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事】多余的腿

 巫山人文地理 2024-04-20 发布于重庆

张 潜 /文 


一个极其袖珍的古城,东门这头炒一碗腊肉豆豉,西门那边就有人打喷嚏。喷嚏声稍稍大一点点,南门洞子就有人搭野白:“哎呀,狗百岁儿呀!”
——谁家孩子感冒了打喷嚏,大人就会拍拍孩子的背,咕噜几句。指望娃娃像狗一样长命百岁。
古城历史久远,两千多年前,就被楚国收纳进版图。至于早期的城池修得如何,没得一段文字描述,也没留下一幅画来参照。现在这个状态,是在明朝的基础上,由清代一任知府领衔修建起来的。
那些年,龙王老爷动辄发脾气,河里的水爬上岸的日子多,被洪水裹挟的鱼虾一不小心就游进了居民的堂屋,甚至厨房。青石墙和木板房还能经得住浸泡三五天,夯筑的土墙,不管那师傅手段如何高明如何卖力,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崩盘:要么轰隆一声悲壮地倒下,要么悄无声息地瘫掉,成为一团烂泥。
古城人倔,哪怕卖力地修了很多次河堤,拦不住汹涌的洪水,也不愿意认输卷铺盖走人。一个二个抱着细软站在高处,眼睁睁地看水卷走水牛肥猪,甚至门板和锅碗,眼泪水一揩——又来,水稍微一退步,赶急张罗起房造屋,筑城修门,垒灶挖田。
几百年来,城墙基本上都在原址修修补补,拆拆建建。城门不过是个象征,换个门头,重新提额篆匾,一座沧桑的古城又生机盎然焕发新春。
一代代生儿育女,古城承载不了。按惯例,长房长孙留下来成为老门老户,开枝散叶的不断向周边拓展。南门和北门,受地势限制,没法再挪半分。东门之外是东坝,正适合野蛮生长。
迎着朝阳,随地势起伏,蜿蜒曲折向东拉了一条三里长的独街,古城人称“懒肠子街”。这不是古人不会规划,恰为最大限度节约耕地。街很长,分别叫作壕沟边、半边街、欢喜坡、供销社、法新寺、火神庙、金家沟和兴隆街。
这里不兴几天一次的赶场,一年四季来来往往的人多,自然有人常年开店设铺,是为百日场。不消说,那场上人户,从小就受经商的感染,眉眼里全是生意,精明得很。蚊子在眼前一过,能辨出公母,要是有人在面前走一趟,立马闻出对方有几分几厘的生意在等待自己。
场的兴盛,意味着城的衰落,可城里人自有一股子傲气,那是血统里带过来的。这好比老北京的皇亲贵族,一招一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和范儿。
西门之外是著名的西坝,城里的大户人家,都以在西坝里有一亩三分地为荣。古城周边有很多坝:东坝、西坝、中坝、韩家坝、阴家坝、涂家坝,唯有西坝地势最低,自然没法腾挪。

马 夔  

西门边有家扎鸡毛掸子的,姓马。小马出生的时候一条腿先出门,差点儿要了他老娘的命。请吴四一推生庚八字,说这娃娃命硬,得取一个恶名来压一压。就给他选了一个字“夔”,传说中一种很凶恶的神兽。家里人不懂,嫌这个字笔画太多,写成“奎”,反正读音一样,也没想到考究一下背后的意思。
马奎当年跟随师傅也是父亲,到神农架一带挖“头顶一颗珠”的草药,被称作五步倒的毒蛇在脚背上咬了一口,——只要走上五步,就会倒地死去。父亲有经验,赶紧拿一根绳子玩命地捆住小腿,不让毒气上升。不然,只需要一袋烟的工夫,毒气就会过腰线,到那时,神仙也无法救命。背下山,到朱家药铺医生一看,好歹命保住了,这条腿捆得太久太死,废了,只能锯掉。
一个飞毛腿,现在成了一条腿的跛子。被师傅废了武功的吴四见了直摇头,当初他从生庚八字看出这娃娃的命里有一劫,不敢泄露天机,打算用一条腿的仙兽“夔”来镇一下,没想到人家自行改成“奎”,把一番好意给破了。吴四说,马有四条腿,要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堆上,好难哦,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嘛!
——奎的本义,就是一个人站在土堆上呀。
现在倒好,冥冥中似有天意,一条腿的人,不当一条腿的“夔”,做起了一条腿的活儿。不是有个谜语嘛,“浑身毛,一条腿,不怕灰,只怕水”,说的就是鸡毛掸子。这件破事儿,倒真成了一个笑柄。

