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圈子不愿对外说的秘密

 新用户80382369 2024-04-21 发布于广东

来自:笑谈中医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保密,不外传”的东西,有些行业,甚至为了保密的东西不为外界所知,而杜绝留下文字,最终采用的只是“口传心授”,这些东西始终只在圈子里流转,不为外界所知!针灸,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很多东西并不是所有针灸师都懂,也许你扎了几十年的针灸,最终都没有听说过这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1、针灸下针前,有些时候,最好念叨念叨!
身为针灸师的你,有没有一种感觉:针灸结束,自己会格外的疲惫,有时甚至是瘫坐,也有的会莫名地发烧,有的则出现和患者病症相似的不适!那么恭喜,如果你真的出现了上面这些感觉,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针灸师。如果一场针灸操作下来,你什么感觉也没有,说明你还没有达到“过病气”的层次,说明,针灸水平还有待提升,要么是手法不够,要么是取穴偏颇,要么是自己经气不利、无法激发诱导患者的病气!

什么是'过病气'?就是有些人给别人看完病之后自己会染上病气,因此不敢给人治病。过病气这个事,有很多种理解,有人说是心理因素,有人说是体质因素,也有因果之类的说法。我个人认为是“共鸣”,病人的什么东西跟我们共鸣了,把我们潜在的某个问题勾出来了……这里可以是身体问题,也可以是心理问题。比如,有人被勾出寒,有人被勾出痛,也有人被勾出悲伤、无力或绝望……

敏感的人,容易共鸣,这种人往往给人治病效果好,但进得去,出不来,难以自保。刚硬的人,不容易共鸣,早期医术一般,基本百毒不侵,自己本身也容易保持健康,但他属于出得来,进不去。这两种人得相对着修,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能治病,也能自医才好。刚硬的人,要修'慈悲心'。敏感的人,要修'出离心'。

为什么针刺前要“念叨念叨”?念叨什么?很多事情,我们说不清楚,但也不能归类为迷信。有些患者身上的病,的确是因为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导致的,比如参加过一次葬礼、去荒郊野岭旅过一次游、胡乱与某些古物或塑像合过一次影......等等,没法说。然后他就病了,这些病看似普通,但治起来却格外费劲。瞬间,我们或许能理解古人为什么“巫医不分家”了吧?冥冥之中,有些东西会阻挡药物或者针灸针,让本该出现的效果不能出现!

如果针灸师强行动针,就会明显感受到“过病气”,虽然过病气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但这几个小时很不舒服。而且遇到比较难惹的东西,往往就不是几个小时能过来的。谁让你不给自己留后路,直接用针?表面上扎的是患者穴位,但患者穴位上看不见的东西一样被你扎到了,对不对?

念叨念叨,念叨什么?这个需要默念,张嘴念出声音,患者会不解,反而容易引来口水,不信奉佛教的念第一种,信奉佛教的念第二种。第一种:一切众生请回避,本人只是治病,并无加害之心。第二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同时,嘱患者心中默念一句:'我的病,快好!'这个与迷信无关,而是一种医患间的心理共振。对于那些明明可以治好,却没收到应有效果的病症,试一次就知道了。当然,如果针灸水准太差,念啥都没有用。所以,学医路上,有个好老师,你懂是什么感觉吗?就相当于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车上装着高德地图导航,可以避开拥堵、限行,少走弯路哇!

2、得气才会有效,得气,得谁的气?
针灸师都懂,针下去,一定要得气,得气才会有效果,可是很少有人会想是得什么气?得气,其实得的是“医患同频”的气,得气,还真有钓鱼的感觉,即使你没钓过鱼,也能想象到鱼咬钩刹那的那种感觉吧,鱼漂瞬间一沉,剩下的就是你和鱼的博弈。咬钩了,未必就能把鱼好好的拉出水面,这个例子和针灸真的很像!此刻,你身体里的正气和患者体内的病气正在博弈!你有感觉了吗?所以,得气指的是什么?一定是医患同频,病气和正气的一种较量!那么再回想一下,如果针灸师身体出现不适时,是否相当于鱼钩和鱼竿的脆弱呢?

