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清降浊在临床中的运用体会(上)

 中医药方便 2024-04-22 发布于四川

摘自   林佳明文章

尊敬的师父、各位徒弟,大家下午好。前面我们讲了中焦脾胃的升清降浊,脾胃出于中焦,中焦如轴,五脏如轮,左升右降,左边一升的时候,能量就发生转变,各自的齿轮也发生转动。

在伤寒论的经方里面很多方子体现了升清降浊、脾升胃降的作用。在目前治疗脑病、肺病、心脏病等这些胸膈之上的疾病的时候,面对这些问题要注意一个--升降法,这体现升清与降浊的意义。

升清与降浊,其实就像大自然一样,大家在读《内经》里面这一段话就会有比较深的体会,“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里就出现了升清与降浊的一个概念,我在跟师父学习的时候,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这个浊阴就会窃居阳位。

这个阳位就是--比如说我们的清窍,比如说肺,比如说在胸中等。如治疗胸闷胸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从痰瘀来进行论治,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成熟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甚至是桃核承气汤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升清跟降浊来实现正常的运行。这个道路不通,你怎么去补,怎么去通,可能效果都不好。

治疗需要一个升清跟降浊的作用,这个概念,我和大家讲过很多了。我们治疗很多疾病应用了升降法,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在临床中,比如说肺跟大肠相表里,肺系的疾病,在上表现为咳喘,但是这个大肠浊阴不降,腑气不通,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降浊阴通腑气来进行治疗。在上为肺气不降,通过升清降浊降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升清跟降浊的意义。

清与浊在人体中,它是在不断的代谢过程中的。清中有浊,浊中有清,清它就上升,浊它就下降。升清跟降浊在体内不断的循环,不断的运动,不断的变化。比如我们吃食物,要经过我们的胃、小肠、脾的吸收和运转,清气上输于肺,经过肺气的宣发,心脉的运行,布散于皮肤肌腠。

那清中之浊气呢?会通过肺的肃降,三焦水道的通调下降于肾,归于肾的水液为浊,经过肾阳蒸发的浊中之清,复上升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中之浊就经过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了。这个升清跟降浊可以说是一种能量的转换,用不同的方式保留在我们人体内,以供人体各部分活动所需的能量转换,也就是阴和阳在不断的变化过程,我们主要理解升清降浊是脾升胃降起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内经》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句话是描述升降的病理基础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气本来在上的,但是它在下了,就会出现腹泻,浊气在上就会出现腹胀,这就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这不单单是脾胃功能的临床症候反应,还会出现其他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这个时候大家要通过这一个问题去深刻的认识体会升清降浊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临床中大家可能会问,以前大家在讲升降法的时候也会提,这个升清,你怎么去升呢?浊又怎么去降呢?你如何去判断它的清阳不升呢?它有什么表现呢?清阳不升以后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比如说,腹胀、腹痛、脱肛、诸多脏器下陷、胃痛、胃胀、腹泻、头晕、头痛、耳鸣、胸闷等,这都是由于清阳之气不能够上升所引起的。

清阳之气不能够上升以后,它就不能够濡养这些脑脉、心脉、肺脉等,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我们治疗时,就要升其清阳。之前我们也讲过及学习过李东垣的升清阳、升清气、升脾气,而用的比较多的是茯苓、白术。

我们用了较多的这些利水渗湿药物以后,因为他的脾气已经不足,已经下陷了,再分利,你看白术、茯苓,淡渗利水又再去利,会更加精神疲惫,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用什么升清阳?只有风,风为百病之长,也只有风药能够到达巅顶,所以说必用升阳的风药。

让这个下陷的清阳之气能够上升,我们会配有一些风类的药物,大家从这个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中就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张锡纯的升陷汤,就是通过升清阳来起到降浊阴的一个作用的。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独活、葛根等这些药都具有升浮之性,鼓舞我们的脾胃之气、清阳之气能够上升,清阳能够升,那么浊阴这边它就能够有力量去降。

如果你单纯的去降,清阳升不起来,效果是不好的,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治疗一些顽固性的耳鸣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葛根、黄芪时会加点防风、羌活。

