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炉火熊熊几度春秋||周玉林

 一犁_书馆 2024-04-22 发布于江苏

作者:周玉林


小街巷道头的河堆上,妈妈左边膀弯挎着盛菜的篮子;右边手拎着淘米篮,一级石阶一级石阶的走下河底。

晌午的时候,河底的水岸,石台上有着三三、两两的大人们,不是弯腰淘米,就是蹲在一旁清洗着衣裳。

一日三餐,人是要张口吃饭的。不是有句老话: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白了,人一辈子活来活去,全不都是为着一张嘴吗。

如今讲弄饭,农贸市场转一圈,所有要买的荤菜蔬菜全部采购到了。荤的要搭配什么素的,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若放在以前啊,那叫忙饭。一边要照看锅里的,一边还要低头弯腰捡两根小木棍,干树枝什么的,放进锅腔里,让其燃烧的火焰能熊熊不断。所以叫忙饭。甚至忙着忙着,到炒菜时突然惊醒,家里吃的素油断了。于是,赶紧拿上碗去隔壁的人家,借上一点油。过两日再拿那碗盛上油,还过去。

你说忙不忙人?以前的日子穷,没有什么储存的,就连烧锅腔的柴火,都要靠去外边捡。这种艰苦岁月,随着国家的建设日新月异,百姓的生活慢慢有了好转。柴火逐渐被炭火所替代。

城里的人家可以去煤炭店里,购买计划供应的煤球了。我们家东边那块,就有一家煤炭店,靠河边上。就是在肉联厂的叙对过,那儿隔壁是一家船厂。煤炭店里,不仅有煤球卖,而且有洋油卖,都要凭票才能买到。

我跟大人去买过炭球子,就是那黑不溜秋的炭球,还能开后门交人情呢。遇到熟人、认识的、关系近些的,就会用大锹头,尽量从炭球堆上铲一些整个头的炭球,装进袋子里。要是不认识的人,就贴着地面一铲头下去,连炭球带煤炭就装进口袋里。

不过,对这种看人兑汤的事,我是喜欢的。因为炭买回来后,炭球拣到一边,剩下的炭粉,我们可以加水,和成稀糊状压成饼子,然后用刀划成一道道的横杠,再一道道的竖杠,最后成一个个的小方快子,晒干后就好烧了。我特别喜欢干这事,挺好玩的。

也不知炭球子怎么不遭人待见的,没得几年就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像蜂巢一样的圆柱体煤,外圆比炉瓦小了一些,用火筷挟起来使用,故而形象地称做蜂窝煤。圆形的炉瓦内,上下能放三块。烧起来蛮方便的,还比较卫生。开始兴起的时候,还紧张过一阵。好在老百姓也挺聪明的,自制简易的压煤的机子自己做蜂窝煤。

我以前在家院子里,也打过蜂窝煤呢。那打蜂窝煤的机子,是跟邻居家借的,是个铁家伙。底面是一块铁板,中央是焊接上12根的洋圆,围在一个铁板卷成的圆桶内。想向着有点梅花桩的感觉。家中堆积的煤炭粉,适当地洒些水,用锹翻抄鲜了。铲起一铲倒满圆桶内,压上带有布满12个圆眼的上盖头,洋圆头穿过其圆眼。之后拿锤子打击盖板的顶头,使其鲜松的煤炭被下压成结实的一块。再之后,上提取出结实的煤块,它就变成了蜂窝一样的煤块。

后来啊,打蜂窝煤又被人们改进了,变成了压烽窝煤,一根七、八十公分长的洋圆,顶头是横手柄,底下就是圆柱形的蜂窝煤的铁模,是用脚配合双手压向煤堆的。这压煤机比之前的打煤机先进了一点。

要说先进的话,应该属是煤炭厂里的大机器,那是流水线的生产,工人只须在输送带旁,不断地将成品的蜂窝煤拾下,码放在专属的地方。

我曾经两次搬驻新房子的时候,都是首先将蜂窝煤引着的炉子,拎向新居。即将到达之前,打开炉子下边的炉门,一股空气冲进炉堂里,火馅立马奔腾跳跃起来。蓝色火焰飞窜在上,而火红火红的烈火,盘亘在每个蜂窝里。当拎着炉子大步走向房门时,摇晃的炉子上,还能听见“呼呼”叫的火头声。难道真的是紫气东来的福音?怪不得民间风俗搬新家要引着炉子,首先进入门里,它是预示着要红红火火的大运跟踪而来啊。

自从回迁搬入华都名邸后,小炉子烧蜂窝煤的年代,就此结束。家家户户都使用起了管道燃气,那靠柴火、炭火过日子的生活,都全部成为历史。它像冬天封存在屋檐口下的大公鸡,让人惦记。