所以很多时候,针灸师是不可以给患者扎针的。比如过度疲劳、感冒发烧、情绪不稳定、晨起啪啪之后、女针灸师经期等等,这些都要回避,要熟记于心。因为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会告诉你这些口传心授!酒后呢?这个只要不是喝晕,其实是可以的。我的老师每日中午必饮,饮后略带轻狂,针灸效果反而更好!为什么?因为“行方智圆胆大心小”中的“胆大”,大家也在看翁海泉。一个中医人,能够胆大的时候不多,小酌怡情放胆量。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只能出自酒后,李白的千古名句也多带着酒气,吴道子、傅抱石不都是酒后才画出旷世之作吗?

我的老师每次酒后动针,我都捏着一把汗。老师笑道:“这个穴位,没喝酒,我只敢那样扎;喝了酒,我可以这样扎,手醉但心不糊涂”。耳濡目染,他下午酒后的针灸效果远好于上午,不是技术提升了,而是胆子大了,顾忌就小了,心却更细了。

3、为什么当代不见了“金针”、“银针”!
很多老年人的口中,管扎针灸叫做“扎银针”,大家听说过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错,如果敌我双方武功差不多,你手持普通长剑,是永远打不过手持“倚天剑”、或者“屠龙刀”的对手的!

我有幸在很小的时候见过曾祖父留下的“纯银”针灸针!银针和今天的毫针完全不一样,比较粗,没有“缠丝针柄”!后来,又在一位老师那里见过并用过一次纯金的针灸针,不过这种针灸针和现代的毫针,没有多大区别了,只不过是纯金而已,一根3000多元。

我问老师:“金针很软吧?”老师道:“没有一定指力,是没法使用金针的!不过,同样的手法、同样的穴位,金针和普通不锈钢针,治疗效果会相差很多,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其疗效能甩普通不锈钢针几条街”!我问:“扎一次多少钱?”老师道:“除了普通不锈钢针没起到该有的作用时才用,否则轻易不用,成本太贵!”我用了一次老师的金针,如果说不锈钢毫针的运针功力有十成,运用金针时,运针功力充其量还剩三成,但是,针刺相同疾病时,效果的确很好,远不是不锈钢针可以比及的!

奥迪和奥拓,在二环,真没啥区别。上了高速,才会知道它俩区别有多大。再好的法拉利,在农村的土路上,即使把底盘都磨没了,也永远都不会超越五菱宏光;再好的木棍,哪怕是紫檀,磨到最后,也不会变成钢针,充其量不过是一根牙签!说明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不锈钢针灸针,并不是当年前贤古人所用的针灸针!没有他们的那些材质的针灸针,所以,我们即使再看他们的书,也很难完全复制他们的疗效!假牙和近视眼镜再好,也无法超越原装的牙齿和眼睛!

其实,现代在搞针灸的绝大多数人,都未必听说或者见过“金针”、和“银针”!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我们国家从1953年自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开始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缠丝针柄的不锈钢毫针技术后,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国内的人,就慢慢习惯了不锈钢毫针,慢慢的,慢慢的,金针和银针就淡出了针灸圈子!所以,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剩下一些词语,比如“金针赋”等。大家都知道,古人用针是随着时代变迁的,从石针、骨针、竹针、到青铜针、铁针(必须是马口铁、或者镀锌铁)、银针、金针、不锈钢针,但,效果最好的一定是“金针”!我们看一下几位针灸大师对金针的评价:

杨继洲:“金针者,贵之也,又金为总名,铜铁金银之属皆是也,若用金针更佳”。
黄石屏:“金针之善有三,性纯入肉无毒,一善也,质软而中窍无苦,二善也,体韧而经年无折,三善也”。
王乐亭:“金针不随天时四季冷热而变化,与人的体温适合,刺针时疼的轻微,刺入体内不变质,不起副作用,没有滞涩难起出的困难,针孔不发炎,他的功能(治疗作用)反应快、疗效高,金的性质柔软不易折断,免出医疗事故”。