你要辨证它主要的核心病机是什么?痰浊蒙蔽于耳窍,这个时候你不管是用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还是化痰通络汤,还是这个豁痰丸等等,你在用的基础之上,你降了,但是清阳之气不能够升。这个就是为什么要用点黄芪、防风,因为这些是具有升清同时又具有鼓动脾胃之气上升的药。

我们用这个思路治疗了很多这类疑难反复治不好的疾病,现在的临床案例也还在总结,还在观察。但是很多病人,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一些效果。我们和大家刚才讲的风类药物,巅顶唯有风能够到达,它具有气味比较轻,升上发散的作用,可升可散,外可达表,能驱邪于外,能够助脾胃以升清阳。

清阳不升,会引起一系列在上疾病的表现。浊阴不降,就会出现腹痛、胃胀、呕吐、呃逆、反酸、嗳气、尿不尽、尿闭、窿闭等,这个时候胃不能够通降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出现,比如说由于浊阴不降,胃气不降以后出现的食积、扁桃体增大、腺样体肥大、肺结节、乳腺结节,包括一些肿瘤,这些都是浊阴降不下去而形成的一些病理基础的产物。这个病理的产物,它就成为有形之物。大家现在看到的有形之物那么多,比如肿瘤,这就是升清升不上去,降浊降不下来导致的。

这些病理产物已经形成了有形之物,形成了聚积,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所形成的。这个食积、痰饮瘀血等,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状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一个治疗方法,比如说现代人压力比较大的,我们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四逆散、逍遥散等,为什么用的那么多?就是肝气的郁结,肝气的郁滞以后导致肝不能够疏泄,通畅失常了。

饮食失常、饮食停滞的,保和丸、二陈汤;湿浊的,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腑气停滞,腑气不降的,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根据不同的情况,瘀热瘀血,要活血化瘀;如果寒滞,我们要温阳来降逆,来通散;郁热,我们要清热来通散;阳虚要温阳来通降;阴虚要滋阴来通降。就要明白理解这一个生理功能特点,要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这是升清跟降浊在临床中的一个作用。上次也讲到这个问题,升清跟降浊,脾升胃降是要处于一个平衡的一种状态,大家在临床中就要判断。我昨天写了篇关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文章,这个是虚证为主,还是以实证为由,气虚为多,人参用量就要变化,跟厚朴的力量就要发生变化,剂量发生变化,这个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剂的变化和我们现在讲的升清降浊是一样的。清阳不升为主的,你要升清阳为主。浊气上逆为主的,以降浊逆为主,要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在伤寒论里面升清降浊的经方有很多,你们去体会一下。我们临床中常用的,比如说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桃核承气汤、旋覆代赭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枳术汤,还有很多方子临床中应用升清跟降浊的一个作用。你们大师兄有一首方用的比较多,是《温病条辨》里面的,叫上焦宣痹汤。

这首方大家要引起重视,你们大师兄用的特别好,它主要是治疗气分郁痹所引起的上焦有余热的一系列表现。他用的药其实很简单,就是枇杷叶、射干、通草、郁金,就这几个药,它主要是能够宣通上焦之气,能够实现肺的宣发跟肃降,气机得通,效果就比较好。

在中焦,在胸膈,这种郁热、浊气降不下来,那你就用栀子豉汤。如果是在下焦,夹有瘀血,那你就用桃核承气汤,如果瘀血又很重的,那你就用抵挡汤。如果这个病人瘀血不重,那你就用桂枝茯苓丸。这是说,要更精准的判断他的升清跟降浊的这一个点的能量卡在哪里,你越精准,那效果就越好。

任之堂里面,有一首方通降小肠的,降小肠浊有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治小肠有积,或小肠息肉,或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你要更加精准的判断出它这个浊阴不降的点是在哪里,可能效果会更好。如在上焦,阻滞上焦气机所引起的咳嗽、胸闷、心悸、咽痛、眩晕,那么你用上焦宣痹汤可能会更好。如果是在胸中有这种无名的烦热,你用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可能会更好。如果在下焦,病人有腹胀闷、大便干、脉有力的,你用承气汤类方可能会更好一点。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林佳明,主任医师,来自钦州,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9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

算是对自己学习经方7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本。

撰稿丨林佳明

编辑丨黄怀真

校对丨曾静怡、马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