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清朝王爷众生相

 颐源书屋 2024-04-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清代众多的王爷们,每天除了吃喝玩乐之外,有官在身的要办公事,无官在身的也要找点事儿做。诸如,琴棋书画、作诗填词、跑马练功之类。这些王爷不但留下了许多诗集,而且留下了许多书画作品,文集之类的著作。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王爷们的生活、嗜好、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礼亲王昭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所著《啸亭杂录》堪称清代文人笔记之中的上乘之作,记载很多王爷的日常生活。

醉亲王塞勒

     塞勒为睿亲王多尔衮曾孙。康熙四十七年袭辅国公,雍正七年卒。乾隆四十三年复睿亲王爵时,被追封为睿亲王。

      其人性格豪爽,喜欢喝酒,白天黑夜终日不醒。每天上朝,仍然是酒气熏天,令人难忍。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醉公”。但他每次遇到大事,却敢于大胆直言,毫不含糊。比如,康熙五十七年(1718)皇太子允礽被废。允礽是康熙的第二子,一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但他长大成人后,拉帮立伙,结党营私,甚至要谋害父王,被康熙两立两废。康熙废了皇太子允后,命令各个大臣讨论重新立皇太子问题。此时,各个皇子派系都在窥视着皇太子的空位。其中,康熙第八子允禩在揆叙、王鸿绪等人的支持下更是虎视眈眈。这时,身为辅国公的塞勒一脸怒气,从座位上跃起,高声说道:“惟有立雍亲王,天下苍生始蒙其福也。”此话语惊四座,使众人大为震撼。这雍亲王是谁?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当皇子的时候,雍正曾被封为雍亲王,其王府就是现在的雍和宫。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被封为雍亲王到继皇帝位,中间只做了12年亲王,所以雍亲王的称呼不大为人所知。在今天的西山大觉寺内,有一康熙年间重修大觉寺碑,其碑文就是雍亲王所书,也是很难得的见证。

      后来,雍亲王真的得到了皇位。有一天,他宣召“醉公”晋见,并且责备他说:“当日汝言,几有危于朕躬。然汝忠鲠可嘉,嗣后慎勿多言也。”这位“醉公”却彬彬有礼地脱掉了帽子,谢罪说:“臣一时直性,不能自遏抑也。”后来,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睿亲王爵位时,他被追封为睿亲王。

      这段记载,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醉公”为人耿直,大事不糊涂的性格。虽然他每每酒气熏天,但在关键时刻却让人刮目相看。

      有关雍正继位之事,民间多有传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篡改康熙遗诏的说法,即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康熙朝满文盛行,皇帝遗诏不可能不用满文。满文“十四”写作“juwan duin”,“写作“duin”,根本没有可能加横加点进行篡改。昭梿在此记录下醉公醉话,也是一条有力的证据,说明康熙所选之人只能是雍亲王。

儒王德沛

      德沛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第八代郑亲王。乾隆十三年(1748)袭简亲王(四十三年又复郑亲王号),十七年(1752)薨。

      在清代以宗室身份出外当官的,首推简亲王德沛。早在年少时,按照规定他应该袭公爵,但他没有要,让给了他的弟弟。自己却上西山读书去了。有一次,恰亲王推荐他到朝廷去做官。雍正皇帝听到后,觉得这个人有点与众不同,就召见他上朝。当皇上问他有什么想法时,德沛说:“惟愿百年后于孔庙中食块冷肉耳。”雍正一听更觉得奇怪,就给了他一个户部侍郎的官。后来,他经常到边疆去做官,不图名,不为利。每到一地,他一定设立书院,聚众讲学。他还经常对人说:“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今世不患乏才,而患人心之不复古,非讲学无以明之。如使风化日移,胜纷据于吚唔之学多矣!”强调人心复古和进行教化的重要性。

      德沛不仅注重在地方立书院和讲学,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比较讲究实际。比如,他与河督高斌的治水方法就有所不同。高斌每年都减少扫沙船的数量,德沛却反对这样做,但又无济于事。