部分学者认为,银质针具有刺激作用强,不滞针,增加对比情况下的局部血运,松解肌肉痉挛,抗炎,持久止痛等优良品质!古人认为,金针属火属阳,银针属水属阴,金针补虚,银针泻火。临床针灸材质对照试验证实,“相同穴位、相同手法的银针降血压效果明显优于金针,降血压效果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步明显降低,以及降压稳定维持时间长度”。上海科技研究者们,就不同材质的针灸针研究的结果是“不同材质针灸针对动物组织的电化学效应、化学电压,完全不同”。

我在这里,只想给各位针灸的同道们一句话,“不锈钢”作为毫针的材质,有着很好的适用性,柔软、不断、光滑、价廉。但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一件事,不锈钢含什么?没错,金属“铬、锰、镍”等,哪怕就是食用级304不锈钢,也会含有18%的铬!而铬性皮肤溃疡(铬疮),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吧,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说太多,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代针灸针材质的变革!金属单质铬,也许没那么大毒性,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人体是个复杂的化学体,充满了各种体液,酸性、碱性、中性,N多种,有一种如果和铬发生微量化学反应,是否慢慢蓄积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疾病的发生?存在,不一定就合理!

4、“针而不灸,灸勿针”对,还是“灸针同用”对?
百姓的眼中,把中医的“针刺”疗法称为“针灸”,其实,“针灸”是个混合名词,“针灸”中的“针”单指“针刺”疗法,“灸”单指“灸法”、或者“艾灸”。中医圈子,有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却也从不对外说起。就是我们这个话题,很多中医都不吭声,而是选择默默的去做。有的针刺后再艾灸,有的艾灸后再针刺,有的直接温针灸(针屁股上插个小艾条)!我们不说太多,你懂的,比如针刺五块,艾灸五块,两种疗法同时上,10块。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明确提出,针灸不可同时用,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现代医家周楣声《灸绳》提出,不宜针灸同用,或针后加灸。皇甫谧赞同针灸同用。孙思邈认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都是大咖,我们到底该信谁?

现在的很多中医看不起西医,认为西医什么都不好。这个样子有点像八旗子弟,一副天朝大国等待万国来朝觐的样子。西医没什么不好,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目的是一样的。真有本事,就从中医上面下苦工,攻克几个西医无法治愈的病例,给祖宗扬名那才叫本事!信不信,如果没有西医的影像学和病理学,中医一辈子都没法诊断肺癌、胃癌?已故名老中医方和谦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回绕耳边,方老说“不要敌视西医,要利用他们先进的手段,弥补我们中医的不足,然后利用这些先进的东西,再配合上他们不会的中医技术,把西医治不好的病治好,人家自然服气!有句歌词挺好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所以,缴了西医的枪炮,再去对付病,才是该有的样子”。

为啥冒出这么一段话?因为,我们刚才说了该信谁?信“实验数据”!实验数据,能揭破这个千古争议!我们都知道针灸可以治病,但针刺、艾灸治病的原理呢?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也可以用西医或者外国人能听得懂的原理告诉他们,针刺和艾灸是如何治病的?不心服,又怎能口服?“实验数据”通过疗效综合分析,客观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先针后灸,还是先灸后针,它们之间的疗效都会互相抵消一部分,本来医生是好意,希望患者快点好起来,但最终反倒“画蛇添足”,岂不可惜?

也许会有人说,“我就是针刺和艾灸先后使用之后,患者效果好”!但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针后灸、灸后针,是否效果会更好?古人一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又怎能不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苦苦摸索而随意一说呢?

5、隔衣进针,有错吗?
时代变了,古人男女授受不亲。别说古人,就说我们小时候,男女同桌,桌面上都画有一道“三八线”!古人更严格,很多夫妻都洞房了,但此前还相互没有见过面!更有甚者,摸下手都会被认为就是你的人了!所以,古代很好理解“隔衣进针”。很多东西,非礼勿视,除非很特殊的病情,否则真不能像今天这么开放!当代隔衣进针的针灸师,有不少,只不过没了意义!针灸学的比较到位的针灸师,几乎都能隔衣进针,因为穴位的选择,更多是手摸,而非眼看!比如胖子的足三里和三阴交,肉眼看一年,不通过触摸胫骨嵴和胫骨后缘,是永远都找不到的。

