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五台(1)——《遥远的救世主》之浅见拙识【31】

 新用户97560OBk 2024-04-22 发布于江西

五台似问道,实为求心安。

五台山论道,乃《遥远的救世主》中最精彩之桥段,亦最难解读之部分。

智玄大师是真正的觉悟之人。他隐居深山,不问世事,专心参禅打坐,拥有无边之智慧,及渡人渡己之能力。此类人物,与其说是属于某一种“人”,不如说是一种“境界”,是芸芸众生皆欲达之生命境界。

首先,拜智玄大师,十万金银打动不了他的一颗芳心,一首小词却成了敲门砖,足见大师之玄妙。

其次,见面之安排亦是巧妙。先是在佛堂之明心阁,后移步到茗香阁。为何智玄大师有这一安排?通常认为这只是智玄先试探丁,丁通过测试后才有更高规格之招待,此表层之原因;深层之原因是此段情节依次第而设定的,先是明心,后是见性。真乃是,“佛堂论经是净土,茶阁谈茶是红尘”。

五台山问道,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智玄大师对于丁元英杀富济贫这种做法的态度和弱势群体得救之道的看法;其二,佛理修证,丁元英对于什么是真经,佛教与佛法之别的参悟,智玄大师对丁元英“悟”这首词的修改。

明面上,丁元英说上五台山是为了讨个心安。其实丁元英这个心安并不是因为杀富济贫,而是元英所认为的得救之道是否有佛法可证,他关心的是否符合佛法。用他的话就是,合了国法,还得看合不合佛法”。

对于元英将要“杀富济贫”而在佛前讨心安的想法,智玄大师开始以听为主,“看破世事难睁眼,阅尽人情暗点头”,最后送了四个字“大爱不爱”,基本上给予了支持。

大爱,非是不爱,而是无情。是个人之事,是因有我执。所谓大爱无爱,是让众生放下情执,与道连接,感受大爱

无疑,丁元英和韩楚英是站在强势文化的立场上的,而在智玄大师看来,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

智玄大师之点拨,在于认可文化属性之强弱、社会之竞争和不平等、道德之价值等,皆有其合理性,如此就从部分立场上升到全局关怀。由此也显出修行成就,“佛度心苦,修一颗平常心”

细品五台山问道,其实蕴藏了丰富博大之佛理,乃真正的生命哲学。

佛家无论哪宗哪派,皆是“知、解、行、证”次第而修的,即包含有“明心、见性、开悟、证果”之过程。

开悟,首先要明心见性,而明心与见性是有区别的。从修持上说,明心是修止,见性是修观从事理上说,明心偏于理,见性偏于事从修为上说,明心仅是去无明而执空;见性则是见其自性本来无一物,无尘可染,是空有不执。

“放下心来,才是真悟”,一颗杂念,是不可能品味禅之味道。唯有进入物我两忘之境界,才能达到空灵之境地。执着于有为,乃是不悟;执着于无为,方能有为。真正的高境界,是“有为有不为,方可方不可”。

生命之悟,乃是跳出红尘,不被世俗所拘,然后遇到自己的元神,即本来面目。因为,真正的生命,“本无所得,亦无所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