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高发的小儿“百日咳”怎么治?这有 3 张小方,使用简便,屡收良效

 医乃仁术911 2024-04-20 发布于山东



中医书友会
第38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百日咳是儿科难治病之一,核心病机和一般的喘嗽不同,这里把三篇医案合在一起,可以看到百日咳的病机不仅关乎肺、胃,还关乎肝,从清热止痉、润肺祛痰入手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文约2400字,预计阅读7分钟—

图片

小儿痉咳(百日咳)
作者/吴光烈

痉咳俗称百日咳,也称疫咳,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早期患儿嬉戏如常,大都未被家长重视。吴师在临床所见的病例,均属重症。



吴师治本病,遵《内经》之旨:“五脏之久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关者宜开,聚者宜散(散非发散,乃疏通之意)及注意生克关系。用鲜扁柏叶、大枣、冰糖治之,无不奏效。

据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载:鲜扁柏叶有养阴润肺燥土的作用;大枣补脾益气,润肺止咳;冰糖味甘色白补脾益肺,肺清则肃有主,肺气开宣,气不上呛,而阵咳可止,自无关于肺之患;补脾益气和中,则脾健运纳食增进,湿不内聚,生痰无源,而无聚于胃之害。且脾健则土能生金,于是子得母气,母子相得益彰,关于肺聚于胃可解,而痉咳可止。

病案

某年春,一个3岁小儿来诊,咳嗽频作,连声不绝,咳时面赤耳红,最后须咳至有回缩音及吐出痰涎,咳始渐平并伴有咳血和鼻衄,屡经治疗未见好转。吴老嘱用鲜扁柏叶15克、大枣6枚、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频饮,一剂后略有见效,连服六剂,痉咳止,纳食增进,活泼如常。

吴老每诊痉咳,介绍用此方治疗,屡收良效。本方具有药源丰富,容易采集,使用简便,奏效迅速、确切,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图片
沙车瓜蜜汤治百日咳
作者/查少农

百日咳,中医学称为“鸬鹚瘟”,亦称“疫咳”、“顿咳”、“鸬鹚咳”、“天哮呛”等。症见咳嗽不已,常连咳数十声,似哮非哮,类喘非喘,如有物哽咽,欲吐难出,必须久咳后始出痰少许,甚则呛出血来,声音嘶哑,面目浮肿,如不及时治疗,病程往往能拖延百日左右,故称之为“百日咳”。由于小儿患者较多,似为小儿专有病,故近代称为“小儿百日咳”。

中医学认为此症系由时邪疫毒之气,从口鼻犯肺,肺气不宣,热痰上壅,以致发生剧烈痉咳。古代医者治疗此症,多用“鸬鹚涎丸”,但鸬鹚涎不易得,近已少有药厂制此丸出售。

临床治此症,首先应考虑清热解痉,“热清痰自爽,痉解咳自停”。常用自拟方治疗此症,收效甚捷。

沙参车前木瓜白蜜汤

南沙参15g,车前草15g,宣木瓜10g,白蜂蜜30g。

此方的“煎法”和“服法”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收效才好。

煎法:先将前3种药物同放入大搪瓷杯内,以冷水适量拌潮后,再加入冷水,使水淹盖药物约高3cm许,放在文火上煮3开(即煎沸后,将药杯离火焖置10分钟为一开,如此连做3次为3开),将头道药汁冲入装有蜂蜜的碗内。再将剩下的药物加入冷水,水量如头次,立即煮3开后,将药汁与头道药汁混合,装入温水瓶中贮存备服。

服法:将药汁分成4等份,每隔6小时服1次。如患儿无其他兼症,通常连服5~7剂即可全愈。

方中南沙参能清肺热兼豁痰,车前草能清肺热而祛痰镇咳利水,宣木瓜具有解痉作用,蜂蜜具有清热润燥镇咳等功能,故治疗小儿百日咳效如桴鼓。且此4种药物组合在一起药味并不苦,儿童颇易接受。同时,药价低廉又易于购得。

图片
顿咳
作者/张子维
顿咳即百日咳,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本病多由外感时行疠气侵入肺系,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
  • 病例
秦某,男,5岁,于1978年5月10日就诊。
主诉:痉挛性咳嗽1个月。
病史:患儿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痉挛性咳嗽,曾用“百咳灵”、“氯霉素”等治疗,毫无疗效,到我院就诊。
现症: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伴面色青紫或暗红,最后倾吐痰沫而止。发作时剧咳不已,稍有呼吸不适或哭叫便引起咳嗽,待咳嗽过后,患儿尚不敢稍动,惟恐再发,痛苦异常,咳止则状如常人,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中医诊断:顿咳(痰浊阻肺)。
西医诊断百日咳。
治法镇痉止咳、清肺祛痰。
处方

自拟僵藤饮:钩藤12g,白僵蚕6g,清半夏4.5g,川贝母10g,杏仁6g,麦冬12g,生甘草3g。5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忌食辛辣。

二诊1978年5月15日。服药3剂,症状缓解。
临床上用僵藤饮加减治疗百日咳患儿数十例,皆痊愈。

顿咳中医又称呛咳、天哮。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现代称之为“百日咳”。此病多发于幼儿及儿童,成年人则较少见。幼儿肌肤柔脆,荣卫不充,易感外邪,且易于传染。



其病理以外邪袭肺,肺失清肃,气道不利,喉痒痉挛为主;其症状以阵发性频频剧咳为特征,甚则可呈短暂窒息状态,颜面潮红或青紫。因咳逆上壅,面部呈浮肿状,眼泡虚浮,白眼红赤如血灌瞳仁,又以呛咳剧烈而衄血脉象多浮数,亦有无显著变化者。发则剧咳不已,止则状如常人。



因为痉挛性咳嗽,故用镇痉止咳兼以清肺祛痰之法,研制“僵藤饮”,施于临床,效果颇佳,若病轻者不过1~2剂则愈,重者亦不过3~5剂获安,方中所列剂量,以4周岁为计,临床可随之增减,发热脉浮者可加黄芪。

方中以钩藤、白僵蚕解痉镇静为主;清半夏、杏仁止咳降逆为辅;麦冬、贝母清肺化痰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且可助钩藤、白僵蚕之解痉为使。其意重在解痉,欲止痉挛则必先降肺气,故以半夏、杏仁降逆。欲降逆,必清肺中痰热,故用麦冬、贝母,即所谓“欲清其流,必澄其源”,今源清、逆降、痉挛止则咳愈。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