所以,有很多次患者问,怎么找穴位?我说,全凭手。“点穴摸筋”本来是中医的术语,最后变成了风水师、盗墓贼的“点穴摸金”,也是有点意思。所以,针灸习熟之后,大多数合格的针灸师是可以“蒙上眼睛”仅凭双手就找准穴位针刺的。而且闭目进针,手感更好。手是做什么的?“引领经气”、知为针者信其左。

可以跟你爱人玩个游戏,蒙上眼睛,让她说穴位名字,你来寻找,在假装有针,慢慢的,你会发现,针灸一定会上一个层次,因为摆脱了眼睛的“纠偏”作用!而且闭目之时,对于经络的感悟,和看是不一样的,经络只是在那里存在,能用手感知,却永远看不到!回到隔衣进针这个话题,所以,隔衣进针并不神秘,这是大多数针灸师都会的,只不过,不用而已。隔衣进针是古代男女之间针刺时,没办法的办法。但现在如果还有人这么做,仅仅是消毒这个环节就没法解决。有人会说,古人不消毒?古人扎针,还真不消毒,电视剧上看到的用蜡烛烧一下针灸针那个,是杜撰的,不信自己试试,针灸针上迅速变黑,一层积碳,还怎么扎人?用卫生纸再撸一下?白消毒了不是?

古人消毒,全靠大夫的嘴,大夫先把针含到嘴里,中医行话叫做“温针”,温针不寒,不会激荡经气。同时,唾液中也确实有杀菌的东西,所以,大家看到动物受伤,都是直接舔伤口,就会愈合!穴位,很神奇,曾经一位针灸大咖说过,“所有学术论文和学术会议、以及针灸研讨会的资料上,以及他自己几十年针灸的经历,从没有发现一例针灸导致的发炎、化脓、感染事件!”,他认为,“穴位的特异性非常高,哪怕是伤口不愈合的糖尿病患者,都没有遇到一个感染的”!所以,隔衣进针,不神奇,也未必会感染,只不过,没有必要用这个去忽悠患者了,因为它并不神奇。

6、从手指看针灸师的血统!
下次你的针灸师给你扎针时,不妨偷窥一下他们的手指,捻针的时候,是“拇指在动,食指中指固定”,还是“食指中指在动,拇指是固定的”,还是三根指头都在动?别笑,很重要!正统的传统针灸师一定是“中指食指固定,只有拇指在动”!而只要不是这个标准的,我们下次可以不去找他们了。拇指归肺,拇指动,是在用医者的“主气、朝百脉、主制节”的肺经经气在引动患者体内的经气,才能达到该有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利用了肺经井穴少商穴的经气。

不谈补泻手法中的“呼吸补泻”法,过去有很多大咖,在给人针灸的时候,一定要让患者咳嗽一声的同时进针,我们说了,抛开“呼吸补泻”,大家想过又是为什么吗?因为咳嗽一声,是聚“肺气”,同时针刺,会使医患肺气互相激荡,效果好!所谓同气相求,就是这个道理!圈子,有真的,也有假的。所以,不是说拿起针灸针,扎过几年针灸,就是真正针灸圈子里的人!就如同“喝酒”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品出酒中“解语”的人,却很少。八大名酒,各不相同,不能解语,喝多少都没有意义!

1、“留针”之殇!
古人留针吗?留。只不过,3-60秒而已!中国中医历史上第一次针灸大总结——《灵枢经》时代,足六经最长留针10呼,手六经留针最长1呼。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一分钟呼吸频率是10-20次左右,所以,10呼不过就是30秒-60秒,而1呼不过3-6秒!古人没手表,所以,用呼吸的频率计算时间,所以,正统脉学,也是用医生的一呼一吸为一息来计时的。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针灸大总结—《甲乙经》时代,书中记载了150多个可以“留针”的穴位中,能留针时长达到20呼的,只有3个。留针10呼的,只有12个。其余130多个穴位留针时间的上限是7呼,相当于现在的21-42秒。

