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龙压倒了地头蛇,“南越王”也不得不对孙权俯首称臣。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33章)后文待续

百年东吴(三十四)周郎谢幕

百年东吴(三十五)借荆州


百年东吴(三十六)交州风云

借荆州风波结束后,孙刘两家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大致定了下来。然而孙权却没有放下对刘备的戒心,再加上他也确实需要一个其他的扩张方向,于是交州便走进了孙权的视野。

如果能拿下交州,东吴将从东南两个方向对刘备形成夹击之势,一旦将来双方反目成仇,东吴便可以在战略上取得主动。

然而取交州却并非易事,这里虽然山高皇帝远,在汉末三国时代存在感不高,但是水却很深,斗争形势的复杂程度比起其他地方不遑多让,先后两任刺史死于非命。

第一个就是朱符,此人到任后放纵亲信,对百姓横征暴敛,终于激起民变。朱符一看形势不妙便出海逃亡,最后死在外面。

而根据佛教典籍弘明集的记载,被笮融所杀的豫章太守朱皓是朱符的弟弟,朱符想要起兵为弟弟报仇但没能实现,或许他的横征暴敛就是在筹措军费吧。

朱符死后,朝廷又派张津任交州刺史。

这位张津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当初跟何进、袁绍等人都有交情,也许正是因为这强大的人脉,才让他得到了这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不过这交州刺史却不是那么好做的,因为张津是带着任务来的。

这个任务就是牵制刘表。刘表在平定张怿,基本统一了荆州南部后实力大增,这也让他对岭南产生了野心。

然而张津想要凭借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对抗拥有十余万大军的刘表,无疑是以卵击石,因此连战连败。结果他又走上了前任朱符的老路,最终被部将所杀,落得个客死异乡的悲惨下场。

连续两任长官非正常死亡,这件事很不寻常,或许有他们咎由自取的一面,但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朱符和张津对岭南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因此在过度动员的时候才会遭到反噬。

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则是因为他们只是岭南名义上的长官,岭南真正的实权人物另有其人,此人是名副其实的地头蛇,他就是士燮。

士燮祖籍豫州鲁国,他的先祖在两汉之交的时候因躲避战乱前往岭南,从此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名门望族。

汉桓帝时期,士燮的父亲士赐担任日南太守,官场上的惯例籍贯回避制度形同虚设,可见士家在当地势力极大。

作为这样的天之骄子,年轻的士燮并未坐享其成,而是前往洛阳游学。在此期间他跟随名师学习儒家经典,也开阔了视野,后来回到故乡担任交阯太守,从此开启了对交州四十多年的统治。

在朱符死后,岭南彻底成了士家的天下,士燮的几个弟弟都成了太守,其中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䵋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七个郡中士家占了四个。

此外士燮又收留了一批来此避难的中原士大夫,拥有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他排场极大,各种逾制却无人敢管,当初的赵佗也不过如此,士燮成了真正的“南越王”。

而张津到任后,局面丝毫没有改变。建安二年(197年)的时候,士燮上奏朝廷,说其余十二个州都称为州,长官叫做州牧,唯独岭南叫交阯刺史部,因此希望朝廷设立交州,并将交州刺史升格为交州牧。

这件事按理说本该由张津来做,士燮一个太守,却越过长官直接对话朝廷,这摆明是不把张津放在眼里。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士家在当地实力强大以外,还因为他在朝廷也有人脉。

这时候士燮当初游学洛阳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他并不是蜗居在交州的井底之蛙,他对中原的局势非常了解。

当时曹操已经挟天子令诸侯,于是士燮打算抱住曹操的大腿。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士燮和曹操认识,但是既然他能给朝廷上书并得到许可,那么必然是有人牵线搭桥,这应该就是当初他在洛阳积累的人脉。

曹操对交州的局势也很关注,虽然他希望张津能够牵制刘表,但他却不会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张津身上,而士燮这个交州的实力派就是他做的另一手准备。

果不其然,张津是斗不过刘表的,在他死后,刘表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了交州,委任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这样一来,士燮的作用就该发挥出来了。

士燮对曹操确实表现得非常友好,他非常配合地杀掉了曹操的两个前来避难的仇人桓邵和袁忠,还一直给曹操进贡,而曹操也投桃报李,没有派遣新的交州刺史,而是让士燮以绥南中郎将的身份都督交州,相当于以朝廷的名义承认了他对交州的控制权。

然而士燮这只老狐狸玩得尽是一些虚的,曹操真正希望他做的事他却没有做。

按说士燮从朝廷那里得到了承认,而刘表已经严重侵犯了他的利益,因此士燮应该死心塌地跟着曹操对抗刘表才对。

可士燮却完全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他看透了曹操的驱虎吞狼之计,他一切恭顺的表现只不过是应付曹操罢了。

