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不变人类变,阳光底下无新事”——社会学元理论之辩

 花间挹香 2024-04-22 发布于河南
​假定S表示给定的现象类型,那么对S的研究构成了第一级研究S1,而对S1的研究构成了第二级研究S2。因此,第二级研究是对研究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对研究的研究都属于元研究范畴。特定的S1可能是历史、文学、逻辑或哲学等领域的合法主题。元研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第二级研究,因为它包含了第一级研究者通过批判性自我反省所体现的高度反思性。

元研究的特点体现在其跨学科的性质上。元分析、元民族志学和元社会学等都是元研究的例子,它们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元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解释和揭示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元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元研究关注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元研究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反思,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的指导。

2. 研究过程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元研究关注研究过程是否透明和公开。这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的得出等方面。透明的研究过程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帮助其他研究者复制和验证研究结果。

3. 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元研究关注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这包括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境中,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等。元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批判性反思,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如何解释和运用研究结果的指导。

4. 研究伦理和研究者责任:元研究关注研究伦理和研究者责任。这包括研究过程中是否遵循了道德原则,研究者是否对研究对象负责,以及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社会利益等。元研究通过对研究伦理和研究者责任的反思,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如何进行道德研究的指导。

元理论是元研究的一种子类型,侧重于对理论和理论化进行审查。元研究作为一种反思性和批判性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调查第一手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学科现有的研究传统可能会遇到新兴研究问题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元研究通过对受困领域中的从业者有意识地重新审视、反思并引导该领域内停滞不前的第一手研究的努力,以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一种范式接替范式的进程。当学科现有的研究传统未能应对新兴研究问题的挑战时,就会发生范式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元研究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反思,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应对新兴的研究问题。

元研究不仅仅是对研究方法的反思,它还关注研究过程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以及研究伦理和研究者责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审视和改进研究过程,元研究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帮助其他研究者复制和验证研究结果。

元研究是对“科学基础的反思回归,对使其成为可能的假设和操作的明确化”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并非简单地回顾过去,而是对现有的研究传统进行批判性审视,以期引导学科向新的发展方向前进。

元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元分析、元民族志学和元社会学等。这些领域的元研究跨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更好地解释和揭示复杂的社会现象。

元理论作为一种反思性和批判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关注对理论和理论化进行审查。在社会科学领域,元理论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社会科学在揭示可用于社会预测、设计和社会工程的一般社会法则方面持续遭遇失败。这种失败最初被归因于理论思维方法的缺陷,进而引发了一场旨在模仿自然科学中理论形成的运动。然而,当据称改进了的理论构建技术再次未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时,社会科学家开始超越方法论问题,开展元理论反思。

社会科学家在开展元理论反思时,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视现有的社会科学理论及其前提假设。社会科学理论通常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这些假设可能来自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元理论反思有助于挖掘这些假设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理论的构建和应用。

第二,分析社会科学理论中的普遍性问题。社会科学理论往往试图揭示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情况可能会削弱这些规律的普适性。元理论反思有助于揭示这些普遍性问题,以便社会科学家能够在理论构建过程中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复杂性。

第三,反思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性。社会科学理论通常被应用于政策制定、社会规划和社会工程等领域。元理论反思有助于评估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便社会科学家能够在理论构建时更加关注理论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影响。

第四,考察社会科学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异同。自然科学在理论构建和方法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而社会科学则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元理论反思有助于挖掘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异同,以便社会科学家能够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充分借鉴自然科学的成功经验。

虽然元理论在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所体现,但它在社会学领域尤为常见。社会学中元理论的盛行源于以下因素:首先,社会现象具有文化多样性和历史特定性,这使得通过逻辑或演绎方法构建理论变得极为困难。社会现象受到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任何试图将其简化为普适性理论的尝试都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社会学家本身也是他们试图进行理论化的社会成员,他们难免会受到自身既得利益和根深蒂固价值观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在构建理论时很难保持完全的科学客观性。社会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个人信仰、意识形态、学术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不利于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客观和深入的分析。

第三,社会学理论构成了社会现实,因为对一种理论的认可可以改变该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理论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的描述或解释,它还具有一定的建构性。当一种理论被广泛接受时,它可能会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这就要求社会学家在进行理论构建时,不仅要关注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还要关注其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三个因素的结合使得元理论成为社会学理论构建的一个重要常态。在社会学领域,元理论反思有助于研究者保持对理论构建过程的警醒,避免陷入方法论和理论化方面的教条。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更具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