由此,大家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古人针灸基本不留针的。谁想反驳,自己查书去!所以,现在针灸的患者,动不动留针半小时,甚至1-2个小时,这是不对的。这里自我批评一下,我也是如此。因为门诊要开药,又要扎针,所以很多时候很难腾出手来,也很难静下心来,留针没办法的事。以后,会努力去改正,以10呼为标准,遵循古人大道!
2、“针灸床”之误!
古人针灸,是不上床的。曾经有幸目睹过一位针灸高手的操作,遵循古法,最多给患者赐个座位而已,一般都是站着,包括扎胸部、背部及腹部。当然,我在此并没有指责让患者上床扎针的同道,因为我的患者也上床。我作为一个传承者,只想把曾经辉煌的中医展现给大家而已,留个念想,毕竟我相信,90%的针灸师是没见过这样扎针的。但这的确是古人“真实针灸”的样子,能在这里“留下历史”,哪怕所有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也会记得这件事。

针灸床的出现,应该和“西医诊床”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止晕针。这里,我只说一件事你就会懂,为何针灸不能上床?因为,不管是躺着,还是趴着,至少有一半的经络是处于“受压迫”状态,而针灸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气血流通”。但是一个床,毁了半身气血的流通,而且最重要的是,胸腹为阴,背为阳,躺着压制阳气,趴着憋堵阴气。那么还何提“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所以,无床才是真的针灸!趴或者躺在床上的患者,虽不易晕针,但是针灸效果却要大打折扣!

3、手如握虎!
《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针解》中,古人对针灸的形容,两次提到了“手如握虎”!《标幽赋》中也提到“手如握虎”!各位玩针的同道,试问,有谁仔细考虑过这四个字的含义?虎,是老虎吗?虎,是行使军令的虎符吗?握虎,是让人用力吗?握虎,是让人不怯吗?神枪手,都有一个项目,叫做“活靶”!所以,“手如握虎”,其实是在“候经气、候意至”,哪怕你不会钓鱼,你也懂,鱼漂下沉的时候,就是鱼咬钩的时候,就是该起竿的时候,机会一纵即逝。

所以,针刺时只知道埋头下针,而丝毫不“起心动念”的,那是一个“丧失80%战斗力”的针灸师。不信,下次遇到你治不好的患者,用一下“候经气、手如握虎、意至效至、咬钩下针”,就会明白我今天的话语了。什么是“候经气”呢?“病气盛者,候其暂衰,正气羸者,候其稍隆”。衰减和隆盛,都是阴阳、正邪不停交争的结果,往往就在一刹那,不待此时,更待何时?

4、晕针到底好不好?
晕针是针刺临床上常见的意外情况,由于使患者感到不适,通常是作为针刺副作用而主张要尽量避免的。但有时,它反而能显著提高疗效,使晕针后的患者迅速取效,甚至奇效。这在近代针灸大师朱琏所著的《新针灸学》一书中早有记载。患者多数以身体某部的疼痛为主诉而就医,结果发现晕针后疗效特别显著的占其中三分之一。兹举两例如下:

例1,女,36岁。左下龋齿剧痛持续3天,呻吟不绝,夜不能寐。曾口服镇痛片、抗生素多次不能起效。起初两天每日针刺患侧下关、合谷两穴,虽针后齿痛稍减,但不久后又痛剧。第三天夜再次就诊,笔者给她强刺激患侧下关穴。下针后少顷,患者即诉头晕,随之伏案不语、呼之不应,明显是发生了晕针。笔者当即将其扶至平卧位,片刻患者恢复清醒。不料仅此一针,竟使她3天之剧烈齿痛顿消,犹如“摘去”一般,当夜安然入睡。其后随访半月未见复发。

例2,女,57岁。患更年期高血压病6年。一直服用降压西药、草药等,均未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曾体针治疗多次,也未见效。后接受耳针治疗,期间尚有一定降压效果,但停针后又恢复至(170-190/100)水平。1972年9月6日笔者给她再次耳针,取双侧心、交感、降压点,留针15分钟后,她即感到头晕、眼花、胸闷、恶心,出现晕针先兆。笔者立即起针,并令其平卧。患者片刻恢复,但出了一身大汗,其时心率56次/分,血压降到(110/80)。其后未再作针灸或服用任何降压西药,连续每周随访测血压约半年,结果患者血压始终维持在(120-136/70-80)左右,显示出极佳的近期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