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明智,35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故事

 小书呆读书纪 2024-04-21 发布于河南

 

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历史人物书单,走近35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
1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出生的时候,正值春秋乱世,传统家族统治礼崩乐坏、苟延残喘,世人不再奉行周天子的“王道”,而是推崇用强权暴力说话的“霸道”。
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物质世界的混乱,也引起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错乱。
孔子推崇的仁义道德和王道之仪,也并不受强权霸道的欢迎,甚至有人评价他“累累若丧家之犬”。
尽管如此,孔子依然坚信我们的社会、文明和结构并无问题他奔走于各诸侯国,劝诫不要抛弃自己的文明。
孔子不仅努力发掘和保存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最原始资料——五经,还创立了儒家学说。
刘勃的《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把孔子比喻成一只生动的瓜,用最通俗的语言,还原了孔子的成圣之路。
相信我们读完,一定会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伟大。
2《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个诸侯轮番登场的舞台,是战争激烈、流血千里的决斗场,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假如没有秦始皇,假如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的局面延续下来,也许中华大地从此分裂成了七个国家,就会变得像欧洲一样零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始皇可以称得上中国的缔造者。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不是他一人之功,而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流血的仕途》
李斯和秦始皇是大秦帝国的一个超级符号。
李斯作为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年轻时只是楚国一个看守粮仓的小吏。
出于对人生价值的敏感,对个体存在的焦虑,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小城上蔡,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开始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抗争。
最终从贫贱的布衣,跃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
4《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其实,很多人认知中的刘邦,是片面的、局部的。
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是屡败屡战、猥琐龌龊,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这本书,通过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
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
当然,像刘邦这样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5《项羽与刘邦》
霸王别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运筹帷幄、明修栈道……只看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就可以想象楚汉相争那个时代的精彩与激烈。
但是,终究胜者为王,败者寇。
作为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项羽,后世关于他的书并不算多。
项羽二十四岁起兵反秦,叱咤风云,却在楚汉之争中,错失诛杀敌手的良机,最终走上了垓下惨败的不归路,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三十一岁。
失败的项羽成就了刘邦的大汉基业,自己最终成了历史长河中的过眼云烟。
6《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这本书写的是司马迁,但又不完全是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在西汉最辉煌的时代,但过的却是最惨淡的人生。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作者刘勃,总是擅长独辟蹊径,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历史。
这本书作为“司马迁的朋友圈”,刘勃对朋友圈里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等命运各异的舞台角色一一介绍。
如果你觉得《史记》看起来诘屈聱牙、枯燥难懂,建议你先从这本书入手。
那些正史中的只言碎语,在作者刘勃笔下,重新被塑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让我们隔着上千年的时光,向这些古老的灵魂致以温情的敬意。
7《汉武帝的外儒内法》
《汉武帝的外儒内法》作为一部讲述汉武帝一生功过的历史书籍,通俗风趣又不脱离史实。
这本书通过对汉武帝一朝的内政外交的描写,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汉武帝一朝的风貌。
特别是对汉武帝身边的权臣、外戚、亲信等人物的描摹,对权术、政治、战争、周边国家的命运进行描述,揭秘汉武帝一朝诸多大案背后的历史逻辑;
8《祥瑞》
都说王莽一手摧毁了西汉王朝,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习惯认知。
其实,西汉政权的真正颠覆者,并不是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而是一位理想主义的改革家。
王莽主张废除奴隶制,禁止商人过度剥削,甚至想用孔子推崇的周礼,彻底取代汉朝先前的法制。
可是,激进的改革,却造成天下大乱。
王莽从一介儒生,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建立了新朝。
最终,又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贤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9《嗜血的皇冠》
历代取天下之难,无出光武其右者。
尽管汉光武帝刘秀的名气不如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甚至不如吊死在紫荆城的明崇祯皇帝,但是他夺江山的不易、守江山的艰难却不输于任何一个帝王。
刘秀在王莽新朝末年,乱象中挽狂澜于既倒,建再造汉室之奇功。
即位后勤勉政事、知人善任、与民休养,成东汉中兴的明君,更可算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的有为帝王。
10《卑鄙的圣人:曹操》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自古至今,三国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津津乐道话题。
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
《卑鄙的圣人:曹操》这本书,把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件件讲透。
同时,也把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一桩桩讲全。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上,无论是大忠臣还是大奸臣,所作所为都很相似,唯有曹操与众不同。
论忠,曹操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
但论奸,曹操的阴险奸诈、卑鄙无耻,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
卑鄙的圣人,这个评价或许名副其实、刚刚好。
11《老谋子司马懿》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谋略家数不胜数
但是,要论最具耐心的,非司马懿莫属。
司马懿为了等一个难以预料的机会,一直装病七年,爱得到了最佳出仕时机
因为司马懿相信:坚持等待,坚决等待,机会迟早会来!
