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没人能真正说清“生命起源”?

 楚地遥 2024-04-19 发布于重庆

编辑丨杨宏

作者简介:

桡哲,独立学者。10余年来,致力于东岳哲学的革新、研究、传播和发展。

著有原创哲学理论:“外在生存结构论”、“群团化分工论”;《三大起源通论》(含生命起源、意识起源、社会起源);心理学基础理论《狭义心理学》、《物演人格论》;哲学通史《物演哲学史》;美学基础理论《物演美学论》。


既往的生命起源理论

关于“生命起源”,基于西人早期的思绪谈及相关问题

可以分为两类:

要么是拿出基督教的《创世纪》,认为“生命”起源于空白和混沌,然后认为是由“神”创造了“秩序”,至于什么样的秩序,就是“人类”的事;

要么在早期的生命发生学中,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本质是突显论或自然发生论,如青蛙可以从湿土中产生,老鼠可以从腐烂物质中产生,昆虫从露水中产生,蛆从烂肉中产生等。温暖、潮湿、阳光乃至星光都常被说成是促进生命自然发生的有益因素。

包括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甚至是近现代的诸多哲学家、科学家,如哥白尼、培根、伽俐略、哈维、笛卡儿、歌德和谢林都不自觉的接受了这种“突显论”的思想。

而在近现代,则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生命起源假说。

在陈阅增第三版的《普通生物学》中则写了两类西人有关原始生命的假说:

其一是“蛋白质起源说”:

即“奥巴林”(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奥巴林(Oparin,Alexander Ivanovich))和“福克斯”分别提出“团聚体学说”和“微球体学说”。

奥巴林将多肽、核酸、多糖、磷脂的溶液摇晃混合后,发现在胶体溶液中的大分子凝聚形成直径约1-500微米的团聚体小滴。这个团聚体小滴在奥巴林看来是有代谢的特性,因为其能从周围介质中吸取不同的物质,然后还出芽分裂成效的团聚体小滴,所以,奥巴林认为这就是一种生命起源解释方式。

但这显然有很大问题!

因为这极大可能是一种物理或化学特性,而绝非代谢,因为代谢指向的是具有“供能”性质的糖类、脂肪等,你绝不能说它是生命。

而“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则是将“类蛋白”和“核酸”加热浓缩,最终形成了直径约为1-2微米的胶质小体,有双层膜,这类微球体可以选择性吸收胶质中的类蛋白而生长和繁殖,这就体现出某种生命特征,但这其实和奥巴林的团聚体学说本质没有太大差别;

其二是“核酸起源说”:

此理论认为“RNA”是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第一批基因和酶,并不是DNA和蛋白质,而且推测混合的核苷酸单体可“自发”结合成短链RNA。

短链RNA作为第一基因以自身编码的信息为模板,短链RNA又自带“催化性生物机能”进行自我复制,即RNA是第一个作为具有“催化性生物机能”和能作为基因载体的分子,被称为“RNA世界假说”。

对于核酸起源说,认为RNA既能作为基因载体,又能作为酶,这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说是最早的生命也可以,但最早的RNA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所以,在陈阅增第三版的《普通生物学》中,“生命起源”其实并没有完全说清楚,更多是拿来主义的借用了西人的研究成果。

而要真正说清生命的起源必须要说清分子的演进过程,以及生物演化的中轴,毕竟“生命起源”是夹在两者之间,没有横跨分子与生物的底层原理,就不可能真正说清楚“生命的起源”。

【近期,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证明了二酰胺磷酸盐(DAP),可通过化学反应将脱氧核糖核苷构建编织成原始DNA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这一发现指出“DNA和RNA”可能是类似化学反应的共同产物。即是说,第一批自我复制的分子作为地球上第一种生命形式,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而质疑“RNA世界”假说,部分原因是RNA分子太“黏”,它擅长吸引并黏附其他单独的RNA结构单元,形成镜像链,这个新链的每个结构单元都与原始模板链的结构单元互补。如果新链可以脱离模板链,并通过相同的过程开始模板化其他新链,那么它就可以实现构成生命的自我复制。但它们却不擅长与这些链分离。所以,在早期无酶的世界里,是很难让RNA链分开的。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思绪,至少证明RNA世界假说肯定是有严重的缺漏,虽然本身也不一定绝对正确,后文会有相关阐述,届时读者自可了然相关细节。】

然后是,在罗斯((英)罗斯(Rose, S.))·著的《大脑的未来》中写道:

“生命是涉及碳、氢、氧、氮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以及和钠、钾、氯、硫、磷等离子和重金属等反应,然后基于原始地球充满氮气、甲烷和二氧化碳更适合还原而非氧化的环境,以及伴随原始地球猛烈的雷鸣电闪等恶劣环境,最终使得这些基本的元素化合物逐渐生成“有机分子”,从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到蛋白质、脂肪、RNA、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有机物稀汤。”

而后,“罗斯”直接就认为生命的开始居然是源于脂或油,是油滴中聚集了有机物以及钠离子和钾离子,从而构成最原始的原核细胞。

这种说法其本质就是认为“初始细胞”源于“随机组合”,即自然发生(主流看法都认为从非生命存在到类病毒、病毒、原核微生物乃至真核微生物、多细胞生物都基于自然发生)。

这个解释方式表面看似合情合理,然后将“油”的特性说得也头头是道,但有巨大缺漏,也更荒唐。

因为,这就好比说,生命是直接从非生命的生物大分子或者其他有机物、离子中无缘无故的直接飞跃而来,这种理论下的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之间完全是断裂的!这当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毕竟,自然界没有飞跃,说生命的出现是基于随机组合,本质只是一种无法解释深在缘由的“逃避”,是基于横向视角的归纳逻辑,而没有意识到更为本质的“物演逻辑”。