曹操虽然强大,但毕竟太远,况且他还忙于平定河北,根本无暇南顾。

而刘表的威胁是近在眼前的,荆州的实力也比交州强大得多,在得不到实际外援的情况下和刘表交恶是不明智的。

于是士燮选择在曹操和刘表之间中立,默认了赖恭的地位,反正他的势力基本局限在苍梧郡,而交州其他地区则大多掌握在士家手中。

士燮就是这样一个务实的人,他巧妙地周旋在两大势力之间,家族的利益却丝毫不受损害。

很快局面又发生了变化,赖恭和吴巨两个人起了冲突,吴巨将当初杀死张津的区景收至麾下后实力大增,于是将赖恭赶走了。

他之所以敢打破平衡,大概是因为受曹操南征的影响,荆州已经乱了,因此他起了自立的野心,当然其背后或许也有刘备的影响力,毕竟刘备和吴巨有交情。

然而吴巨这个人的实力和野心完全不匹配,或许假以时日,士燮就会对他动手,毕竟在失去了外援后,吴巨绝不是士燮这个地头蛇的对手。然而孙权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当初鲁肃就看出平庸的吴巨必然没有什么作为,再加上牵制刘备的需要,因此孙权也准备对交州出手了。

正好赖恭被赶走后心有不甘,因此向孙权求援,于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命步骘担任交州刺史,正式踏出了吞并交州的第一步。

步骘是个家道中落的儒生,被孙权提拔起来后成为其亲信,在一年内先后被晋升为鄱阳太守和交州刺史,官职如火箭般蹿升。

不过孙权只能给他地位,实际上给的支持却很有限,因为曹操的压力仍然很大,孙权无法在交州投入太多精力,而且他也不愿过度刺激士燮,避免把他彻底逼入曹操阵营。于是步骘只带着一千人的小部队就上路了。

步骘沿着湘水南下,经灵渠转入漓水,抵达零陵和苍梧的交界处,随后派人去请吴巨前来迎接。

当时吴巨拥兵五千,实力远比步骘强大,为了麻痹对手,步骘只带了四百人,剩下的六百人或许是兵分两路,又或许是作为后续部队,总之暂时没有出现在步骘的队伍中。

吴巨是个武夫,见步骘的兵力连自己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又看不起对方是个书生,于是把他当成了下一个赖恭,结果轻易将其放进苍梧。可吴巨却没有想到,步骘远没这么简单。

孙权的介入让交州的局势再次复杂起来,士燮不敢贸然行动,因此他对步骘表示了恭顺,愿意听其调度,他可不愿意开罪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如日中天的孙权。

当时交州的政治中心尚在苍梧郡广信而非后来的南海郡番禺,士燮处于斗争的漩涡之外,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而步骘和吴巨起冲突是迟早的事,毕竟有了赖恭的先例。而这两个人无论谁干掉了谁都对士燮没有坏处。

吴巨将步骘迎入交州后,他很快就后悔了,而步骘也打算拿吴巨开刀震慑士燮,二人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步骘虽然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而且实力弱小,看似斗不过吴巨这个老油条,然而有一个道理步骘这个文人懂得而吴巨这个武夫却不懂得,那就是在斗争中做人留一线是不存在的,而一定要赶尽杀绝。

之前对赖恭就是如此,当时刘表势力已经基本被瓦解,赖恭的后台已经没有了,因此杀了也无妨,可是吴巨却还是手下留情了,只把他赶走了事,结果赖恭转头就去向孙权求援了。

然而吴巨却完全没有通过这件事吸取到教训,他对步骘同样抱有幻想,只对其保持戒备,但并无除掉他的心思。

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如今孙权对交州有野心已经是明摆着的事了,如果吴巨不想对抗,那干脆学士燮低头认怂,否则当初就不该对步骘客气。这样战又不战降又不降,只能让他里外不是人,最终在次年被步骘设局干掉。

不过吴巨毕竟和刘备有交情,杀掉他就不怕和刘备起冲突吗?

其实孙权选择这个时机动手就是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因为这一年刘备正忙着入川,根本无暇顾及交州。如果再往深里推测,或许借荆州这桩交易背后也包括了刘备对孙权取交州不加干涉。

也就是说,吴巨根本没看清形势,刘备是不可能管他的,在这种局面下,以他的实力除了对孙权俯首称臣外别无选择。这时候还抱着不切实际的野心,只有死路一条。

吴巨死后,他的部队被步骘兼并,此时步骘实力剧增,号称拥兵两万,接下来他将彻底扫荡吴巨的残余势力。

步骘集结部队沿着郁水(今珠江)水陆并进,准备进攻南海郡。吴巨部将衡毅、钱博在苍梧和南海两郡交界处的高要阻击,结果被步骘击败,一千多人战死,衡毅也送了性命。经此大胜,步骘在交州声威大振。

这下士燮是真的坐不住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他万万想不到步骘竟会如此厉害,他已经被彻底震慑住了。

权衡再三,士燮还是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决定彻底臣服孙权。如今刘备和曹操都不可能援助他,单凭士家的力量和孙权对抗,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过孙权也清楚,想要完全消化掉交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步骘只是在交州初步站稳了脚跟,想要维护统治还得依靠在交州根深蒂固的士燮。

于是双方在交州进入一个平衡期,在以后的日子里,士燮对孙权极为恭顺,每次遣使觐见都送去大量珍贵礼品,双方的和谐维持了十几年。

老谋深算的士燮审时度势,在钢丝上行走多年却始终游刃有余。除了士武早年因病去世外,士燮家族成员一直担任交趾、合浦、九真三郡的长官,终士燮一生,士家半独立的局面都没有改变。

然而士氏家族的兴衰却也是和士燮深度绑定的,家族的命运全系于他一身。

士燮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可以说无南越王之名,却有南越王之实。

但即使他再长寿,也无法永远为家族护航,到了那个时候,士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