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乐生 || 辋川行

 文鉴君 2024-04-21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顾乐生,1945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安徽省作协会员,主任医师,曾在《清明》《安徽文学》《名人》《金城》《诗词月刊》等杂志和省、市报纸副刊发表散文和小说外,已出散文集二册《舟行记》《海石花》和长篇小说《金刚结》。散文《我的母亲》曾获省散文大奖赛优秀奖,《蓉城岁月》获全国第三届散文大奖赛三等奖,《陈独秀墓园随想》获省文学院散文三等奖,并收录于安徽作家文集《可爱的安徽》。

辋川行

“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冠,有诗云:“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而真正让辋川名闻天下的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是他在辋川别墅生活期间创作的山水诗。


去年九月,离开西安前,我乘车去了趟辋川。

“老同志,您到哪里下车?”

“辋川。”


车朝着秦岭,一路向南,只见从尧山间蜿蜒而来辋峪河,在白鹿塬下向北流进了西安的灞河。过蓝田县城不久,车进了辋峪口。三四里路的辋峪口,山道狭窄,地形险峻,当进到川里时,道路就比较宽阔了。

 

见这趟班车只到辋川溶洞风景区,我忙问:“小同志,我是来看辋川别墅的。”

“没了,早没了。辋川只有这个溶洞风景区开发得很好。”


溶洞风景区中央广场,有尊汉白玉王维手持书卷端坐着的雕像。只见两山夹道,林木茂密,锡水河潺潺。右侧去锡水洞,左侧去凌云洞。我循着四百多米高的盘山道拾级而上,终于登上了凌云洞前的观景平台。



纵目环眺,哇噻!峰峦叠嶂,满目葱茏。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就是王维眼里的终南山,烟波浩淼,苍莽雄阔;这就是王维在终南山的生活写照,徜徉于山水之间,忘机于大自然之中。我被眼前的景、心中的诗陶醉了。


凌云洞门前有幅对联曰:“奇葩异彩仙窟内,画意诗情山水间”。其左右两壁镶嵌了四幅《王维辋川山水图》,描绘了辋川山水春夏秋冬四季的秀美风光。王维《辋川图》真迹早失,此为明嘉靖庚寅年(1531年)蓝田县令韩瓒依据王维的辋川画作,勒石而成。

 

王维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自幼就是“佛系小孩”,随母信佛。母亲根据儿子的心性,用维摩诘大居士的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叫维,字叫摩诘。从此维摩诘就长住在王维的心里。他三十岁丧妻,老而无子,终生不娶。虽然才子王维享有诗歌、绘画、音乐之名,心高气傲,二十一岁就进士擢第,入朝为官;但因权臣当道,不得志,遂兴归隐田园之志,常居终南山。


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在经历了大难不死,大彻大悟之后,他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在四十三岁那年,住进了蓝田辋川别墅,过起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旧唐书》本传有记:“晚年长斋,不衣文綵。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欣赏完了秦岭神奇的溶洞,下山后,我选择了徒步。沿着蓝葛路走进了辋川山村,去寻觅王维辋川别墅的遗迹。


我从著名蓝关古道入口而进,过辋口庄“大唐王维苑”,走到山底村文化广场。在广场东面的崖壁上,一块巨大的“辋川·王维诗画小镇”展板上,刻写着王维著名的诗歌《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现代辋川人用王维的诗,为我们重现了诗人曾在此忘我悠游、清净闲逸的生活图景,也将辋川人升华到与人文、自然相融合的境界。

 

蓝葛路位于山谷之中,路右是辋峪河,村舍就沿着大路和河谷两边向前排开。


就在河边不远处,一栋二楼的白色山墙上,书写着王维一首脍炙人口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衬托着远山近景,犹于画中画,清新淡雅,超凡脱俗。再次温习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也一下子让我这远方游客燥热的身,清凉了许多。王维的诗向以写景著称,“景显意微”,“诗中有画”,为苏轼称道。

 

青山环抱的辋川山村景致跟西安郊区农村无二,无论平房还是楼房,砖墙红瓦,都显得干净整齐。走进村子,静悄悄的,很少有人走动。村口,有王维坐在书案前仿佛写诗的石雕像;村中闲园小红亭前,还立着一尊王维着官服的雕像。


我驻足凝视着王维的眼睛,是专注还是旁观?是敏感还是平和?林语堂先生曾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当然,要集儒道佛于一身,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王维从仕途进取到避世隐居,从道法自然到居家修禅,他为中国文人展现的正是这种人文素养和人格范本。他的诗歌也实现了从传统的中和美、自然美到空灵美的蜕变,富有理趣,充满禅意。

 

我就这样在村子里,走走看看。走到河边,我就想起了白石滩;上了一个坡,我又想到了华子岗;见到迎春树,我则想到了辛夷坞……透过王维《辋川集》里的20首诗,我大致可以想象得出当年辋川别墅周围的山水概貌。


辋川周围都是巍巍的高山,福银高速穿山而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村庄连着村庄,村庄邻着工厂。时空越千年,孟城坳没有了,鹿柴没有了,欹湖没有了……

“辋川别墅在哪里?”

路上,我偶遇村民,总要问一声。村民总是摇摇头。


我见一村民坐在家门口,又上前问道:“辋川别墅在哪里?”


他指着前面不远处农家外墙面上的诗画说:“那上面抄写着王维的诗《竹里馆》”。

 

这首五绝写得与《鹿柴》《辛夷坞》一样,都充满了禅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九月朗日下,有谁知道我来辋川探访王维的别墅呢?王维在诗中营造的幽深禅寂的意境和无人无我的境界,不也是象我这样渐入老境的人,心里所向往的吗?

 

我顺坡回到大路边,一位中年汉子从长安车下来。我赶紧上前问道:“请问,辋川别墅在哪里?”


他看我是位操着外地口音的老者,很客气地告诉我:“辋川别墅早就没有了。不过,王维亲手种的银杏树还在。”

“在哪里?”

“沿这条路,向山里再走五里就到了。”


我谢过,信心满满地向深山走去。行到路穷处,是一家小饭店“辋川人家”。店主指给我看,说:“右边工厂大门内100米,就能看到那棵大树。”

 

一片闲置的厂房旁,汉白玉护栏围着一棵大银杏树,树干古朴,四人合抱,树高十丈,冠如双凤,郁郁葱葱。护栏边有两块文保碑:一块为“王维手植银杏树”碑,一块为“鹿苑寺”碑。据碑文刻记:“鹿苑寺位于辋川镇白家坪村厂区内,又名清源寺。据《旧唐书》《蓝田县志》记载,清源寺建于唐代,寺前有唐王维手植银杏树一株,寺毁于唐末战乱。”


树旁有一位退休职工看护着这棵唐代古木。他告诉我:“据说,王维的辋川别墅就建在寺的旁面。到老死前,他把别墅捐给了寺庙。王维去世后,就葬在附近他母亲坟的旁边。这附近,还曾出土过六边形青石莲花柱基石、绳纹手印砖、素面筒瓦等唐朝文物。”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人生,就是一场美学之路。”


王维在辋川诗意的栖居,既成了王维独特人生追求的精神家园,也把辋川的山山水水染上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辋川这一人文景观的审美意义。


我回望着那棵高大的银杏树,“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无奈影子落人间。”

【版权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