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军 | “卷”的结果,是越来越紧

 碎嘟嘟王建军 2024-04-21 发布于山东

看到这样一段话:“追求成绩本没有错,各个行业皆如此……不管什么层次的比赛,哪怕是学校组织的拔河或跳绳比赛,社区组织的广场舞比赛,参赛者心中一定是有成绩追求的。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追求办学质量,追求教学成绩,本是再正常不过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

但我总感觉怪怪的,因为这好像为当下变态的教育寻找一个借口,寻找一块遮羞布。

现在,社会各行业极力关注业绩,推崇成就,教育行业也是这样。例如,优秀教师要分三六九等,一个市级名师在省级名师面前,就好像矮了一头。老师赛课也有等级划分,从校级公开课到省级公开课,会有相当大差距。

问题就出现了,许多人即使已经非常成功了,但在另一个参照面前也觉得像是失败者。就像老师教育学生,“虽然你考得不错,但不要骄傲,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啊!”

全校第一名,全县第一名……各种形式的排名一直都在,别说看不懂。

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紧盯着一个孩子的缺陷,99分本已经不错了,可总感觉那个“1分”不该丢。我们太重视一个人身上“可以提高”的缺憾,而不是详细描述他“非常积极”的品质。结果,所有的孩子,有时被视为“不好的”;有的不是“足够好的”。我们虽然口头上说着孩子潜力无穷,却从来没有在行动上去推动孩子向多样性发展。

我们很注重形象的一致性。虽然我们提倡发展个性,但我们的社会给每个人施加了压力,要求我们遵从一种更加同化的外表和行为标准。当学生不符合那些标准时,就会受到排斥。在学生那里,他就有可能因此贬低自己的价值,可能由于自己没能达到那些合适的、狭隘的社会标准而感到羞耻。

我们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实际上却是希望他们“做所有人中的最好”。那些优秀的孩子,在残酷的压力下,靠着个人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确实比别人更优秀。每天睁开眼,就把同学朋友作为竞争对手加以重点关注,却不能轻松和自由地欣赏他们的成功。要知道,这种心态太有害了。如果一个人仅仅通过竞争的双眼来看待他人的成功,不仅体会不到那种自豪感,还可能嫉妒他人,或者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动力。

“卷”不就是这么产生的吗?

“卷”的结果,是越来越紧,越来越透不出气,大家只记得“相濡以沫”的必须,却不知道“相忘于江湖”的美好与自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