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苏轼十字读书法,至今被人奉为至宝,但……

 大宋有东坡 2024-04-22 发布于湖南

昨夜梦至眉山,明天乃为世界读书日,既如此,便写写苏轼读书。

子瞻诗文中,关于读书者不少。其诗里,直接出现读书二字的,差不多近三十次。而我最喜欢者,是《江村二首》其一:

野水开冰出,山云带雨行。

白鸥乘晓泛,黄犊试春耕。

地僻民风古,年丰米价平。

村居自潇洒,况有读书声。

前三联,苏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江村风物图。远山近水,白鸟黄牛,民风古朴,生活无忧——如此潇洒的乡村生活,不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诗和远方吗?

最后一句,画龙点晴,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虽然这里远离城市,地处偏僻,但村民们重视教育,文化气息浓厚,鲤鱼跳龙门,飞出金凤凰,只是迟早之事。

相信读到这句,来自农村的朋友更是心有戚戚。

自从我们进入小学甚至早在幼儿园,父母亲朋,最不厌其烦的,就是要我们好好读书了。

尽管当时觉得他们真是啰嗦,可一旦我们也做了父母,对孩子便也有同样的期许。

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

读书,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要读书是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

苏轼也提供了一条路径,千载之下,被奉为至理名言。

他在《稼说送张琥》里,以种田为比,说富人家田多,所以能够轮耕保持地力;种子足,所以能够及时耕种且待到完全成熟再来收割。而我家呢,人口多而田少,吃饭就靠着这点田,所以精耕细作不得空闲,欲把土地的能力完全发挥,结果便是肥力很快耗尽,陷入恶性循环。

他对张琥说,读书其实也一样啊: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博观,广泛地观察、阅读或学习,强调的是知识获取的广度与深度;

约取,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进行精炼、慎重的选择与汲取。

厚积,在学习和实践中持续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经验智慧。

薄发,在积累了足够的底蕴之后,适时、适当地展现自己的才学、能力或成果。

后人省却两“而”而将苏轼此话浓缩为八个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当中又以后者更为常用。

原因大概在于,博与厚,约与薄,观与积,取与发,其实这八个字,讲的是差不多同样的意思,其意正与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类似。

行文及此,又有一话不得不说: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个苏轼引为好友的张琥,后来在乌台诗案里,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直欲把苏轼置至死地而后快。

所以,读书固好,更要修身,人品不行,读得越多,爬得越高,越是害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