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不是别人,就是“高维的我”,他一直在你头顶注视着你,

 培训班文摘 2024-04-18 发布于山西

道衍天下

图片

图片

人有三性:兽性、人性、神性。

兽性,就是不会独立思考;
人性,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
神性,就是成为思考的观察者;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种境界,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质疑和审视,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种境界,抽离出了一个“高维的我”,是“我看着我在思考”,所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的人最简单,很傻很天真,但是往往会因为看不到真相而碰壁,或者被收割;


第二种境界的人最痛苦,他们想的很多但又想不彻底,被自己的思想所蒙蔽,自以为是。


第三种境界的人最幸福,他们真正的走向了开悟,没有了执念,不再着相,逍遥自在。


人生最难的,就是从“人性”到“神性”的升级,也是第二种境界到第三种境界的跨越,但唯有抵达第三种境界,才是人脱离痛苦的唯一方式。

完成这个升级之前,是“我在活着”,完成这个升级之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让自己看着自己的各种“行动”,随时纠正自己,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站在高维俯瞰自己,俯瞰众生。

从思考者到思考者的观察者,这是最难得的升级!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不是别人,就是“高维的我”,他一直在你头顶注视着你,如果你觉察到了他,你就是他。

这就像玩游戏,之前你总以为自己是游戏的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后来忽然有一天,你发现不再是游戏的主角,而是玩游戏的那个人。于是一瞬间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像拨开乌云见天日,让你刹那间看透万物的真谛和人生的真相,简直妙不可言。

图片

人的能力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执行力;第二个维度是思考力;第三个维度是觉醒力。
 
“执行力”来源于“双手”;“思考力”来源于“大脑”;而“觉醒力”来源于“心”。
 
“心”转一圈,相当于“脑”转十圈;而“脑”转一圈,相当于“手”转十圈;也因此,“心”每转一圈,相当于“手”转100圈。
 
我们可以把心、脑、手看成一个钟表,“心”相当于“时针”,“脑”相当于“分针”,“手”相当于“秒针”。

 
很多人用“双手”的勤奋掩盖“大脑”的懒惰,也有很多人用“大脑”的勤奋掩盖“心”的懒惰,这都是非常低级的努力方式。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最厉害的努力,莫过于用“心”上的努力。
 
很多人用了一辈子“脑子”,他们工于心计,善于算计,却从没用过“心”,用“脑”可以获取物质,但是用“心”可以沟通灵魂。唯有用心,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
 
这个“心”是先天之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但是在后天的熏陶之下,蒙上了一层尘埃。所以禅宗要是“明心见性”,王阳明要“致良知”,都是为了找回那个先天之心。
 
很多人的“心”早已死去,麻木不仁的苟且偷生。人生最重要事,就是唤醒自己的“心”。
 
要想“用心”就要先“修心”。所谓修心,就是带着觉察去生活,就要不断的内观自己。修行到一定程度,你的心就打开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开悟。

图片

什么是处世的最高境界?


和底层人打交道,接受他们占便宜、献媚讨好、算计,同时要理解他们的勤奋和坚持。


和基层人打交道,接纳他们八卦、幻想、浅薄,同时欣赏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


和中产们打交道,接纳他们爱慕虚荣、攀比、虚伪、势力,同时要看到他们的付出和贡献。


和精英们打交道,接纳他们傲慢、刻薄、好高骛远,同时欣赏他们的博学、钻研、爱学习。


和修行人打交道,接纳他们的清高,自以为是,同时欣赏他们的佛系。


和顶层打交道,接纳他们的严苛无情,冷漠决绝,同时欣赏他们的杀伐果断、雷霆手段。

图片

生命有三次大转折,每次都是一场大升级。

第一次大转折:摆脱了现实对自己的束缚,不再为了钱而日夜奔波,实现了物质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成为一个相对自由的人,开始思考精神方面。

第二次大转折: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以及使命,就像刘翔找到跨栏、姚明找到篮球一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直至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第三次大转折:看透了世界、生命的真相,走向了觉醒、开悟、得道。能够从高维俯瞰众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

每一次大转折,都是生命自由度的升级。每个生命都会觉醒,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随喜转发,利益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