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模型“转化思想”01:情节删换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4-04-21 发布于内蒙古

01.建模概说

武林中的高手,能将一个精华的招式,在实战中演化出万千变化,以应对对手的招式变化。

同理,占有一则绝妙的材料,也可以写出若干篇主题不同的文章,来应对考场上的若干作文试题。

这样,先前写好的记叙文佳作,完全可以删换情节以变换主题,在考场上顺利对接新的作文要求。可谓:平时运筹帷幄,考场决胜千里。

本节我们来学习“情节删换”的建模思维。

02.优秀习作

一块好铁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  张东方

丁铁匠的铁锤抡起来,落下,又抡起来。

丁铁匠的铁锤在这个小镇上已经响了几十年。

丁铁匠可不是个只会打铁、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他喜欢看书,闲时常翻《七侠五义》什么的。他还记得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丁铁匠注视着烧得通红的铁块,想到了他的兄弟——栓柱。栓柱有一张红得像铁块一样的脸,也知道那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丁铁匠把通红的铁块钳出来,放在砧上捶打着。以前,栓柱和他一起打铁,现在只剩他自己了。

那天,兄弟俩打着铁,栓柱扔了锤子,呆立在一边。良久,栓柱说:“哥,咱俩参军吧?”

丁铁匠知道,前几天,邻村的房子被鬼子的一个小队烧光了,死了几十个乡亲。

丁铁匠愣了一下,心想:年轻人就是气盛啊!但他没说出来,只是慢吞吞地说:“参军?多你一个有啥用?还是老老实实地打铁吧。”

栓柱生了气,脸红红的,像一块铁:“打铁?鬼子都欺负到家门口了,你还有心思打铁?咱村是爷们儿的都参军了,就咱俩在这儿猫着,不是孬种吗?”

丁铁匠抬起头,看了看栓柱:“咋,打铁就孬了?都去打鬼子,谁来打铁?没人打铁,哪有镰刀?没有镰刀,咋收庄稼?”

栓柱脖子一挺,一字一句地说:“哥,大道理咱不懂,可咱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可不当缩头乌龟!”

当时,丁铁匠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敲打着红红的铁块。

那时丁铁匠已把好多铁块打成了镰刀的形状。

栓柱就在那次生气后走了,参加八路军了。临走的时候,栓柱说:“哥,别忘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俩一起去打鬼子吧?”

那时他没说什么,只是为栓柱紧了紧背上的干粮袋,就转回身默默打铁去了。

镰刀已淬过火,就要开刃了。

丁铁匠也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是……

丁铁匠喝了一口浓茶提了提神,继续敲打。他已经好几天没睡过好觉了。看到地上的镰刀成了堆,疲劳也就去了大半。

他知道,麦子要熟了,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会到这来买镰刀。他想,收完了麦子,就去送军粮,顺便看看栓柱。

可是这年,镰刀是卖出去了,粮食却被鬼子抢走了,又有几个乡亲倒在了血泊中。

没几天,丁铁匠关了铁匠铺,简单收拾了一下,也准备参加八路军了。

他想,我也是一块好铁。

03.建模点拨

建模前文章,叙事生动,立意大气,很有小小说的韵味。

这样绝妙的作文内容,就可以转换角度,来对接若干考场作文试题。转换角度对接新题,常见的招法如下:

增:根据新主题的需要,合理增加原故事的情节。

删:为对接新的文章主题,适当删掉部分情节。

换:根据新文章主题的需要,换掉原文部分情节。

思维示例一:对接话题“醒悟”。

增:在原文中增加“丁铁匠不理解栓柱参军想法”的细节,还可以适当增加“丁铁匠阻拦栓柱参军”的细节,目的是体现丁铁匠先前的“不醒悟”。

删:删掉原文中关于丁铁匠的两处“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细节。因为这两处细节与新话题“醒悟”关联不大。

