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史|吴瑭:医学泰斗,温病巨匠

 百麦阁主 2024-04-20 发布于广东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号鞠通,后以号掩字。清代著名医学家,山阳人(同古淮阴人,即今江苏淮安人)。在江苏中医学界,素来有“南孟河,北山阳”之称,其中的北山阳,即指以吴鞠通为代表的山阳医派。吴鞠通首创“三焦为纲”思想,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温病条辨》等。



图片


吴瑭天资聪颖,本可步入仕途,但在他十九岁时,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在万分悲痛之下,他跪拜在父亲灵堂前发出了“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的感叹,就此弃儒从医。他用了十七年的光阴研读医书、修习医术。他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待医学极其严谨,在学成前的这十七年间,几乎不曾为人治病。期间,在他二十三岁时,侄子患上喉疾,被庸医胡乱诊治,延误病机,因湿邪壅阻中焦,发黄疸而死。他痛心疾首,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在二十六岁时,吴瑭离开了他的故乡淮安,前往京城以谋求生计。在穷困潦倒之际,他得知清政府在编纂《四库全书》,前往应聘,成了一名抄书员,机缘巧合之下得见吴又可之《温疫论》,深深为之触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医书,广泛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书。他颇为推崇叶天士,是叶氏理论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据考证[1]《温病条辨》中约一半方剂来自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吴瑭焚膏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最终承先贤之道,自成一统。乾隆五十八年京都大疫,吴瑭采用叶天士之法抢救了数十病人,就此名声大振。吴瑭早年在京城行医,晚年云游天下,悬壶济世,与淮阴名士丁晏、孔继嵘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学术思想方面,吴瑭将温病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规范了温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使得后世医者有法可依。他最为突出的成就是首创了“三焦辨证”学说。《温病条辨》中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确立了三焦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上焦温病邪浅而病轻,治疗宜使用轻清宣透的药物;中焦温病邪气入里,治疗宜使用辛而不浮、重而不沉的药物;下焦温病病深而重,治疗宜使用质重味厚的药物,以沉降下焦,抵达病灶[2]。吴瑭不仅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还确立了温病以救阴为主的原则,这也是他在治疗上焦温病时,不采用辛温、苦寒之药,而采用辛凉之药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撤热保津”“顾护其阴”[3]


图片




作为一代温病大家,吴瑭不仅树立了理论的高峰,在临床实践方面也颇有成就。他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三仁汤等著名方剂。银翘散为《温病条辨》上焦篇的第一首方剂,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银翘散是如今大夫在治疗温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也脱胎于银翘散。




吴瑭一生救死扶伤,在温病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标杆激励后世人不断学习,笃行不辍。



END


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欢迎您



文章:吕晓艺 孔令源

编辑:王家文 刘小丫

本期编辑:王家文

审核:侯媛 刘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