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朝代五首哲理诗,读懂了,人生少走弯路

 昵称503199 2024-04-2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哲理诗是一种表达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内容深刻丰富、含蓄隽永,常常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融入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能启迪思维,让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真谛;可以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赠从弟》

东汉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那一株株的松柏树,高高地耸立在山顶之上,无论山谷中的风声如何萧瑟,它们都坚定不移。风越大,树越挺拔,即使在冰霜肆虐、寒气逼人的时候,松柏依然笔直端正,绿意盎然。难道它们不害怕严寒吗?不,松柏有其坚韧的本性。

刘桢,东汉诗人,其五言诗在当时较有盛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这首诗赞颂了松柏经风雨挺立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刘桢借咏松柏高洁坚贞的品质、远大的怀抱以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也表露了诗人对人格的重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诗人高洁的人品,也从一个局部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读此诗如闻谆谆告诫,愿读者亦学松柏,做一个完美的人!

图片

《登凌歊台》

唐   许浑

宋祖凌歊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诗人登上凌歊台,远望暮山春水,思绪万千。他忆起刘裕南游的往事,感慨历史的沧桑和人世的变迁:昔日帝王的威仪、宫女的歌舞以及历朝的繁荣,如今都如过眼云烟般消散。这表面上是写景,实则暗含了千百年来社会历史的巨变和诗人心中无尽的慨叹。

“百年应作万年计”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考虑问题,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这句话传达了一种长远思考、着眼未来的观念。

它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有远见,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影响。

图片

《泛舟》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诗作往往能从人们熟悉的日常景物中,萃取一种意义深远、发人深省的大道理。此诗正是以春水上涨、巨舰轻松启航这一常见现象为例,生动地揭示了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愿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艨艟巨舰唯有在大江大海中才能自由航行,一旦背离这个必要条件,违背其运行规律,盲目用人为“推移”,只会导致白费力气的损失和浪费。

人的主观愿望只有契合客观规律,遵循其自身运动法则行事,方能取得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只会徒劳无功,于事无益。

图片

《望云》

元   黄石翁

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

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

望云云气深,入云云气浅。

亦欲入深云,不知云近远。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赏云彩的体验。黄石翁这首《望云》却有着独特之处,他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视角来眺望,从而展现了普通人罕见的云霞奇观。

一般人看云,大多是从下往上看,因此要么是云在天空中飞翔,要么是云在山腰环绕;而诗人看云,却是从上往下看,所以隔着云层可以看到城郭,城郭仿佛在云中。由于这样看云别有一番趣味,所以人们大多喜欢登上黄山观赏云海,登上峨嵋山观赏烟霞。

“亦欲入深云,不知云近远。”意欲入云深处一探究竟,却不知深云是远还是近。最后两句写欲前行却踌躇犹豫,写人的心态,饶富哲理。

世事纷杂未知,恰似云雾谜团,令人裹足不前,亦是避无可避,亦是躲无可躲;如愿探出脚步,面对未知,便可走出一条脚下的路;所寻之处迷蒙隐约,却可望之;追寻之路依旧茫茫,望愿行之。

图片


《雨过》

清   袁枚

雨过山洗容,云来山入梦。
云雨自往来,青山原不动。

大雨过后,山姿清秀,容光焕发。云彩飘乎不定地笼罩着山峰,使山峦象沉睡入梦的巨人,气候无常,风云变幻,或倾盆大雨,或云遮雾障,但青山依旧,岿然不动。

云雨往来,说明世态动荡,瞬息万变。但生活信念坚定的人,是不为任何名利所诱,任何变幻所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