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耻”而“纯粹”的公益【百折人生14】

 EmmaSong24 2024-04-21 发布于上海

想当初,第一次参加“上海慧灵”公益捐赠活动,动机“无耻”而“纯粹”。

能让慧灵在"带慧灵Logo的大背景”板前拍个照,搞得好像自家主办似的。这动机,是不是特别无聊,但又特别纯粹,任何人,平凡如我,没有所谓的“纯粹毫无杂质的公益心”,有的只是“在无聊人生中寻求意义的追求”

还有个原因,“慧灵”用在孤独症患者群体组织上,和我五年前取名时意图一致,愿新生的未来智慧且灵巧。

对于一个心理学生,总会基于自我的科学知识来做判断。在面对独自育儿的选择时,也就是面对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未来的时候,我并不担心极小概率的极端情况,但我对于较高概率事件确实有着难以掩盖的担忧。

以当前的医疗条件,很多身体和神经类的疾病都能在怀孕早期筛查出来,剩下一些疾病发生概率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而只有孤独症(自闭症)不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并且此疾病难以在早期发现,等到识别出来的时候大多已无法治愈,一旦确诊,大概率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一生。

假如这样一个概率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

基于这样的忧虑,2019年怀孕那段日子,我了解了很多孤独症病例,我见了一些自闭症儿童,我聊了几位家长,内心充满着惆怅和忐忑不安。

后来疫情来了,虽不再见面,但我常常想,这样的日子里,也许对他们更加“安静而友好”,但也会对他们更加“艰辛而压力重重”。

“融入社会”这句话,如果社会自身都“封闭”了“抑郁”了,那就更加无从谈之了。

所以,去年开始重现各类公益活动,是件好事,是件激活社区互动热情的好事,是件链接社会友善爱心的好事。

实话说,如今的公益活动组织已经十分到位,看到不少具备超凡领导力的人加入公益之中,看到不少单纯稚嫩脸庞大学生加入公益之中,不管目的是否“纯粹”,加入既是贡献。

但我总觉得缺了“主流”,缺了那些所谓的当下社会主流人群的加入。

我很难见到中年人,只有零星陪着孩子来做公益的家长。

我等中年人,似乎已经”精致“地”看清了社会的一切“,”一切虚假的“”一切无意义“的挣扎。我们缺少欧美那种宗教信仰的裹挟,和社区服务的传统,以及中国公益长期的信任失衡。

就如同我妈对公益的态度“轻蔑的一笑”。

好吧,我承认不纯粹,只是人生太无聊,不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只是看上去听上去很有意义),人生似乎就离奔溃不远了。

这和欧美宗教信仰的感召差不多,当人急于自我救赎,就会莫名地想去做公益。

生活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烦,可不就越来越想着自我救赎。

下次做公益,叫上大家,一起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