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治水区域:考古又一重大发现,难怪帝舜会禅位给大禹

 百家杂评 2024-04-18 发布于江苏

帝尧时期,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帝尧寻求治水者,四岳推荐了“鲧”。但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被刚提拔上来的舜处死。

在此之后,舜推荐了大禹,“使续鲧之业”,最终经过十三年治水,“过家门不敢入”,大禹治水成功,后来帝舜“荐禹于天”,并禅位给大禹。

问题在于:帝舜可谓大禹的杀父仇人,那么帝舜为何还要禅位给大禹,如此不怕大禹对他部族或后人报复吗?或许,有人认为舜禹都是胸怀天下的道德楷模,但再高的道德,似乎也不能对杀父之仇无动于衷。对此,现代考古取得又一发现,或许可从侧面解释帝舜禅位大禹的原因。

大禹治水区域范围

按照史书记载,大禹近乎治理九州水系,涉及范围很广。但我们都知道,以4000年前的生产力与交通能力,大禹不太可能治理如此庞大区域的水系,况且治水涉及的区域,与夏朝疆域都大致相当了。

既然如此,大禹最可信的治水区域,大概在何处呢?以文献与考古来看,其中有两个区域可以大致确定。

首先,颛顼是大禹爷爷,东夷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夏朝初期,东夷后羿政变,导致太康失国,这也证明夏初都城与东夷势力相距不远;同时考古与文献表明,颛顼应在河南濮阳县一带。因此,从人物关系上看,大禹与夏朝初都应在山东西部或河南东北部一带,而这里是古河济地区。

其中,在河南濮阳范县和山东菏泽鄄城县,有一地名叫雷泽(又名雷夏泽、或雷泽夏),史记说“舜耕历山,渔雷泽”,大禹建立的王朝叫夏朝,不知其中是否存在关联。

其次,在安徽蚌埠涂山南麓、淮河东岸,考古发现“禹会村遗址”,距今4000年上下,被确认为“一处经过人工实施的具有专一性功能的大型盟会场所”。更巧合的是,文献表明最迟汉代已有“禹会村”,且禹会村周围还有涂山!因此,禹会诸侯或涂山之会的地点,如今来看最可能是在禹会村遗址,说明大禹治水范围包括淮河。

由此,大禹治水的区域,大致在古河济、淮河蚌埠段这一带,而这些都属于东夷区域。

难怪帝舜禅位大禹

大禹治水成功,拯救了苍生,得到万民拥戴,于是帝舜禅位给大禹。在古今主流史料中,突出了一个“德”字,这无疑是正确的价值观,但却未必是完整的历史真相。

首先,上文谈到的禹会村遗址,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事,就是大禹与涂山氏联姻。文献记载,淮河流域为淮夷民族聚居地,淮夷是东夷族群中强大的一部,其中淮夷中又以涂山氏最强。因此,大禹获得了东夷九部中的淮夷支持。

关于大禹与涂山氏联姻,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涂山氏是大禹第一任妻子,还是再娶的?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中有“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之说,如此涂山氏就不太可能是大禹第一任妻子。如此,大禹娶涂山氏,本质上是两个强大部落的联姻。

其次,除了涂山氏之外,皋陶与伯益显然支持大禹,故而后来大禹先准备禅位皋陶(早逝),后来禅位给伯益。其中,伯益嬴姓东夷,秦人祖先,史记中有“嬴姓十四氏”记载,是一股非常强大的东夷势力。

至于皋陶,有说源于少昊之墟,就是山东曲阜人,嬴姓,如此肯定是东夷人,据传其封地为皋城(今安徽六安市),还有说他是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但以大禹活动范围来看,皋陶更可能属于东夷集团,只是与伯益的关系有待考证。

因此,大禹治水一方面于民有恩,一方面获得诸多支持,其中尤其是涂山氏、皋陶、伯益。同时,大禹部族实力也很强大,夏初时已有斟灌氏、斟鄩氏、夏后氏等。在既有不世之功、又有众多强大势力支持的情况下,帝舜只能禅位于大禹。

余论

关于舜禹禅让,韩非子认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大禹实质动用武力逼迫帝舜,最终导致帝舜以百岁之龄死于荒蛮之地九嶷山。

这种说法的确有其道理,因为甲骨文中的“德”还没有“心”,本义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内涵与后世的“德”不大相同。而且,西周才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大力提倡“德治”。因此,后世以“德”来解读禅让,还比如用“德”来解释商汤与文王得国、夏桀与纣王失国的原因,显然有失偏颇。

或许,帝舜所以禅位大禹,尽管不是韩非子说的那么残酷,但应该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大禹取得众多势力支持(原因或是治水之德,或是其他,或兼而有之),具有强大实力基础,于是帝舜只能传位大禹,用后世解读就是大禹“德配其位”。

参考资料:史记、韩非子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