      他只好对别人说:“古人制度,安可轻易改革?吾年就衰,恐不及见,汝今年少,应见河患之日增,异日当思吾语也。”果然不出德沛所料,不久,秋水漫过了张家路头。而当时,德沛已经去世二年多了。后来,水患越来越厉害,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也没有治好,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德沛王的先见之明。那些讲学家就给他一个外号,济斋夫子

       德沛“儒化”,甘当孔夫子的门徒,每到一处必开院讲学,强调教化,实属不易。从中也可以看出,汉族文化对于这些满洲贵族们的影响。

“鬼王”弘昼

      弘昼为清世宗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封为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1770)薨。

     乾隆当上了皇帝后,对他特别好,把雍正皇帝所留下来的旧物全赏赐给了他。所以,他十分富有。为人骄横,曾经因为一点小事就在上朝时殴打果毅公讷亲,乾隆皇上看在孝圣宪皇后的份上,没有过问这件事,满朝文武都惧怕他三分。这个人还最喜欢代腔曲文,将《琵琶》、《荆钗》等旧曲换成了弋腔的曲调进行演唱,使客人都捂起耳朵听不下去,他自己却兴奋异常。

      这位鬼王弘昼不但喜欢弋腔,而且还喜欢玩“送葬游戏”。他经常满有理由地说:“人总是要死的,何必要去忌讳它呢?”因此,在没有死之前,他就把自己所有的丧礼仪注都写好了。有一天,他像真的一样高高地坐在院子里,就好似被装进了棺材,并且命令那些下人为他供饭,哭丧。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吃吃喝喝。同时,他还让人做了许多纸鼎、纸孟、纸盘等,来代替陪葬物品。这些纸制品做得很精细,形象逼真。等到弘昼真的死了之后,他的子孙不久就衰败了。人们都说,这是对弘昼王爷装神弄鬼的一种报应。

      弘昼王爷对死没有什么忌讳,并且还与家人一起为自己送了一次葬。那供品、那哭泣声、那满院子的陪葬品,让你觉得又可气又好笑。

吝啬王永瑆

      永瑆为清高宗乾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成亲王,道光三年(1823)薨。

      成亲王的诗文、书画在清代诸王中堪称一绝,即所谓“诗文精洁,书法遒劲,为海内所共推”。成王幼时握笔,即可成文;少年时工赵文敏书法;并有所谓“拨灯法”传世。成王书画作品为世人所推崇,“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皇上曾下令刊行其字帖,并为之作序,流传海内外。

      成亲王的吝啬在诸王中也堪称一绝,并以“持家苛虐”、“日用菲薄”著称。其实,成亲王并不缺少银子,王府库银高达八十万两。但他从不挥霍,舍不得多花一两银子。有一天,他所骑的一匹马死了。按理说,马死了,埋了不就得了吗。可成亲王却舍不得,命令下人煮马肉代饭。整整一天全家不得烧火做饭,只吃死马肉。他的一个妃子是傅文忠公的女儿,嫁妆很多,但成亲王却将这些东西全部锁入库中。而妃子每天所吃的东西。不过是“薄粥”而已。

       成王如此吝啬,其儿孙哪能受得了。他们每每私窃其银,并多以不检点而暴死。成王得知,愤懑不平,气的得了狂痫病。他每天坐着一辆破车人朝,并让一下人手里拿着一根棒子跟随,嘴里还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皇上对他也没办法,他自己也不知道改悔。在他临死之前的几个月里,身子也不洗,头发也不梳,尿从裤子里往外流,嘴里还念念有词,大喊大叫。当下人劝他换换衣服时,他却说:“人死后身体就交给了蛆虫,又有谁来给你洗去污垢呢?”最后,他因狂病致死,多年省下的积蓄,被那些仆人拿走,王府为之一空。

      吝啬王永瑆吝啬一生,终被儿孙气病,疯颠而死,其万贯家产归他人所有。但在书画上,他的成就是惊人的,为世人所折服。

       他也非常喜欢古玩字画,并且背出高价购买,虽多次被人欺诈,却从不与人计较。也算是吝啬之中见大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