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喜之间的悲与痛——王羲之《兰亭集序》文本细读(下)

 陈会设 2024-04-21 发布于安徽
人们常以“乐——痛——悲”三个字来概括《兰亭集序》中的情感线索,表面来看,似乎没有问题。
然而细读文本,你会发现除去上面三个字之外,文中还有表达情感的一个“欣”字,出现了两次: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01
          
何谓“欣于所遇”,简单直白的理解莫过于爱情。
当你在人群中,猝然遇见了喜欢的人。在短暂的瞬间里,在情感的高潮中,对方占据了你生命的全部。你沉湎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耽醉在这欣然自得的情感中,以为人生至此,便已圆满自足,无复他求。你感到未曾经验的快乐,你抵达一种巅峰的满足。
          
这样一段“欣于所遇”经验,像什么呢。
它像人生的童年岁月,也如石猴初初诞生的那段时光,“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不以为苦,“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自有其乐。置身自然之中,忘却整个世界,正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也会让人想起《述异记》中那个美丽的故事:烂柯山上,桃花洞中,入山采樵的晋人王质,只见洞中流水潺潺,桃花鲜艳,景色怡人,便放下斧子,观两老人弈棋。局终想要离开之时,看见斧柄已然腐烂,回到村中,方才发现已过百年,旧时之人,无复在矣。
              
无论曾经的岁月多么快乐,石猴仍然还要成为西天路上的行者;无论在山中呆了多久,王质终究还要回到原先居住的世间。无论在遇见的欢喜中怎样不舍留连,人,仍将直面衰老到来的残酷事实。
这是所有人不得不遭遇的人生经验,快乐不知时日过,衰老方觉岁月短。
         
虽然在回首的瞬间,在惊觉衰老降临的时候,内心不免会有怅惘和感慨——感慨当初风流倜傥的少年已然不再年轻,感慨征服天下的宏愿再也无法实现,但那一段乐以忘忧,耽以忘愁的过往,毕竟是生命里最为美好的时光。
虽然《诗经·氓》中的女子反复感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地耽!”然而,假如生命可以重来,时光可以倒流,她依旧会耽醉于那样的快乐,依旧愿意沉湎于那样的时光。
          
如果人生的烦忧,衰老的痛苦一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杂草一样无法根除,唯一的解决之道便是在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植满庄稼,当快乐如同庄稼一样蓬勃茁壮,盈满生命的漫长时光,那些忧烦便会渐渐枯黄萎去,甚至“老之将至”的苦痛也因遇见的抚慰,而可视而不见了。
正如孔子所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生,能够时时遇见让自己展颜欢笑的人和事,以快乐忘却忧愁,以耽醉忘却衰老,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02
          
然而现实总是难以圆满,人的感情也会经历起伏,所谓: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到了某个年龄,或是某个阶段,便会发现,曾经情之所钟的人,曾经让你快乐的事,再也无法给你带来欣悦和满足。
一如木心所说:童年的朋友,犹如童年的衣服,长大之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想想一生之中,有过多少无比钟爱,以为永远不离不弃的人、事、物,被抛诸脑后,或是束之高阁。
这是人的成长,也是人的悲哀。如同夏天日日把玩的画扇,等到秋风吹起,便被冷落、丢弃,所以我们常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若只如初见,人生便圆满。
          
自身情感的变化固然令你感叹,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下面的故事: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所谓“向之所欣”,便是你的欢喜,你的情感浓度依然处在饱满的状态,而你所钟爱的人,转瞬之间,便已不见。
环顾四围,一切似乎未有改变,唯独当初给你带来无限欢喜的人却已无从寻觅。
有时,是那人撒手人寰,彻底告别;有时,是那人依然还在,但与你再无关联。
          
前者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所写: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后者在那首不知何人所写的诗中表述的最为恰切:
缘起,在人群中看见你。
缘灭,看见你在人群中。
在人群中看见你,是初初相遇之时的欢欣;看见你在人群中,是俯仰之间一切成空的悲叹。    
          
衰老将至,情感变迁,人事凋零——
这些尾随欢欣而来,个体完全无力抵御的改变,已然让人无法释怀。而当你沉浸在这样的感伤之中无力自拨的时候,比这一切更为可怕的死亡又在前方发出隐隐的召唤。
人的生命,确由那些呼啸而来又悄然远去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组成,我们不是草木,当然不能无情。但是当你把这些置于生死面前的时候,你所珍视的一切又显得那样渺小轻忽。
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哀痛。
          
03
          
及至今日,还能清晰记得,某一年的元旦,在王羲之的祖籍之地临沂,面对刻写《兰亭集序》的巨大石碑,我一遍遍的诵读,一遍遍的回想那些生命里的过往,在正午的阳光下,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一篇写于一千六百多年的文字,为何能够击中我心,似乎无法明白。
只是在泪水中,那些去远的人,那些以为忘却的事,一一浮于眼前,岂止生死彭殇无法等同,那些交付的热情,空留的绝望,那些爱与不爱,那些走过生命的痛楚与欢欣,虽然早已过去,但在回忆里,你依然不肯轻易的放下。
          
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欢喜悲痛,前人如此,你亦如此,后人也将如此,谁都无法完全跳脱其外,这是个体生命的轮回,是小我情感的轮回,也是整个人类无止无休的轮回。    
虽然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之事可以言说,但你依然会去写下那些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写下那些在你生命里匆匆掠过的记忆,也许某年某月,某人于某地读到这些文字,亦会发出与你一样的慨叹,所谓“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不过是为这一次的欢会,是为这些欢会所引发的悲痛,在这浩渺的人世之间立一座墓碑。
即便桑田沧海,世殊事异,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04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是时间的存在物。
当个体惊觉于他所拥有的时间快速流逝,当他骤然发现生命的脆弱与无力,当他在欣喜之中感到无限悲痛的时候,他依然不愿轻易的放弃,依然固执的要在纸上留下一点文字,要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一点浪花。
          
一边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生命悲痛,
一边是“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的书法热情。
这就是王羲之的伟大,也是他生命的执着。
而有人也将在这伟大的昭示下,在这顽强的执着里,带着哀痛,行走在前往死亡的路上,也行走在通往欢欣的路上。

作者相关文字:
醒来,读书,写信
宇宙永恒,青春却一去不回--教学《兰亭集序》之碎思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