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氏金针针刺特色介绍

 梦之舞123 2015-08-03

点击标题下方丹道中医快速关注


外公叶德明( 1910- 2009)系成都市中医医院金针科主任医师,成都市首届名老中医,因善用自制金质毫针而人称叶金针。叶氏金针手法独成一家,笔者幼承家学,得外公及母亲叶成理悉心教导,颇有继承心得。现将叶氏金针针刺特色介绍如下。

1 渊源

叶氏金针医术起源于清朝末年,由山东泰山僧人圆觉创立并兴起,嗣后传与黄石屏氏,黄师术成后传与汉口名医魏庭兰,魏复授业于已故北京中医研究院著名针灸专家叶心清,其胞弟叶德明把金针医术这枝独秀全面继承了下来。


2 独特进针法直针法

叶氏金针宗先师民国神针黄石屏采用金针直针法进针(见于黄石屏针灸诠述),黄氏江西后人已失传此法,现仅叶氏沿用至今。

叶氏所用金针体长而细韧、针尖钝圆,进针时,以刺手拇、食两指持住针体下端,刺手持针与穴位皮肤成15—30o夹角,押手拇指紧靠并按压针尖及穴位皮肤,同时刺手用力将针尖及针体送入穴位内。此法进针,既适应金针体长细韧的性状,又可尽量避免进针时病员的痛感。押手在进针后,可探知病人的得气感觉,同时又可固定穴位皮肤,压穴以聚经气。此正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

曾有著述将叶氏金针进针称送针法,确切应为直针进针法。叶氏补泻手法以缓进疾出、重插轻提为补;疾进缓出、轻插重提为泻;不徐不急为平补平泻。叶氏除行针以催气,使气至病所外,临床多留针以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主穴一般均留针半小时,使神与气相随,增强疗效。叶氏主张不用重手法强求针感,故其针感患者常觉柔和轻松,无生硬不适。

3 长于透穴,经穴并用

叶氏长于透穴,认为以穴为点,以经为线,透穴可点线结合经穴并用,加强疗效。金针透穴,可一针双穴,甚至一针多穴。

3.1 本经透穴

从一个穴位进针,向着同经的穴位或上或下地透刺。如:中脘透下脘健胃运脾,主治中气下陷、脾胃虚弱;大杼透风门解表助气,主治外感表症;气海透关元补气益肾,主治腰痛、久利、痛经、遗尿、阳痿早泄。

3.2 异经透穴

从一经一穴进针,透刺他经他穴。如:内关透外关安神定志兼疏风,主治头痛、耳鸣、心痛惊悸;阴陵泉透阳陵泉利湿强筋,主治中风下肢瘫痪;中脘透天枢健胃主运化,主治胃肠疾患。

3.3 多经透穴

从一经一穴进针,透刺多经多穴。如:曲池透尺泽、曲泽、少海、小海主治肘节疼痛、屈伸不利。

外公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医治一下肢重症脉管炎患者,仅取阴陵泉透穴阳陵泉而治愈,随访30余年无复发。

4 针方组穴,结合快针

叶氏认为针灸取穴,如中药之立方,有君、臣、佐、使之分,如此,方可取穴少而效力精专,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节之交, 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灵枢·官能》篇亦有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叶氏取穴,一般主穴不超过4、5 个,留针候气30min。出针后,视病情追加辅助穴位,以快针取之。快针,即针刺入穴位后得气即出针,不再留针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勿复针。留针与快针相结合,突出了治疗重点,加强了疗效,也最大限度避免了病人不必要的刺痛,减轻了紧张感。这也是叶氏金针深为老幼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5 精于点刺,应用灵活

点刺为叶氏针法特色之一。术者持针,以手腕用力,根据需要施力或轻或重,以皮肤潮红或出血为度,点于穴位或患处。是叶氏对《灵枢·官针》篇毛刺者, 刺浮痹,皮肤也的发挥。

本刺法适用于小儿不耐受或不配合留针者,或头部,肢体需大面积刺激的部位。轻点刺仅令局部皮肤潮红,使气血聚汇而濡养肌肤;重点刺令血出而邪气散。点刺亦可代替快针刺激辅助穴位,适于不宜强刺激者。较之梅花针,有操作简便、刺激面积可大可小、力度控制灵活的特点,叶氏临床多用之。

6 运动针的发展

运动针宗于报刺,《灵枢·官针》篇: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这种扭伤针刺痛点的刺法,可令局部壅滞之血脉通畅,邪气消散,每多1次即愈,家母临床每奏奇效。家母本人曾于庐山参加学术会议时足踝扭伤,肿大不能行走,自用运动针治之,第2日即健步登山,令同道惊叹。

7 多用斜刺

叶氏金针多用透穴以经穴同治,故临症多取斜刺。进针时,一般针体斜向穴位皮肤成15—30o夹角,刺入穴位后沿经络上下提插移动针体。金针体韧质软,先师黄石屏在其著书针灸诠述》中称之中窍无毒,经年无折,入体后无异物感,患者感觉舒适而放松。又因多用斜刺,即在隆冬时节亦可于留针时覆厚被以取暖,而患者毫无不适,故深为老幼所接受。

叶氏金针以其针法独特,疗效明显而植根于广大患者,以上总结仅仅是其特色的一部分,身为学术传人,今后自当努力挖掘整理,以发扬之,使叶氏金针医术为更多患者造福。

(原载《针灸临床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