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身上的“刺”,很可能是成就其人生辉煌的“神器”,教师要三思而“拔”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4-04-21 发布于山东
【好文共赏】

领导推荐一篇文章《放下渡人情结,接纳学生不完美》作者吴所住,读来颇受启发,现摘片断,与大家共享:

孩子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即使你可能点燃了学生,在用尽全力以后,运气很好地开启了学生的改变之路,但大概率在他毕业以前,你无法见证他有明显变化的那一刻。

所以教育必须抛弃完美主义、坚持长期主义。

李镇西老师在《教育的100种可能》里列举了36位他曾经的学生在数十年后的改变,如果当初他就抱着一种急功近利和追求当下完美的思想来开展教育,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大概就无法成为足球教练、作曲家、歌手、医生和公交车司机.……

关于公交车司机,李镇西为了完成这本书特意乘坐了他的公交车,他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我没有出息,但乘客很喜欢我。"李镇西说:“这就是出息。

李镇西老师的这些学生,不论曾经成绩如何,如何调皮捣蛋,但长大后,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保持一份热爱,保持勤奋、正直、善良的品质。

师可能无法见证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最终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努力没有意义,而且恰恰相反,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他们的心田。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现在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基于当下方便学校管理、方便班级管理而提出的,它甚至都不是社会发展对孩子的要求。

在这样的标准之下,他当下的不完美,现在所谓的缺点,或许在未来的社会和职场中,尤其是在有着巨大变革的未来中,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优势,成为另一种标准下的完美。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必苛求他们在现行的标准下“达标”。

【平湖一柱读后有感】

孩子是一棵花,教师只是这棵花生长中的“一段时间”的管理者,而且从人生成长时间轴来说,只是“很短很短”一段时间,因此,在学校、在教师管理的这段时间内,教师很难“静待花开”,所以,当看到学生身上“长刺”、“生毛”的时候,是否要“拔掉”,教师当三思!因为,很有可能,恰恰是那根“刺”,成就孩子人生的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