在社会学的元理论反思中,学者们关注了一系列关键问题。例如,社会学家探讨了理论中的普遍性问题,试图揭示那些制约和塑造社会现象的深层力量。此外,元理论反思还关注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性,分析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以便为政策制定、社会规划和社会工程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社会学领域,元理论反思不仅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审视,还倡导对理论构建过程本身的反思。这包括对理论前提、假设、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分析,以及对理论与传统、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之间关系的探讨。通过这种深入反思,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元理论在社会学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奥古斯特·孔德的工作,他在对人类知识进步轨迹的形而上思考中宣布了社会学的诞生。Paul Furfey(1965)在为元社会学定义一个独特的学科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学科空间包括元理论成分。元社会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子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正式建立起来。1988年,乔治·里茨(George Ritzer)在《社会学理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界定了元理论作为社会学一个子领域的参数。随后几年出现了大量关于同一主题的文章和书籍,导致了元社会学的发展。

Ritzer(1988)在探讨社会学元理论时,将其分为三类,分别称为Mu、Mp和Mo。其中,Mu代表“更好地理解现有理论”,包括四个子类型,每个子类型都代表不同的分析维度。这四个子类型分别是内部认知维度、内部社会维度、外部认知维度和外部政治维度,它们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审视和理解社会理论的方法。

1. 内部认知维度:这一维度关注使用各种概念工具(如“层次”、“范式”和“微观-宏观”联系)来映射社会理论的认知结构。通过分析这些概念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论的基本假设、概念框架和逻辑推导过程。这对于我们评估现有社会理论的效果、找出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2. 内部社会维度:本维度关注研究社会学家的社会网络,以了解在现实世界中“做理论”的社会动力学。社会学家并非孤立地工作,他们参与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讨论争鸣等活动,这些都会对他们的理论建构产生影响。通过审视社会学家的社会网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建构理论过程中的互动和影响,从而对理论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

3. 外部认知维度:这一维度涉及考察知识生产系统的影响。知识生产系统包括学术机构、资助机构、出版商等组织,它们为社会学家提供资源、平台和受众。通过分析这些组织对理论建构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学家如何在这些限制和机遇中运作,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4. 外部政治维度:最后,这一维度关注权力关系对知识生产系统的影响。权力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权力,它们都可能对社会理论的生产和传播产生影响。通过分析权力关系对理论建构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论中的政治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理论的传播和接受程度。

通过分析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全面审视和理解社会理论,从而更好地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Mu类元理论鼓励我们对现有社会理论进行深入反思,通过对理论的认知结构、社会网络、知识生产系统和权力关系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理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改进和发展社会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社会学领域,元理论反思不仅关注对现有理论的理解,还涉及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Ritzer(1988)提出的Mu、Mp和Mo三类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多维视角。除了Mu所代表的“更好地理解现有理论”,元理论批判(Mp)和元理论综述(Mo)也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元理论批判(Mp):Mp代表“作为先于理论发展的前导的元理论”,它关注评估现有的理论文献,以便用于构建新理论。这种文献综述不同于解释性评注,因为它们通常被视为理论建设的一个整体部分。通过元理论批判,我们可以识别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找出需要改进和创新的方向,从而为构建更具解释力和适应性的新理论奠定基础。

2. 元理论综述(Mo):Mo意为“为了建立一般社会学视角的元理论”,旨在发展一般理论方向,充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参考框架”。元理论综述关注建立适用于整个社会学领域的宏观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元理论综述,我们可以整合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和方法,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除了以上三种元理论取向,当今社会学领域还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元理论取向,即实证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

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强调观察、实验和经验证据,认为社会现象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实证主义社会学家试图发展出能够被经验证据证明的理论,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

2. 诠释学:诠释学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意义和理解,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过程。诠释学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现象的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通过人们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而产生的。因此,诠释学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了解人们如何理解他们的社会现实。

3.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韦伯等学者的传统,关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分析。批判理论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批判理论旨在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矛盾和冲突,为社会变革提供指导。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理论采取了更加怀疑和反思的态度,质疑现代性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家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强调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关注话语、符号和表征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尝试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

元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Mu、Mp和Mo三类元理论以及实证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四种主要的元理论取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推动社会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些学者批评元理论是一种不切实际甚至适得其反的认知活动。它被描述为仅仅是过去作品的评论,以及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哲学争论。这些指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它们并不公平地批判了整个元理论,因为就像任何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在元理论中既有好的也有坏的做法。作为对理论实践的一种反思性回归,元理论已被证明对于在人类生活世界中指导社会实践的有用理论的构建至关重要。

更多阅读和参考

Bourdieu, Pierre. 1971. “Intellectual Field and Creative Project.”

Pp. 161–88 in Knowledge and Control, edited by M. F. D.Young.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Furfey, Paul H. 1965.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Sociology: A Metasociological Treatise. New York: Cooper Square.

Ritzer, George. 1988. “Sociological Metatheory: A Defense of a Subfield by a Delineation of its Parameters.”Sociological Theory 6:187–200.

Zhao, Shanyang. 1991. “Metatheory, Metamethod, Meta-DataAnalysis: What, Why, and How?”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34:377–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