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吕本中一首宋诗《柳州开元寺夏雨》,写尽人生无奈和悲哀,换你有这样的际遇,肯定也会怅惘

 qiangk4kzk8us4 2024-04-22 发布于云南

诗歌创作往往会用到典故,但典故的选择很有讲究,所用典故过于生僻的话,难免会导致诗意滞涩不畅,而典故过于烂熟的话,若未曾翻出点新意来,难免会令读者兴致缺缺。

本文分享的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就用到了不少典故。

《柳州开元寺夏雨》

南宋·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南宋初期,吕本中历尽艰辛,从北方千里跋涉流寓到了广西柳州避乱。

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夏日,因所感自身际遇(先受佞臣秦桧之苦,后遭去国离家之痛)而创作了此诗。

诗一开头写雨景,“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这两句展现出诗人在雨天里与僧人为伴的清幽情景。

“潇潇”形容风雨声,“鸦归”点明时间是在乌鸦返巢的傍晚时分,“门掩”说明在外奔波了一天的诗人回来了。此时明明是夏天,但这场雨的到来,却给诗人带来了深秋萧瑟的感觉。由此也定下全篇低沉的情感基调。

三四句“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写雨中远景。雨中云气弥漫,根本看不到重峦叠嶂平日里的秀美面貌,但却可以听到水涨而万壑淙淙流动的声响。

此二句语化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而来。诗人写景注重动静结合,在“千岩”之静中寓“万壑”之动,虽言“不见”,但群山起伏之势已然清晰明了地呈现在读者脑海中。

紧接着由写景转入抒情:“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梦回”二字表明诗人随着入夜早已经卧床休息,且还做了梦,只是这会儿当开元寺的钟声响起,他便惊醒了,醒来后他倍觉怅惘。怅惘的原因则在于家书久盼不至:“人传书至竟沉浮”。

诗人避开了广为人知的鱼雁传书之典,而是借用一则较为生僻的典实。据《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赴任时,京都有人托他带书信百余封,到了石头城后,他却把信全部丢到了江里,并祷告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意思是他不愿做那送信的邮差。

诗中“人传书至竟沉浮”表达的即是诗人作为收信一方却总也收不到信的无奈和失望情绪。诗人南下避祸,他认为,京都那边定然有书信寄来,只是中途可能被人遗失了。此事自然真假难辨,但诗人对家乡思念成疾的心理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同样借用了典故,用以抒发诗人流落他乡而抱负难展的感慨。

据《南齐书》说,南齐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就是说他的脸型方方正正如田地,这在古代通常是富贵的面相。班超则是东汉名将,据《后汉书》载,他“燕颔虎颈”,看相者认为“此万里侯相也”。班超后来投笔从戎,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

诗人将两个故事连缀起来,说自己没有封侯拜相的面相,“莫羡……”的言外之意就是强自宽慰说要自安天命,其实这样的语气何尝不是在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激之情?

诗意发展至此,反过来补足了诗人久盼书信不至的真正含义。他一方面是对家乡思念成疾,另一方面更是身在草野而心忧社稷,这与杜甫晚年流寓漂泊而心怀社稷是相似的立场。

正值国事艰危之际,有多少坐享富贵的将相在尸位素餐?而诗人却只能流落他乡,独自在此伤时忧国,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实!

吕本中这首诗,写景开阔,抒情细腻。语言清新流畅,虽然用典不少,但胜在没有晦涩难懂的弊病,不失为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