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有六座城关

 minru 2024-04-22 发布于北京

—无心—

  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式的建筑,分别是文昌阁、宿云檐、紫气东来、寅辉关、千峰彩翠、通云关,其中文昌阁和宿云檐基本上所有游客都见过,稍微多逛一逛的人应该也都见过紫气东来和寅辉关,但是千峰彩翠很少被人注意,而通云关就几乎没什么人见过了。六座城关各具形色,当初兼有守备与观赏功能。

1·文昌阁

  文昌阁是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在昆明湖东岸,从颐和园东门(正门)进去往左沿湖岸走不远就是,紧邻知春亭。

  文昌阁始建于乾隆时,南北向,城台为方形,南面城门洞上嵌有石匾,上题“文昌阁”。城台上建筑精美,中央为十字歇山顶双层阁楼,四角各有一座转角亭。其实城关上的建筑原本是三层,英法联军入侵时被焚毁了,到了光绪时重建,木料已经远远不够,只建起了两层,变成现在的样子。从历史照片上看,原来的文昌阁要比现在的有气势得多。

  文昌阁上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和文昌帝君,城关以上面的阁而得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宿云檐

  宿云檐在万寿山西端山脚下,从北如意门进去往南,过半璧桥不远便是。

  宿云檐也是南北向,北面城门洞上嵌有“宿云檐”石匾,城台方形,两侧有上城马道,城台上是一座八角攒尖顶的双层楼阁,里面原本供奉银铸的圣武关羽像,被英法联军掠走,后来改为只供牌位。

  文昌阁和宿云檐一文一武遥遥相应,成文东武西之势。

图片

图片

3·紫气东来关

  从颐和园东门(正门)进去往右,在通往谐趣园的曲折小道上,有一座城关,南北向,两面城门洞上皆有石匾,南面题“紫气东来”,北面题“赤城霞起”。

  紫气东来关在万寿山东端山脚下,夹在山道中间,两侧城墙延伸到山坡上,小时候曾从西侧上过城墙,现在为防止游人攀爬已将城墙和山坡断开。城台上城楼为长方形歇山顶的两层楼阁。

图片

图片

4·寅辉关

  寅辉关也叫寅辉挹爽关,在后湖南岸,万寿山后正中稍偏东的位置,下边就是现在苏州街景区的最东端。

  寅辉关是东西向,两面城门洞上皆有石匾,东面题“寅辉”,西面题“挹爽”。寅辉关是六座城关中唯一一座水陆两用关,西面城关外是一条从山上通下后湖的深沟,原有一座石桥跨沟而过,现在是一座近些年新建的木桥。

  寅辉关横截山道,南侧连山,北侧紧依山坡。南侧山坡原来比城台虽然矮不少,小时候还是曾淘气地翻爬上去过,现在南侧的山坡已被大大降低了。城楼较小,单檐歇山顶。

图片

图片

5·千峰彩翠关

  千峰彩翠关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座城关,尽管很多游人都曾经从它边上路过,甚至很多人都曾经上去过。

  千峰彩翠关在万寿山东侧,从谐趣园正对的山道沿山脊一直往上去智慧海的方向,行至一半的时候,城关就在左手(南边)悬崖边,若途经此处不注意,很容易错过。

  千峰彩翠关南北向,夹在万寿山南坡的陡峭山道中,南面从下仰望可见城门洞上石匾题“千峰彩翠”,但是很少有人从此处上山。城台两侧城墙呈弧形,稍突出山体外,并与两侧山体平连。从城关北面山梁平视过去只可见城楼,容易被误认为只是一座房子,城门洞需到近处俯视才能看见,城楼也是单檐歇山顶,比寅辉关的城楼稍大。

  以前城墙两端是开放的,可以从上面通行,因为与山路齐平,所以有人即使从上面通过也并未注意到这里是一座城关。城台上空间极其狭窄,站在城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差不多正对着南湖岛。以前游人少,总喜欢在那里站上一会欣赏欣赏,风不大时还会大着胆子站到城垛上,偶尔为了拍照也会站上城垛,那个时候就特别怕身后过人,怕一不小心被碰到摔下去。这几年游客暴增,为免出事,墙城两端已经拦住不再让游人通行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通云关

  通云关是六座城关中最小的一座,也是最难看到的一座,位于后湖北岸现在苏州街景区最西端的外面,一直就不在开放的区域,无法正常游览,小时候倒是曾经趁管理人员不备翻进去到关前看过。要看通云关只能从后湖南岸遥望,最好是冬季树木凋零的时候;从颐和园北墙外北宫门和北如意门之间的位置,可以看到通云关的城楼。

  通云关为南北向,夹在山梁豁口处,南面对着坡下的后湖,城门洞上石匾题“通云”,两侧城墙与山脊平,城楼小得不能再小,也是单檐歇山顶。从其位置看,北面朝向是关外,应该也有门匾,不知题的是什么。有宿云檐,又有通云关,颇有点词穷之嫌。

图片

图片

2024.3.17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