思维示例二:对接话题“国与家”。

增:在结尾处增加“丁铁匠默念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脸上有了亮晶晶的东西,但是神情无比庄严”的细节。主要目的是顺着情节的发展,迎合新的文章主题。

换:将原文中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成“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此,就将文章角度转换到“家”与“国”的关系上。

思维示例三:对接话题“守与变”。

增:增加栓柱创新——“变”的动作和语言,来对接新话题。

删:删掉原文中所有与抗战有关的细节。主题变化了,材料需作相应变化。

换:保留原文人物,将“保家卫国”的故事核心换成“守旧与创新”——丁铁匠守旧,抱残守缺,不思创新;栓柱不满现状,积极创新。同时,将原文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成“穷则变,变则通”,来对接新的主题。其他情节,依据新主题同时做相应调换。

经过情节删换,优秀习作就可以成为考场美文。归纳如下:

优秀习作换角度,对接新题成美文。

情节合理增删换,合理点题妙无痕。

04.建模佳作

下面这篇文章,对接的话题是“守与变”。请同学们阅读后与建模前文章细细比较,重点思考上文是经过怎样的“增、删、换”后,才变成恰切对接新话题的下面美文的。

镰刀与铁艺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  张东方

丁铁匠的铁锤抡起来,落下,又抡起来。

丁铁匠的铁锤在这个小镇上已经响了几十年。

丁铁匠可不是个只会打铁,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他喜欢看书,闲时常翻《七侠五义》什么的。

丁铁匠注视着烧得通红的铁块,想到了他的兄弟——栓柱。栓柱有一张红得像铁块一样的脸,立在那儿,像秋天地里的红高粱。最近栓柱很不安分,说什么得变变脑筋,再这样打铁就得穷死!

丁铁匠把通红的铁块钳出来,放在砧上捶打着。以前,栓柱和他一起打铁,现在只剩他自己了。

那天,兄弟俩打着铁,栓柱扔了锤子,呆立在一边。良久,栓柱说:“哥,咱俩去城里吧?”

丁铁匠知道,前几天,栓柱和别人进了城,回来后就不安分了。

丁铁匠愣了一下,心想: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啊!但他没说出来,只是慢吞吞地说:“进城?进城能干啥?还是老老实实地打铁吧。”

栓柱生了气,脸红红的,像一块铁:“打铁?天天敲敲打打,打了几十年了,还不是上顿稀饭下顿稀粥,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人家进城发了财,咱有手艺却守在这儿,不是孬种吗?”

丁铁匠抬起头,看了看栓柱:“咋,打铁就孬了?都进城,谁来打铁?没人打铁,哪有镰刀?没有镰刀,咋收庄稼?”

栓柱脖子一挺,一字一句地说:“哥,大道理咱不懂,可咱在电视上听过'穷则变,变则通’!我死了可不当饿死鬼!”

当时,丁铁匠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敲打着红红的铁块。

那时丁铁匠已把好多铁块打成了镰刀的形状。

栓柱就在那次生气后走了,进城了。临走的时候,栓柱说:“哥,咱有手艺,可以到城里做铁艺,城里人喜欢铁艺的东西,可以赚大钱。别忘了'穷则变,变则通’,咱俩一起去吧?”

那时他没说什么,只是呆立了一会,就转回身默默打铁去了。

镰刀已淬过火,就要开刃了。

丁铁匠喝了一口浓茶提了提神,继续敲打。他已经好几天没睡过好觉了。看到地上的镰刀成了堆,疲劳也就去了大半。

他知道,麦子要熟了,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会到这来买镰刀。他想,买了镰刀,就有点钱了,那时进城去看看铁艺是不是赚钱,顺便看看栓柱。

据说,丁铁匠进城后看到栓柱手里的大把票子,就心动了。

据说,丁铁匠还说,同样是铁,做成镰刀不值钱,做成铁艺咋就这么值钱呢?

据说,没几天,丁铁匠的铁匠铺就关了门。


(注:需要高中记叙文课程的朋友,可加微信索取样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