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容子 | 穿越津轻海峡

 聚力阅读 2024-04-18 发布于河南

总第2361期





图|容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1991年10月我在日本进修学习,东京的AOTS(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东京中心)组织我们赴日本东北地区考察参观。10月14日,我们在青森县参观,10月15日下午,随班主任赤井女士,登上了前往北海道函馆的“东北线”新干线列车。乘坐“海峡号”电气列车,从本州的青森县出发,经“青函海底隧道”(青森—函馆的海底隧道),通过津轻海峡,到达北海道的函馆市。途中下车,参观了海底隧道“吉冈站”。

津轻海峡,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东经140度30分,北纬41度30分),是连接日本本岛(本州)与北方岛屿(北海道)的重要水道。津轻海峡全年不封冻,是日本海北部唯一不冻的海峡。海峡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18~75公里,一般水深200米,最深449米。峡底西连日本海,东通太平洋。沿海峡北上,直通鄂霍次克海及阿留申群岛;南下则为夏威夷群岛和太平洋,其交通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津轻海峡也是日本东部沿海航行至西部的必经之地。(资料)

“青—涵海底隧道”,是日本隧道建筑史上的骄傲,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闻名遐迩的伟大工程。这座海底隧道凝聚了日本建筑家、设计师、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的血汗、智慧、勇气、牺牲精神。日本著名电影演员高仓健曾参与拍摄了一部电影《海峡》,就是反映这条海底隧道历时十年的建设过程。影片描写了一位献身隧道工程事业的日本技术人员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默默坚守岗位,为建成这条海底隧道奉献青春,完成历史使命,造福于后代的感人故事。

1991年10月15日下午3时许,我们登上新干线“海峡号”,列车全速驶向北方。整洁的车厢,温馨的服务,安逸的氛围,吸引人的目的地……使我们对这次旅行充满向往和期待。不一会儿,车厢前端上方的显示屏上出现了列车准备进入海底隧道的“准备”字样。又过了一会儿,车窗外一片漆黑,只听见列车呼啸而行。明亮的车厢里,显示屏上,列车进入海底隧道后的行程数据和显示图清晰可见。谁能想象得出“海峡号”是在浩瀚的大海底下风驰电掣!隧道内新干线列车平稳、急速,畅通无阻,而隧道上面的大海深邃、无边,波涛汹涌。人类多么伟大,人类与大自然博弈的能力多么惊人!科学技术多么强大,科学技术征服大自然的奇迹多么惊人!那时,我国还没有这样的高速列车,也没有海底隧道,我们被日本的高科技工业水平所震撼。

车厢信息屏上显示列车行驶距离的那条图线,大约移到了整个海底隧道图形曲线的三分之二位置时,列车上的广播响了:“津轻海峡青函海底隧道吉冈站到了!”赤井老师招呼我们下车参观“吉冈站”。

从“海峡号”上下来,纵望长长的车列闪烁着明亮的灯光,就像一条卧龙静静地躺在海底歇息。迎接我们、引导我们参观“吉冈站”的海底导游是位中年男子,名叫植冈孝俊。这位海下工作者中等身材,沉稳干练。他头戴大盖帽,身穿铁路制服,手拿扩音喇叭,声音洪亮。

植冈先生告诉我们:“海底隧道的导游全部是男性。”他不急不慢,有条不紊地引领我们参观了这条享誉世界的海下长城。参观津轻海峡的海底隧道吉冈站,聆听了植冈先生的介绍,留给我两点深刻印象。

一是植冈先生非常详尽地介绍了整个海底隧道的结构,特别是“吉冈站”作为重要枢纽所具有应急、保障、仓储、抢救等各项功能。他带领我们参观了海底隧道通向地面的备份通道,介绍了各种应急设施——电力、通讯、工具、车辆、物资等。我们不仅感受到日本先进的隧道遁构技术,还由此透视到日本海底隧道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

二是植冈先生引导我们参观了海底隧道的“光荣墙”。在吉冈站的几段墙面上,用同样规格的瓷砖贴上了成千上万块印有隧道建设者手印或他们孩子足印、绘画的方砖。植冈先生站在“光荣墙”前讲解,平静地说:建设者中的一些人为这项旷世工程献出了生命,而牺牲者中就有他的工友和同事。工程竣工后,为了纪念这些建设者,筑起了这面永垂不朽的“光荣墙”——牺牲者的后代替他们的父辈留下了亲人的悼词和儿孙们的签名及绘画。他凝望着墙面,虽然神情平静,但语音动情:“逝者的灵魂和隧道一起长眠于津轻海峡下。无论从海底经过的人,还是从海上驶过的船,都向他们致敬。”

只有同时懂得生命价值和这条隧道价值的人,才会自愿留在深海200米以下的隧道里工作,也才会认真地履行海底导游的职责。

结束了约40分钟的海底隧道参观,我们重新登上“海峡号”,继续北行。

傍晚时分,列车钻出海底隧道,来到日本北海道最南端的美丽海湾城市——函馆。当晚,我们乘缆车登上函馆的最高山,从山顶俯瞰整个函馆的夜景。

夜幕下的函馆灯火通明。灯光与星光,勾勒出这个港湾城市的海天轮廓——左边是日本海海湾,右边是太平洋海湾。两个海湾挟着函馆,蜿蜒曲折的海岸灯光和繁星闪烁的夜幕,把这块海岛陆地装扮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站在山顶观光台,眺望海湾宽阔平静的海面,不由地想起海底隧道的建设者和工作者。他们为人类架起了穿越大自然的通道,让人们可以便捷地从海洋的一端来到另一端。当光明展现在眼前,黑暗中的“光荣墙”显得格外耀眼,植冈孝俊,那位海底隧道的男子汉导游,虽然没有高仓健的知名度,但他的光环已镶嵌在许多参观者的记忆隧道里了。

(记:选自作者2014年版散文集《走出国门》;本文插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容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微小说学会会员。于1985年《特区文学》第4期发表日本中篇小说译文《破产制造者》;1991年合著出版《中外文艺家及名作辞典》;2013年出版“母女诗歌集”《远方的梦》;2014年出版散文集《走出国门》(海外篇)、《守望家园》(国内篇);2019年10月出版散文集《故乡在何方》;2022年3月出版文选集《五色花》;2022年8月出版纪实文集《风从海上来》。近年来在多个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过散文、随笔、纪实文、短篇小说、短篇译文等。

往期精彩回顾



【人在旅途】容子 | 北纬62度深处

【人在旅途】容子 | 慕尼黑之夜·慕尼黑之晨

【人在旅途】容子 | 在法兰克福街头拍照

【人在旅途】容子 | 在耶路撒冷旅行

【人在旅途】容子 | 哈尔施塔特湖畔

【人在旅途】容子 | 在布拉格寄信

【人在旅途】容子 | 墨尔本的青年

【人在旅途】容子 | 爱丁堡老兵

【人在旅途】容子 | 挪威山间的小火车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