最终凭借惊人的耐心,等走曹操,等死诸葛亮,一直等到七十岁,终于等成了三国的最大赢家。
生而为人,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只有真正耐得住的人,方成大器。
司马懿29岁才入仕途,40岁才开始接触军权,60岁才得到重用,70岁才拥有绝对权力。
正是等得起时间,沉得住气,耐得住磨砺,让司马懿成了三国笑到最后的人。
12《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中华文明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家争鸣。
我们一直忽视的拓跋鲜卑、突厥、回纥、女真等少数民族,不仅有各自独立且连续的文化历程,而且始终与中华文化彼此呼应、相互融合。
这本书就是从拓跋皇帝开始,进行了深刻而有趣的研究。
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皇帝,也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
北魏的所谓“代都旧制”,分明就是内亚传统的一部分。
他们的历史活动,是多种文化传统的碰撞、融合与新生。
13《楼船铁马刘寄奴》
南北朝从东晋覆灭,到杨坚灭陈国结束。 
期间,经历了数不清的政权灭亡和新政权建立,也出现了数不清的乱世英雄及荒淫残暴的君主。
有的政权短短几年间便被覆灭,也有的政权能够坚挺十几年,也有的政权在覆灭后又重新光复,虽然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结果。 
但在这将近三百多年的动荡中,中华民族融合多方文化涅槃重生,以一副崭新的面貌立于世。
就在这各族争雄、战争扰攘的大时代,一位出身低微的南国将领刘裕,在一次次血战中崛起,成为乱世之中的一抹亮色。
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华民族经历过南北朝以后,才从黑暗走向了隋唐盛世,也在烈火中涅槃。
14《被低估的圣王》
隋文帝杨坚可能没有刘邦的洒脱、李世民的英武、赵匡胤的功夫或朱元璋的霸气,但他的成就足以使其成为千古一帝。
杨坚取得天下,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
他统一全国,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没有最后十年的猜忌与昏迷,他将是一个无比完美的皇帝。
杨坚在位末年逐渐多疑,杀害功臣。
并且,他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隋朝亡国的祸根。
15《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全四册)》
世民从16岁在雁门关一战成名,到助父称帝,从平定四方,再到到玄武门,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但是,玄武门之变在后人眼中却始终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因为,太子李建成根基牢固,为何在皇位唾手可得之际,却要设宴毒杀失势已久的弟弟李世民。
而李世民既然已经中毒吐血,命在旦夕,却为何能在两三天后,亲自发动指挥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尽管背负弑兄囚父之名,却在短短几年之间一手缔造出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盛世贞观之治。
16《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她拥有最曲折的人生、最复杂的人性,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更有用人之术。
她从唐太宗的才人,却变成了唐高宗的皇后。
之后,又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了一代女皇。
尽管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而李唐的子孙却始终对她尊奉有加,把她当作自己的皇帝。
读完《武则天》,我们将明白武则天的智慧和韬略,以及令男权社会俯首称臣的奥秘。
17《唐玄宗》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
他他天资英武,雄才大略,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然而,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又在他的统治下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安史之乱。
他在位44年,年轻时意气风发、中年时志得意满、年老后沉迷荒唐,毁誉交织的一生,黯然收场。
18《李白传》
李白天纵之资却桀骜不驯,李白浪漫诗意却悲情颠沛。
李白和他的诗作一样,一生都是传奇,也一场悲欢交织。
前半生四海浪荡,以商人之子这个当时社会最低贱的身份,仗剑入长安,挥金三十万,天子呼来不上船。
后半生漂泊无依,屡屡碰壁,好不容易以为自己受到当时的永王赏识,最后却被发配流放,人生被永远抹上污点。
这样前后反差极大的一生,才是李白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如果我们只看到了李白快意潇洒的前半生,却忽略了他坎坷曲折的后半生,那么将永远无法读懂李白诗作的伟大之处。
19《安禄山:皇帝宝座的觊觎者》

沐浴在聚光灯下的主角夺人眼球,而让舞台变得有趣的配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
历史就像舞台,若把唐玄宗和杨贵妃作为主角,安禄山便是配角。
安禄山活跃的唐中期,是唐玄宗盛世的尾声,豪华绚烂的文化之花正在怒放。
安禄山就在此时忽然出现,摧枯拉朽之间构筑起了庞大的反叛势力。
安禄山觊觎皇位,揭竿而起,但是宝座未稳却又被自己的亲儿子挥刀剁成肉泥。
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20《柴荣是个好皇帝》
五代十国并不是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割据时期,除了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南北朝时期,就数唐朝之后这个五代十国了。
五代十国,五十四年乱世,十五个王朝统治天下,五十多个皇帝,十几个割据政权……
这是真正的乱世,百姓如蝼蚁,连皇帝也随时可能被取代。
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年代,皇帝们过得醉生梦死。
而普通百姓只要能活着,就属于万幸。
