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回国途中接到密电:中途不要下船,50年后才知谁发的

 小天使_ag 2024-04-21 发布于湖南
1911年,一个天资聪颖的男孩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回国之路却充满坎坷。在回国途中,他收到一封神秘的电报,让他中途不要下船。这封电报的真相,直到50年后才大白于天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神秘电报的幕后主使又是谁?
内容图片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育家,母亲沈怡则是一位贤惠善良的家庭主妇。钱学森从小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家庭中成长。
钱学森天资聪颖,自幼便展露出过人的才华。他5岁开始启蒙,7岁时便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9岁那年,钱学森进入上海爱同学校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酷爱数学和物理,经常埋头于书本之中,探索未知的领域。
1926年,15岁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恩师——数学老师吴大任。吴大任发现了钱学森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悉心培养,并鼓励他走上科研之路。在吴大任的指导下,钱学森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全校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内容图片
1929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学,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对航空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钻研航空知识,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设计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34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交通大学,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然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航空工业,钱学森深知,要实现自己的航空梦想,必须到国外深造。
1935年,钱学森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名额,踏上了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求学之路。从此,他开启了在异国他乡追逐航空梦想的人生篇章。
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师从世界著名的航空学家冯·卡门,潜心研究航空动力学。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冯·卡门的赏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航空领域的难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求学时光。他不仅学到了扎实的航空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身为少数族裔的钱学森,常常遭受种族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
1936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论螺旋桨叶片的气动力计算》,得到了冯·卡门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开创性的工作"。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1936年,他获得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全额奖学金,再次成为冯·卡门的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火箭动力学,开启了他在航天领域的探索之旅。
内容图片
1936年,钱学森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航空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再次成为了冯·卡门的学生,并开始了在火箭动力学领域的探索之旅。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思想和见解都给了钱学森很大的启发。
在学习之余,钱学森也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他参与了加州理工学院的火箭研究项目,负责研究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稳定性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钱学森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发表了多篇关于火箭动力学的论文,其中一篇题为《高超声速下的气体动力学》的论文,更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939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冲压发动机理论》,对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当时冲压发动机理论研究的空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博士毕业后,钱学森留在了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成为了航空系的助理教授。他继续着自己在航空和火箭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开始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钱学森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
然而,在美国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华人,钱学森常常遭受种族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他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一些美国同事对他的研究成果表示怀疑,认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钱学森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以自己的实力和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内容图片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政府为了研制新型武器,成立了一个秘密的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冯·卡门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邀请钱学森加入了这个研究团队。在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参与了多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如喷气式飞机、火箭弹道等。他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的战争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后,钱学森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开始了在导弹领域的研究。他主持了"私人研究"项目,研究如何利用火箭技术发射卫星。这个项目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为后来的卫星发射奠定了理论基础。钱学森也因此被誉为"卫星之父"。
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中,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先后获得了美国航空学会的"罗伯特·古根海姆奖"和"西尔弗斯特恩奖",成为了国际航空界的知名学者。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钱学森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到祖国,献身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这个决定,源于钱学森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他虽然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远在中国的亲人和同胞。1955年,钱学森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1955年,钱学森做出了回国效力的决定。这个决定,源于他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然而,他的决定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
内容图片
美国政府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挽留他。他们先是派人与钱学森谈判,许诺给他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和科研条件。然而,钱学森对金钱和地位毫无兴趣,他的心里只有祖国和人民。
见利诱不成,美国政府又采取了威逼的手段。他们以"钱学森参与了美国的机密研究,掌握了大量机密情报"为由,以"叛国罪"起诉了钱学森。钱学森被迫辞去了加州理工学院的教职,并被软禁在家中,受到FBI的24小时监视。
在软禁期间,钱学森遭受了非人的待遇。FBI特工不允许他与外界联系,甚至连他的妻子蒋英也不能与他见面。他们还对钱学森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审讯和拷问,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所谓的"机密情报"。然而,钱学森始终不屈不挠,坚称自己清白无辜。
在狱中,钱学森受尽了折磨。他被关押在一间狭小、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每天只能吃一些难以下咽的食物。狱警经常对他进行殴打和辱骂,有时甚至不让他睡觉。在这种非人的环境下,钱学森的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的体重骤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钱学森也没有放弃回国的决心。他知道,自己回国是为了建设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在狱中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之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钱学森的遭遇,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周恩来总理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释放钱学森。在国内,各界人士也纷纷声援钱学森,要求美国政府尊重他回国的权利。
在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政府最终同意释放钱学森。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重获自由,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内容图片
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他先后担任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主持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钱学森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了一生,直到1991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他的一生,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报国",什么是"爱国主义"。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重获自由,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他乘坐的轮船"克利夫兰号",从旧金山出发,途经夏威夷、横滨、香港,最后抵达广州。
在航行途中,钱学森收到了一封神秘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简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路上当心,中途不要下船。"电报没有署名,但语气却十分关切和亲切。
钱学森对这封电报感到很纳闷。他不明白,是谁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发电报,而且还是这样一封没有署名的电报。他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这封电报很可能是父亲发来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只有父亲会用这样关切而又略带命令的口吻与他说话。
内容图片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育家。他一直十分关心钱学森的成长和发展,即使钱学森远在美国,他也通过书信与儿子保持着联系。在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软禁的那段日子里,钱均夫也曾多次写信给美国政府,要求他们尊重钱学森的人权,释放钱学森。
想到这里,钱学森对父亲发来电报表示感谢,并回电说:"请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平安回到祖国。"
然而,这封神秘电报的真相,直到50年后才大白于天下。原来,这封电报并非钱学森的父亲发来的,而是时任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发来的。
原来,周恩来一直十分关注钱学森的遭遇。他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释放钱学森。在钱学森获释后,周恩来又十分关心他的回国之路。他担心美国政府会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设置障碍,甚至危及钱学森的人身安全。
为了确保钱学森平安回国,周恩来特意嘱咐外交部门,要密切关注钱学森的行程,并为他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他还派出了一位外交官,专门负责接应钱学森回国。
就在钱学森乘船回国的途中,周恩来得知美国政府可能会在日本或香港对钱学森实施绑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周恩来决定给钱学森发一封电报,提醒他要提高警惕,中途不要下船。
但是,周恩来又担心,如果电报署上自己的名字,反而会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给钱学森带来更大的麻烦。于是,他决定以钱学森父亲的口吻给钱学森发电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图片
就这样,这封神秘的电报,成为了钱学森回国途中一段难忘的经历。直到50年后,当周恩来的秘书向钱学森透露了这个秘密时,钱学森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年收到的那封电报,竟然出自周总理之手。
钱学森对周恩来的关怀和帮助,感激不尽。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钱学森的今天。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
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他先后主持了"东风一号"导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等多个重大航天项目的研制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的一生,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报国的真谛。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