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小龙:半块汉砖成砚记

 新用户7391BFGL 2024-04-19 发布于安徽

半块汉砖成砚记

安徽桐城     谢小龙


  行走枞川石溪地界,几次听吴成立师讲,石溪这前后,以前有凿汉砖成砚习俗。
  倒想整块。
  汉砖难寻;见是见了几块,砌在石溪街原居民墙上。
  那就慢慢找吧。
  石溪行,几次,寻砖百余,吴师瞄瞄间或掂掂,皆曰不是汉时物。
  邪了门!
  一日,行走周家潭,又作石溪行。吴师客气,先一人整他个几两,酒足饭饱,又沿一新辟高速路路基行。
  一村庄,高速路穿村而过,随处见年头久远陶片瓷片以及大大小小柱础类石构件。吴师告诉我,早先,这有一庙宇,大集体时代,辟作生产队队部,再后来,有一户人家住进来。
  现如今,屋顶通透,见天;门窗,无一扇;探视良久,退出。前行百米,见二三住户,一老妇探头。
  老人家,庄子不小喂,前边枫球树长的壮高的狠,日月不短了。
  村子是不小,住的人不多,不到过大年时节,凑都凑不齐两桌人。
  到处是一样啰。
  聊几句,看看枫球树。
  乖乖弄的个咚!
  估计要三人合抱。这不算啥,奇的是主干三丈有余,不枝不蔓。行走江北江南,挂牌保护的枫球树见过几十上百,这,还是独一份。
  树旁,拍起照来。未几,吴师拾起半截砖递我:汉砖。
  掂一掂,沉甸甸。
  一沟渠,洗洗;一直拎着。
  又转,半里许,一高台,吴师曰:这以前,亦一庙,年头久了去。小时,很捡到些有份量的东西。这几年,这前后,也转悠了不少次。
  于此,学吴师,瞪大双眼,老物件,一件件剔去土块,送吴师。我可没吴师的闻太师三只眼,天眼一开,洞穿历史迷雾还原古物真相的能耐哟。
  不虚此行。
  到家,一盆水,浸这半块汉砖。
  刷子刷,到边到拐刷。换水一盆,又刷。
  哈哈,识得庐山真面目了。
  有破损有不平处……
  取大号磨刀石,一下二下三下,带水磨,其浆如糊细腻粘手,其色如墨当为炭烤柴烧。
  水洗,焕然一新。
  再磨。又取小块磨刀石,依已念由已意,慢慢磨,边磨,边用水冲洗,手感,如玉了。
  那才叫一个乐呵哟。
  不几日,带汉砖,去了东桥先生家,告诉先生:弄了一汉砖,准备做一方砚,又要劳动先生了。
  先生家,又神聊海侃起来了。
  晚间,先生W信传一图:


  高!
  越明日,又传一图:


  小篆,行吗?明天上午光线好时刻。
  照,不急!
  不容易刻!有些崩坏。
  残缺美,更妙!
  哈哈!不经意中得古朴()。
  很快,去了先生家。先生告诉我:谢元庚曾做过砖砚,据他讲,砖砚要用蜂蜡煮,否则存不住墨。
  我就不费那心了。反正我又不专业练字,再说,墨汁也花不了几个钱。
  先生细端详砚台好一阵,说:该掏个砚膛。顺手取一笔,勾勒了轮廓,补一句:深浅,你自个定吧。
  心满意足,报纸裹好砚台,归。
  这砚,掏膛的买卖谁来干呢?
  住玉雕园久焉,玉雕这块,行家里手倒认识不少。可这几年,去蚌埠苏州南阳揭阳的多了去。还是找玉雕大师魏安银吧。
  我们有点交情。
  W信告之大师,大师答曰:我在镇坪。礼拜二左右去石佛寺车师傅13805662011(陈)
  考虑来考虑去,觉不妥。
  这要是开车的师傅一不留神,我这得来不易又东桥先生劳神费心花气力的砚台有个磕碰,那不就是老回子吃猪肉坏了教么?
  办法总比困难多!
  干脆请动大仙吧。大仙,了得人一个。以往,我们多有合作,挺愉快的。
  告知大仙:这块,本想请魏大师掏膛,另一块细磨后想好铭文再麻烦你,可不,魏大师让我叫跑石佛寺线路的陈师傅带去,我怕有个磕碰,只好有劳你了。
  行!正好过几天我回桐城。
  好的。先谢了。
  你现在是真正的文人骚客(坏笑)。
  涮我,你坏!
  成啦。


  作此短文传东桥先生,先生又大笔一挥了:


作者简介

 

简介:谢小龙,池州师范毕业,现在桐城望溪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