但是柴荣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段黑暗而丑恶的历史。
虽然,他的人生很短暂,在位也只有五年半。
但就是在位的这短短五年半时间,柴荣却深深震撼了历史、影响了历史。
21《宋太祖》
赵匡胤正生逢五代这一动荡分裂、“易君如骰棋”的极乱之世。
他的家世平平无奇,年方及冠就为家庭生计,不得不离家求职。
在历经长达一年半一无所获的流浪之后,终于被当时的后汉重臣、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收为帐下亲兵。
以此为起点,他仅在约十年间就快速跃升为后周的高级将领,并且通过陈桥驿兵变,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完成了改朝换代,成为叱咤风云、君临天下的开国皇帝。
更厉害的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长达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赵匡胤仅仅通过杯酒释兵权,就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了开国悍将们对自己皇权的威胁。
可以说,原来这个凭借一己之力终结了五代乱世的男人,其实同样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权谋大师。
22《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北宋中后期,看似一片繁华,实则暗流涌动。
当时的北宋帝国,外部金、辽、西夏、高丽四国掣肘;内部阶级分化、群雄四起,国势岌岌可危。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正是从这个看似最繁华的年代开始着墨。
因为,当时的王安石怎么也想不到,变法失败的40年后,北宋王朝竟然灰飞烟灭。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每个人都身不由己。
尽管王安石想力挽狂澜,救北宋王朝于危亡之际。
但是,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且水土不服,引起激烈的党争,却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23《苏东坡传》
苏轼、苏东坡、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一提起苏东坡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是,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东坡,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我们又了解多少苏东坡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生?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一个与世人眼中不同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一个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苏东坡。
24《忽必烈的挑战》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一条条巨大的江流在它们的交汇处合流、激荡、扭转,进而混合、交流,最后融成一体,浩荡东去。
这,在自然界是常见的现象。
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无数个民族碰撞、融合、新生的过程。
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如同一股湍急的山洪,或者说是巨大的泥石流。
他们从漠北草原上,汹涌地冲向内陆,与颇趋沉寂的汉文化主流碰撞、搏击、渗透、交融。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融入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历史挑战。
25《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农民帝国。
但是,刚刚登上帝位的朱元璋就露出了青面獠牙。
他以残酷恐怖的屠杀手段,把皇帝集权发挥到了极致。
废丞相、杀功臣、锁国门、轻商贾,设立锦衣卫,监视文武百官……
尽管大明王朝相对动荡的欧洲来说,是非常稳定的三百年。
但是,稳定换来的却是闭塞与落后。
26《张居正》
明朝后期,官场上倾轧、思想上死板、财政上混乱、制度上僵化,已经牢牢地把大明王朝束缚在原地。
但此时世界大势已然发生巨变,西班牙的舰队已经整装列阵,即将出征英国,开启海洋争霸的新航海时代。
但是,大明王朝的统治阶级并未意识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忧,也没有觉察到悄然崛起、虎视眈眈的外患。
此时的首辅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希望通过改革减缓这个封建王朝衰亡的步伐。
张居正主政时期,万历时期一度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但是,张居正只把文官集团当作自己改革施政的工具,在备受万历宠信的时候,傲气凌人、戾气太重。
这也导致张居正死后,被迅速而彻底地清算。
张居正死后,万历新政的改革悉数被废,大明王朝继续趔趔趄趄地走向灭亡。
27《知行合一王阳明》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终于在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也直接导致王阳明,成为明清六百年来的最牛的大儒。
因为,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思想。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思想的精髓。
《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从王阳明一生的传奇经历入手,带我们全面剖析了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道破了知行合一的神秘天机。
28《铁血博弈:康熙和他的大臣们》
