爱喝酒,和另一半的感情也一般,妻子对老公就有很多不满,明明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可有些妈妈就会这样跟孩子说:“你爸真是个混球,你长大后可可千万不要像他那样,否则你的婚姻生活会很糟糕。”一个妈妈总是跟孩子说这种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儿子小时候会表现的很乖,不会学爸爸的坏习惯,但结婚后,他却突然开始酗酒,甚至打老婆。这种例子其实很多哦,其实呀!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在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而潜意识会支配我们的行为,所以变成了在行为上认同父亲 

      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那个妈妈应该跟经常跟孩子这样说:“你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心情不好,总是借酒消愁,他有时候情绪很糟糕,我也能理解。你要记住的是你爸是很爱你的,无论怎么样,他都是希望你越来越好!我们都要接受且包容他这个缺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坏习惯”并不影响彼此尊重和相爱。孩子听了妈妈这样的教育,他就会获得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个很正常,有缺点的人也会爱我,他同样也值得我的尊重。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广阔灵活的人际关系。他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是行为缺陷,还是看法不同,这些都无所谓,大家的目的一致就行。所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底气,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爱永远都存在

     好了,我们来做个总结,影响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其实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不是说非得有个样板做给孩子看,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很父母之间的情感深度。孩子的好习惯来源于他能感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支持。爱意越浓的家庭,孩子越会有好的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