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经络图——少冲穴

 阳光雨露253 2024-04-19 发布于浙江

  人体12经络图 

图片

穴位,学名腧(shù,第四声)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少冲穴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主治:癫狂 热病

穴位具体位置图

导读: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少冲穴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生发心气,清心安神,开窍泄热的作用。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

图片

【少冲穴名解】

  1、少冲。

  少,阴也。冲,突也。少冲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本穴为心经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之处,体内经脉的高温水气以冲射之状外出体表,故名少冲。

  2、经始。

  经始,即言本穴为少阴心经的起始之处,无它意。

  3、心经井。

  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交通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是由地部井孔而出,故为心经井穴。

  4、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外出的高温水湿之气,其运行是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因其水湿含量大,虽为上行但上行不高,只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少冲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1、取穴方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小指上翘,少冲穴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伏掌,手小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2、穴位解剖

  少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薄,由尺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有少量的纤维束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和指骨的骨膜。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

  穴区神经、血管

  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图片

【少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少冲穴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生发心气,清心安神,开窍泄热的作用。

  心藏神,乃神明之府,为情志思维之中枢,心主血脉为人体生命活动之中心,血液循行脉中,赖心气鼓动周流全身,营养机体,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温补少冲可治疗心阳虚衰、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络瘀阻等引起的心神疾病。

  少冲为心经之井穴,配五行属木,故本穴具有泻心火、熄肝风之特点,可主治热病及神志病属于肝风内动或肝阳扰心者。

  少冲穴可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肘臂、手腕、手指疾患。

  少冲为手少阴经之井,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厥,皆取其冲通而和之力也。

  少冲穴为手少阴心经井穴,为阴阳气交接之处,具有清热、急救的作用,故多用于神志异常的急救及热病。

【少冲穴主治疾病】

  少冲穴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

  少冲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

  少冲主治发热,昏迷,晕厥,心痛,心悸,胸痛,癫狂等。

  少冲穴主治:心痛,心悸,癫狂,中风昏迷,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拘挛;热病,胸胁痛,吐血,嗌干,口干热,黄疸,舌本痛,喉痹。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小儿惊厥,癫痫,癔病,肋间神经痛;

  循环系统疾病:脑出血,心肌炎,心绞痛;

  其它:胸膜炎,高热,喉炎。

图片

【少冲穴的刺灸法】

  治法:点刺出血。

  针刺方法

  浅刺0.1~0.2寸,局部有胀痛感。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方法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少冲穴缓解燥热心烦】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不少人在暑期会有心中烦热、口舌生疮、尿黄等症出现。中医认为,这是心火上炎所致,可通过点按少冲穴去火点缓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处,以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持续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每日2次,可行气活血、清热醒神。

【少冲穴穴位配伍】

  少冲穴配太冲穴、中冲穴、大椎穴治热病、昏迷。

  少冲穴配大陵穴治心悸、心烦、胸满。

  少冲穴配人中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治中暑、休克。

  少冲穴配心俞穴、内关穴,有清心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癫狂。

  少冲穴配百会穴、十宣穴,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昏迷。

  少冲穴配神门穴、内关穴、气海穴,治疗心悸、气短。

  少冲穴配曲池穴,治发热。

  少冲穴配支沟穴、水沟穴、太冲穴,治小儿惊风。

  少冲穴配阴郄穴,治心痛。

  少冲穴配肝俞穴、心俞穴,治目疾昏暗。

图片

【古今应用辑要】

1.《针灸资生经》:胸痛,少冲、中府.口中热:少冲、大钟.

2.《乾冲生意》: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满,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及此穴.又:此为十井穴,凡中风跌倒,卒暴昏沉,双、单蛾痹,喉紧不开,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商诸穴.

3.《针灸聚英》:张洁古治前阴臊臭,泻肝行间,后于此穴以治其标.

4.《玉龙赋》: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又:胆寒心虚病何如,少冲二穴最功多.

5.《针灸大成》:中风迷,少冲、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心惊发狂:少冲、内关、心俞、中脘、十宣.

腹寒热气:少冲、商丘、太冲、行间、三阴交、隐白、阴陵泉.

6.《百症赋》:发热,少冲、曲池.

7.《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商阳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三棱立回生.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 

图片

常焚心香,得大清净

本文部分采编自互联网,出处原创不明。平台以传承道教文化,弘扬孝善忠义正能量为宗旨。向原创作者学习致敬,若有侵权等问题,敬请原创作者与我方联系处理,直接联系公众号及时删除处理。


本平台大部分根据黄老道学、民俗书籍整理,如勘误和补遗请联系指正! 所有内容仅为黄老道学和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而用,未经科学论证,并非科学研究成果。因此不能用于商业、决策或非法活动等,按此操作后果自负!道学道医与传统文化、习俗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长远的影响,请科学理性的对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