康熙,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在位61年,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皇帝也有委屈,康熙曾被权臣小觑。
康熙皇帝8岁登基,少年天子,励精图治,奠定了130余年“康乾盛世”的重要基础。
在其61年的执政生涯中,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击噶尔丹,展示了旗人固有的勇武精神。
可以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康熙深刻理解并结合了中华传统的治国精髓。
这本书不仅有千古一帝的宏图伟略,更是康熙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29成为雍正
“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有些人则需要奋斗一生才能到达那里。”
雍正,一个在皇家长大的孩子,却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来自父母的温暖。
相反,他的童年充满了孤独与不安,尤其是与一母同胞的弟弟胤禵相比,他的生活仿佛总是在阴暗面。
胤禵的童年是光彩照人的,而雍正则是那个在阴影里默默观看的人。
但是,正是这样的环境塑造了雍正坚韧的性格。
雍正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正式这种执着,让雍正熬过了从“九王夺嫡”到“弘晳逆案”的一系列逆风翻盘,从而为清廷强行续命了13年。
30《乾隆三部曲(乾隆十三年+马上朝廷+乾隆晚景)》
刚刚坐稳皇位的清高宗乾隆,当时立誓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可是,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乾隆初年曾有预言“十三年必有拂意之事”。
果然,即为的前十三年就发生了许多不尽人意之事。
从家庭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也连带引发了政策的全面“收敛”。
更让我们扼腕叹息的是,这些关键历史时刻的重大决策,好像都做错了,这也直接导致乾隆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历史记录。从此,大清帝国乃至中华民族开启了百余年的下坡路。
中国人大教授、清史专家高王凌的《乾隆三部曲》,从历史史料的细枝末节中,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乾隆,以及乾隆的决策如何影响历史进程。
31《曾国藩传》
有学者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曾国藩,可以称得上这样的人。
30岁前,他是平平庸庸的凡人;30岁后,他一跃成为清朝的中兴名臣。
在外忧内患、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擎儒家大义之旗,广聚四方英豪,成立湘军。
与国,曾国藩率领军纪严明的湘军所向披靡,为清朝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使得风雨飘摇的腐朽王朝继续苟延残喘数十年。
与家,曾国藩读书传家,倡导勤劳、俭朴、自立、有恒。
《曾国藩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走进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彩人生。
32《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文章看似字字诛心、句句刺骨,其实是在以笔为剑、以血度人,是他忧心于大时代的大悲悯。
通常寥寥几句,简短如诗,却永远能够直戳本质,让人一下看透人性与世事。
或许我们记忆中的鲁迅先生,多是如此,如同中学语文课上一般,冷峻而坚强。
鲁迅尝尽了人性的阴暗和时代的碾压,我们为他夹枪带棒的尖刻讽刺叫好,却很少了解他的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
33《孙中山大传》
孙中山,是一位巨人,一个传奇。
一个人的选择,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用这句话来评价孙中山先生,最合适不过。
他的一生,都是为实现他梦想中的中国而拼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他的一生,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孙中山和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是一部不能不读的纪实传记作品。
34《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蒋介石,相对于毛教员来说,好像永远是一名陪练。
尽管他们的目标一样,都是想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
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注定他们要走一条不同的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了,蒋介石走的道路是自绝于人民的死路。
不过,蒋介石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注定要在历史的教科书上留下难以泯灭的一笔。
35《毛泽东传》

毛泽东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伟人。

他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
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
他浑身是胆,眼光卓越,即使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眼中也是纸老虎。
他永远是掌握真理少数派,“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持久战”一个个真知灼见仿佛来自未来的穿越者。
他始终走群众路线,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他的眼里都是最高贵的革命者。
他的一生都在战斗中,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最后牺牲了自己的六个亲人奋斗出一个新中国。
他,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