高 跷  

西门还有两条腿,得先从城隍庙会说起。
每年五月二十七的城隍庙会,是古城最闹热的日子。古城人说你是五月二十七出来的话,你可得小心一点儿,那是骂你属于五月二十七出来的恶鬼,要遭城隍老爷驱赶、镇压。
有几个人扮牛头马面东躲西藏,两个人在前面敲锣开道,两个人点声音要震破天的三眼鏓,八个人举着肃静、回避之类的仪仗牌子,一头舞狮、一条十二节的布龙之后,是八个人抬着城隍老爷巡城。城隍老爷能维护城镇治安,保护百姓平安,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烧香祈福,有铺面的还得供奉烟火钱、香油钱。
家里有难事,在菩萨面前许过愿的,要借机还愿。有的头顶香,头皮烫出泡儿也不取下来;有的磕长头,跟着游行的队伍一路磕,额头都会破皮;有的拿小刀穿过手臂;有的用铁签子对穿腮帮子。
许了愿不还愿的话,菩萨一发怒,结果就惨了。
古城人把城隍庙会搞得排场,吸引了陕西、湖北、四川的香客,也吸引了山西、江苏、江西的商人来做买卖。一场庙会,前前后后要热闹三五天。
庙会轮流坐庄,按照古城四只角分成四个片儿。办得越好,香客捐的钱就越多,承办者才有钱赚。既然是场面上的事,庙会的操办者就在暗中较劲儿,想尽办法高出人家那么一丢丢,高出人家一篾片儿。
一次次办下来,公认西门的办得最好,因为西门有两条腿别人比不了——踩高跷。踩高跷不稀奇,胆大心细就行,但西门这高跷亮点有三:
第一,。别人踩个三尺就了不得了,但他们敢踩四五尺的,肩膀都超过了街面上的屋檐。在西门威风凛凛的高跷巨人面前,别处的高跷都成了畏畏缩缩的武大郎。

第二,人多。随时能拉出来几十人,城隍老爷都到东门了,压阵那个踩高跷的还没从城隍庙动身。要不是街面太窄,他们还可以搞出更大的阵仗。有一回,他们差点儿把孙悟空七十二变都拉出来咧。
第三,有戏。西门的高跷有门道,有说头。你永远猜不到他们这回要扮演哪一出,回回都整得像模像样,不怕你挑鼻子瞪眼睛。服装、道具、化妆,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不惜花血本请戏台班子来帮忙捣整。有一年扮《水漫金山》,男扮女装的白娘子一亮相就赢得满街人喝彩,真像是仙女翩翩下凡。法海和尚的大脑壳,硬是刮得精光,抹了一层桐油,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还有一年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个孙悟空的金箍棒舞得虎虎有声,踩恁个高的高跷,居然还敢翘起一只脚,模仿老孙手搭凉棚看远处。另有一年整《穆桂英大战洪州》,几个演员在半空中舞刀弄枪,看得好些人嘴巴大张,能搁进去一个鸡蛋。

