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名家|柳宗元:为官为文“接地气”

 昵称503199 2024-04-20 发布于湖北

作者说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柳宗元,从政生涯多数在基层,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其作品极接地气,很多成为千古名篇。其为官做人风范也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一个闲职,没有话语权,于是他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零距离交流。他了解到一些困难家庭只能靠卖儿卖女度日;儿女沦为奴婢,一日为奴终身为奴。因此,他力劝当政者发布政令,“革其乡法”,允许沦为奴婢者攒钱赎身。这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成为当时的一大创举。

十年永州生活中,柳宗元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时逢乱世,杀人越货之事时有发生,民间闻盗色变,人人自危。柳宗元写了《童区寄传》,以一位智勇少年的脱险经历,启迪人们加强自保。在构思《捕蛇者说》一文时,他反复深挖蒋氏数辈人宁愿冒着被毒蛇咬死的风险,也不愿放弃这一高危职业的幕后原因,点明“苛政猛于虎”的症结所在。在《捕蛇者说》和《田家三首》里,柳宗元没有点出任何贪官恶吏的名,却通过“异蛇”“行人”“野鸟”等符号,生动描绘了暴政之下百姓的悲惨生活。他的作品中洋溢的民本思想,都是当时治国理政的良方。

图片

公元815年,柳宗元改任柳州刺史,这是当时一个更偏远落后地方的官职。他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为民办实事。他在走访中了解到,柳州山清水秀,却并非风调雨顺,非涝即旱的日子让人们变得非常迷信。他提出让大伙儿打水井,结果遭到众人反对,说此举会断掉“龙脉”,柳宗元反驳说:“如果'龙脉’好,为何年年闹水患?打井的目的,正是要理出真正的'龙脉’。”最终,他亲手率队打出几口井,改变了柳州缺水的历史。柳州地貌不适合种水稻,城郊很多土地荒废多年。柳宗元经过试验,发现这些荒地适合种竹和菜。他思路一变,将荒地变宝地,一举改变了当地持续多年的贫穷面貌。

柳宗元出口成章,提笔成诗,文风多变,散文、诗歌、书信、寓言、政论信手拈来,不拘一格。《黔之驴》《蝜蝂传》以动物喻人,暗讽不正之风。他率领百姓种树,也能吟出一首《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他在调研途中还借景抒情,写成《永州八记》,开创了中国山水散文新境界。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5月31日文章《柳宗元:为官为文“接地气” 》;作者:湖南省作家协会/蒋平;

(文字编辑:王晶;微信编辑:贺庆;校对: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