因为,真正的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之间必然是连续而不可能有断点。

譬如以“类病毒”这种横跨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的“原始生命”作证,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迪纳首次发现了第一种类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结节病原体”,自此以后更多的“类病毒”物类相继被发现,类病毒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生命”,纯核酸生物,没有蛋白质外壳,以共价闭合环状或线状的单链RNA分子的形式存在。它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就可以直接借助宿主细胞的“代谢程序”进行“自我增殖”,而一旦脱离宿主细胞就会像非生命的生物大分子一般静止的存在。

于是,这种最初“生命”横跨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或者说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直接就把人为所预定的非生命存在与生命存在的“人为分割”直接勾销。

所以可以说,从有机高分子到生命存在绝不是飞跃,而是有一个“无级变量”的演进过程,但这个演进历程在西人的横向视角思绪中不可能说清楚。所以,只好用独断的飞跃来解释非生命存在跃迁到生命存在。

【事实上,罗斯的理论根基可以说是源于“米勒和尤里”的“原始浓汤假说”,两者内质相通。】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一切生命的开始就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G\C\T,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组成的分子汤,因为在分子学家的视野里,凡是生命都是这四个字母的组合。

还有人支持“宇宙生原论”,如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他直接认定像简单分子、DNA甚至活细胞是直接来自外太空

再有就是“负熵生命论”,即基于“耗散结构”去解释生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解释力。如在负熵生命论中,其认为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是因为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存活下去,如果没有“迎取能源”和“利用能源”,以及没有“迎取代谢物质”和“利用代谢物质”的过程,个体的生命就无法维持自身的存在,这确实如此。

就好比一个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是有时间的,一旦过了某个时间,就会失活。而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就需要更换这样的生物大分子。

所以,生命体就是一个不断利用能量来维系自己的一个耗散结构。一方面会不断更新失活的生物大分子,一方面是迎取和利用能量。而且,生命衍存的能量需求随着层级结构的提高而增加,但稳定性却会逐渐降低。所以,熵增定律无论是在能量态存在阶段,还是物质态存在阶段都成立,只是在生命阶段会看到一些负熵的过程,也就是系统在有限范围内表现出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但要知道,这种负熵过程无法阻止整体熵增的趋势,也无法防止生命最终的崩溃。同时,负熵生命论对生命的起源除了说是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之外,能对生命起源有很多更为细节上的阐述?

显然没有。

只是定性的区分了“非生命存在”与“生命存在”,让我们对“非生命存在”、“生命存在”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至于非生命存在的演化历程,以及生命存在的演化历程,熵增或负熵思绪无法解决,至于意识、社会,则更不在熵增理论的解决范畴。

最后就是,近些年来逐渐出现一些自创生、自催化、自指动力、因果涌现等理论来试图解释生命的发生,但这些理论仍旧是只符合局部信息,而绝无普遍性,因为所谓的自创生、自催化、自指动力等“机能”本身为何发生,如何发生根本就没有说清楚来源。

所以,这同样解释不了非生命存在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至生命存在的整个过程。

总的说来,从基本粒子、亚原子粒子、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乃至有生命的生物的演化,基于西人的思绪,最多只有两种方式来解决:要么是上帝规定了这种演化路径,至于如何规定那就是人类的事;要么就是“随机组合”或“自然发生、突显”这个思绪。

但是,基于这两种思绪都不可能彻底说清无机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至生物小分子、有机分子、生物单分子、有机高分子、生物大分子、类病毒、病毒、单细胞生物、多细胞动物的“整个自然演化进程”。

所以,在既往分子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中,谈及非生命存在到生命存在的演化更多是独断的飞跃,局部的正确,没有哪一个学说是彻底说了清非生命存在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至生命存在的整体演化进程。

【突显论已包含机械还原论,即认为生命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原子等按照某种“运转形式”构成,两者内涵都是无来由的突显,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总是试图以一个绝对的起点或断点作为“生命起源”的西人和既往学者,某些思绪尽管有所道理,但本质都是基于对局限场景或限定边界中信息的“有限归纳”,整体来看,无疑都是基于有限信息的“独断”,其做的任何一个生命起源标定点无疑都是将无级变量自然演化进程的某个点独断为绝对的起点。

但这个起点如何存在?为何存在?能否存在?

这是被他们直接忽略掉的,在他们的思绪下,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之间永远存在独断的分裂,解决生命的发生永远只能借用神创、突显、随机这些“逃避性”词项来表达,那就更别说去说清非生命存在演化至生命存在的整个自然演化过程。

而这解决生命起源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基本都源于“哲学思想”的局限和缺漏。

所以,如果要真正说清“生命起源”,唯有基于“物演思想”,即凭借大尺度纵向演化思绪的“递弱代偿理论”、“外在生存结构论”、“群团化分工论”等哲学底层思想,这才能真正说清楚。

而在西人主观设计论、随机随机组合、自然发生或突显,以及归纳逻辑的思绪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说清“生命的起源”,以及非生命存在演化至生命存在的整个自然演化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