早先,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家的小炉子是不着兴息灭的。晚上都还在使用它,叫它发挥出更多的潜能。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嗯妈几天头里就请人包了粽子。晚上吃过饭,在小炉子上把粽子烀开,大火烧了一会,然后就换上新的蜂窝煤。当新炭烧着后,刚巧此时有害煤气也发散完,新生强劲的火苗在上窜。于是,我们就将炉门封起来。把刚刚在炉子上滚沸的粽子,变成微小的文火,开始焖煮。

如果炉门封得好的话,一块蜂窝煤就可以撑到天亮。这时封炉子的经验很重要,炉门关起来,只留下一丝丝儿的缝隙,让蜂窝煤苟延残喘,吊住火焰。天光大亮时,一块炭已经烧差不多了,赶紧换块新炭,不然就会息灭了,要重新引炉子。

待炭换好以后,才去看看一旁端下炉子的粽子。掀起锅盖,一阵翠绿的香味扑鼻而来,用手捏一捏,已经烀透熟。这文火,看上去没劲头。但是其力量却是无穷的。那么一大锅,硬是一夜就将它焖熟透了。如果武火炖的话,用去三块炭,也还会有生米粒子呢。

回想过年那会,煨老母鸡汤时,也是要用小炉子的文火来㸆的。慢慢地煨上一夜,第二天一早,掀开锅盖一眼望去,上面一层子全是黄灿灿的鸡油。喷香喷香的,用勺子伸进去荡一荡,厚厚的煞是喜气,直教人馋得想下碗面条,舀上两勺这鸡汤啊。

家中要是有喜事,办上两桌三桌子的话,这蜂窝煤也能派得上,但就必须要在院子里用砖块干支锅灶。它具有大口炉膛,一层就可容纳几块蜂窝煤。这样一个大炉膛,十多块蜂窝煤码在一起燃烧,武火的劲头才能熊熊持续很久,炒几桌菜方可顶下来。

我的一个堂妹婿在单位里是厨师,那年就帮我家在家中办了几桌喜宴,用院子里筹建房的红砖头,支的一个简易的锅灶。炉膛很大,火头几乎窜出包围了锅。用它来炒菜跟饭店里的美味一个样。

而一般的小炉子,圆瓦内只有三块蜂窝煤叠放,燃烧起来,中间的一块火势已衰弱,下边的一块基本上成了炭灰锭子了,只有上边的一块生机勃勃,炉火通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居住在西边的化二村,那是烟厂的福利房,中套二室一厅,厨房里就有管道燃气,刚开始用的那两年里,一个立方气才5角四分钱。不管任何时候,一打开它就熊熊火焰,炒菜时不用后顾火力不济了。有一次班里同事来家里聚会,我炒的那个猪肝,真的叫好吃,肝片虽厚,吃时很嫩,还没有一点红血丝,到最后盘里只剩下一层的油了。这手艺主要是靠火头来发挥的。

但我们要煨骨头汤啊、鸡汤啊什么的,还是选择小炉子。蜂窝煤家里是储备着的,用它来煨东西,火头内含,由持续很久的内劲,慢慢渗透到锅里的汤汁,把食物发散开花。有着易筋伐髓的那种境界吧。汤汁喝入嘴里,绵柔甘醇,如同珍藏多年的老酒,令人开怀舒畅。

现如今,居在高楼之上,蜂窝煤彻底不用了。要是煨汤的话,用燃气还是不方便,调成小火,家中还必须有人在照应着。

好在厨房里还配有一种炉子,煨汤可代替蜂窝煤的小炉子,效果也蛮不错。它就是电磁炉。大火力可调致2200瓦,小火力可调到120瓦。它有一个好处,连续工作2个小时后就关停了。你要是煨汤,先照应烧开了,沸腾一会,然后关机后再重新启动,调到300瓦的“文火”慢㸆。两小时后电源自动跳了,汤汁也已经大功告成。

电磁炉移动比小炉子更便捷,它也更卫生。冬天里,我要是煨牛肉汤的话,是把电磁炉搬到客厅的外飘窗上,进行煨汤的。因为牛肉的腥味很重,室内煨的话,空气都腻得慌。只有放在外飘窗上,电磁炉插上电源,就让它慢慢沸的吧,我把推拉窗一关,一丁点儿的牛肉味都闻不见。该是上床睡觉,好在两个小时它就自动跳了。一早起来就可吃到牛肉汤了,买来插酥烧饼,再冷的天肚里都热呼呼的。

人生不过百年,我经历过的时代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妈妈为拾柴火而奔走,后来才有了煤炭。而今我家有了专门弄饭的厨房,不仅用的是管道燃气,而且配备有电磁炉,电饭煲。真应了毛主席讲的那句话,换了人间。只可惜,父母过世的早,没能享受到烧燃气的生话。不然妈妈肯定会脸上乐开了花,感叹说:“用燃气蒸馍头,多省事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妈妈天上感知,也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了。

作者简介

 周玉林   退休准老头与文字为邻,闲时溜达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