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学为何又叫“同窗”?跟窗有什么关系?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2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称谓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我们常常用“同桌”来指代与自己共用一张课桌的同学,这很好理解。但是,当我们称呼同学为“同窗”时,你是否想过这背后的原因呢?

        为何明明是同学,却要用“同窗”来称呼呢?这背后跟窗户又有什么关系呢?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的书院时代。据文献记载,“同窗”这个词汇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用作动词,表示在一起读书。如宋朝的吕祖谦《与朱侍讲书》:“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潘叔度舍傍书室……同窗者,乃叔度之弟景愈。”宋代的书院,作为当时重要的教育场所,不仅是学子们求学的地方,更是他们交流思想、建立友谊的圣地。而“同窗”一词的出现,便与这书院文化紧密相连。

        第一种观点,也是最直观的观点。

        在古代,书院的环境并不像现代学校那样明亮宽敞。室内光线昏暗,学子们只能依靠油灯、蜡烛等照明工具来读书学习。而窗户,作为室内唯一的自然光源,成为了学子们争相占据的宝贵位置。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线,他们多靠窗而坐,所以用“同窗”代指同学,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观点。

        窗边,由于靠近外面,冬天的时候显得更冷,所以“”就有寒窗的含义,而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把艰苦和寒窗联系起来,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因此,“同窗”二字不仅是对同学的称呼,更是对他们共同学习经历的一种肯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窗”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了对同学的代称。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书院中的学子,而是泛指所有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人。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窗”这个词汇依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和回忆。

        综上所述,明明是同学,却被称为“同窗”,这背后既与古代书院的学习环境有关,也与人们对学习的尊重和向往紧密相连。当我们称呼同学为“同窗”时,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亲切称呼,更是对他们共同学习经历的一种认可和怀念。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同窗”这个词汇时,不妨多想想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也许你会发现,这个简单的称呼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