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夜:苏轼的一首词,比《记承天寺夜游》还美!

 青萱小令 2024-04-23 发布于四川

大文豪苏轼写了很多诗词,国学荟网站列出了苏轼关于饮酒的古诗有34首!

这个数据应该是不准确的,他的很多词里面都有饮酒的记录,也可以说明苏轼确实写了很多诗酒趁年华的诗词。

在苏轼被流放至黄州期间,他的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尤其是元丰五年,有好事者统计苏轼在这一年创作了120多篇文章诗词。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也是写在这一年。

如果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了苏轼的豪迈与放纵,那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显现出他对尘世的超然与宽广胸襟。

而这首《西江月·顷在黄州》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苏轼自在洒脱和物我两忘的心境。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主释:

蕲(qí)水:水名,今湖北浠水县。著名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蕲水。

​词的小序写道:

在黄州的那个春天夜晚,我在蕲水边漫步,路过一家酒馆,便进去畅饮直到醉意浓浓。月色洒满小径,我骑马来到一座溪桥上,解下马鞍,曲肘作枕,躺下稍作休息。没想到一觉醒来已是黎明,四周群山环绕,桥下的溪水清脆流淌,让我疑惑自己是否置身于人间。于是我将这段奇妙的体验写在了桥柱上,作为那个春夜的见证。 

​译文:

月光照在蕲水的田野,波浪轻抚着月光的倒影;高空中,隐约可见轻轻的云层。

青骢马的鞍尚未卸下,我渴望在芳草间沉沉睡去。多么迷人的溪边,风清月明,马儿啊,别踩碎了这如宝石般波光粼粼的水面。

解下马鞍,斜靠手臂,在绿杨桥上沉沉入梦,直到杜鹃的啼声——告诉我天亮了。 

将这首诗词改一改就是《记承天寺夜游》似的小品散文。

​改写的小品文:

元丰五年春,余在黄州。一日春夜,漫步于蕲水之畔,经酒家,饮而醉,乘月至于溪桥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醒,觉乱山环抱,流水潺潺,似非人间。遂书此语于桥柱。

月光照野,浅浪弥弥,层云横空,隐约可见。马骄玉骢,障泥未解,余欲醉眠于芳草之间。惜此溪风月,不宜履碎琼瑶。因解鞍欹枕于绿杨桥上,闻杜宇一声,春晓之景,恍若隔世。

​写在最后:

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反映了作者在黄州期间的心路历程。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具体时间不详,大约在公元1082年3月(元丰五年),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是写在3月。

整首词的意境,既有月夜的宁静美丽,也有词人内心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词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这幽美景象的陶醉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乐观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