王一腿  


西门鼎鼎有名的,还是王一腿。王一腿是个哑巴,他的腿不长不短,不瘸不跛,没得啥说头,出名靠他养的那头四条腿的猪。
四川猪儿遍天下,黑毛猪儿家家有。要喂猪就要有猪崽,要猪崽就得要种猪。猪四狗三,喵儿一担担。经营得法,一头母猪一年能下两窝崽崽,一窝下七八个,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有母猪就得有公猪,公猪又叫脚猪,普通人家不愿意养,嫌活儿脏,又怕人笑话。王一腿无子无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觉得这活儿挣钱轻松,三十来岁才开窍干起这个买卖。他那头脚猪是古城里最年长的猪,七八岁了。也是儿孙最多的猪,一年配窝两三百次,每年差不多有一千五百个后代出生。这些年累积下来,那也过了万。
王一腿的脚猪有三百来斤,一个成人左手摸着鼻子,右手才够得着屁股。这猪气宇轩昂,走在街上,脚蹄子发出嘀嘀咯咯的声响。刚出道时,这家伙不害臊,有事无事爱显摆自己的武器,公然在大街上亮出来,羞得年轻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转过身子,等到人和猪走远了才转身。哪想到鲁家刚刚结婚几天的新媳妇未见过世面,盯眼看个仔细也没想明白,更不知道面前的人不会说话,忍不住问主人家:啷个别人家的猪都只有四条腿,他这头猪有五条腿。王一腿就这样成名了,这个媳妇也悄悄地出名了,以后只要瞄见王一腿的影子,就赶紧跑得远远的。
公猪的任务是在母猪发情时交配,叫配窝,也叫牵窝。母猪的肚子太大,行走缓慢,主人家宁愿多花几个钱,让王一腿和他的脚猪上门服务。
几年下来,王一腿虽然没怎么老,可再好的种猪也经不住一年几百次折腾,不免有些疲软。王一腿就要想办法,让脚猪在关键时刻雄起来,保证一次性完成任务。这行当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得母猪真正怀上了猪崽才给钱。要是怀不上的话,不仅王一腿和脚猪得走二趟路,名声一坏,后面的生意就难做了。
人多嘴杂,有些人就会无话找话。有人和王一腿开玩笑,说一个身强力壮的单身汉儿,成年看着两个畜牲干事儿,晚上肯定要做梦。还有人干脆给王一腿介绍先进经验,说某地有个单身汉,实在没得法子的时候,把坛子放倒,丢了几块骨头在里面,趁家里的母狗钻进去啃骨头,轻松地从后面把母狗干了。
王一腿一般都会礼貌性地笑笑,实在逼得没办法,就装作生气的样子,呜呜呀呀对着人家吼一通。
有一天,王一腿拉着他的脚猪又出发了。可能这家伙实在提不起劲儿,走路不免有些勉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王一腿心里有些疼,也不得不急匆匆上路。
几只麻雀在灰色的屋脊盘旋飞舞。一棵草在屋檐滴水处,冒出一小截儿。封火墙头,石灰浆脱落了,青砖上长出青苔。
镇里的畜牧员看他来了,用右手食指指着脚猪,对身边那几个盯着王一腿的人说,以后王一腿可能就没得事儿了,现在喂猪讲究科学,要实行人工授精。那几个人听了,拍着巴掌哈哈大笑。王一腿说不出来,也不懂科学,不清楚“授精”的意思,但他听懂了“人工”两个字。
到了主人家,这家伙真的失去了性趣,哪怕是一头从未谋面、新开张的哼哼叫唤的年轻母猪。王一腿用肥皂水把母猪的器官洗得干干净净,发出一股说不清是刺鼻,还是有点儿香喷喷的味道,可这不知好歹的,还是心不在焉地,不肯爬上母猪的背,那挣钱养家的家伙也不亮出来。
费了老大的工夫,王一腿想方设法,让这货色尽了一次责任。凭他的经验,这次注定不会成功,是肯定拿不到主人家的钱的。
唉,十多里路程,白跑了一趟,再来一次可真费劲儿!
王一腿有些沮丧,围着初次牵窝的母猪,左转转,右转转,他想起畜牧员说的那几句话,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2024年3月11日

作者简介


  张潜,男,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博研究馆员,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巫山县文管所所长、巫山博物馆馆长。致力于本土文化的发掘、研究和推广,先后公开出版《风情巫山》《风味巫山》《风语巫山》《风韵巫山》《风气巫山》《风物巫山》《风尚巫山》《风雅巫山》《斑鸠的爱情》《龙骨坡抬工号子》等作品。

欢迎关注





主编/刘庆芳

邮箱/cqwslqf@126.com


微信/4612694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