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洁白之根天花粉

 松云轩2016 2024-04-23 发布于安徽

上结瓜蒌,下有深根。

栝楼的块根,断面洁白如雪,粉性较强,故名天花粉。古人也用它煮粥,本是果腹充饥之举,据此发现药效可证药食同源。古人一般于秋冬采挖栝楼根,去皮切段,水浸,勤换水,四五天后取出,捣为浆,滤粉,用来煮粥。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均有天花粉粥。

《神农本草经》中它叫栝楼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了“栝楼粉”的名称,并且记载了栝楼根制粉法。由于栝楼根表面为淡黄白色,横断面为纯白色而且粉质,洁白如雪,古人也习以作粉食之,常用粉煮粥食用。栝楼的果和根两用而有两名,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记载:“实名黄瓜,根亦名白药”,《本草图经》 中列天花粉为正名,这是天花粉名称在本草典籍中首次亮相。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释名项有“根名白药(《图经》)、天花粉(《图经》)、瑞雪。”瑞雪一名显然是他新收入本草的,他解释说:“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这一解释的背后,就有“天花”与“雪”以及“瑞雪”的关系,李时珍的解释体现出他“书考八百家”的真正功力。唐代熊儒登有《雪中答僧书》 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代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金代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疏竹共风流。”诗句中的“天花”均是指雪花。李时珍的释名,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药物的炮制有关,“去皮捣烂,以水澄粉用”,二是与性状有关,因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又名白药或瑞雪。用“雪”关联其药名,也可以体现它具有寒凉的药性。

洁白之根天花粉

天花粉味甘、微苦而性微寒,入肺、胃二经,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功效,可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天花粉属于甘寒之品,却以生津止渴见长。热病伤津,中医责之肺胃,天花粉能清肺胃二经实热,用于治疗热病烦渴,最为得当。热病后烦渴,多可配芦根、麦门冬等,或配生地黄、五味子,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或配用沙参、麦门冬、玉竹,治疗燥伤肺胃而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朱良春经验,杂病中凡有以口渴为主诉者,或嗜食肥甘厚味,或烟酒过量,或肝郁化火,伤及肺胃之津者,常以天花粉配玄参、麦冬、生甘草,或作汤剂,或作药茶代饮,取效甚捷。诚如前人所说:“瓜萎根纯阴,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

天花粉性寒,能化热痰。《本经逢原》说它“降膈上热痰”燥热伤肺,痰黏稠,不易咯出。口渴、面赤、舌红,脉细数者、可用天花粉配瓜蒌仁皮、苦杏仁、川贝母、桑白皮、生甘草、鱼腥草、枇杷叶。

洁白之根天花粉

天花粉为清暑解毒妙品,用于痱子(夏季皮炎)、疮疖(暑疖)湿疹,兼见口渴、心烦、尿短赤者,内服常与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滑石、生甘草、蒲公英、绿豆衣配伍。外用可单用天花粉或配半量滑石粉,少许冰片,研极细末,作皮肤撒布剂。天花粉冬瓜汤是值得推崇的药膳,用天花粉30克,冬瓜适量,煮熟食用。制法:将冬瓜去皮去子,切成薄片,再与天花粉同煮,待熟,加盐调味。用于暑热引起的津液亏虚,发热、多汗、口渴思冷饮、小便短赤。

消渴(糖尿病)而有三多(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症状,可重用天花粉。如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有玉液汤(黄芪、山药、天花粉、知母、葛根、五味子、鸡内金)。

解毒治疮痈,天花粉亦有卓效。《大明本草》说天花粉“消肿毒、乳痈、发背、痔漏疮疖,排脓生肌长肉,消仆损瘀血”。该语有说“是疮不是疮,仙方活命汤”。出自《妇人良方大全》 中的著名仙方活命饮中即用到天花粉,所治不限于皮肤疮疡,对内痈如肠痈(急性阑尾炎)及深部脓肿也极有效。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 解说此方,专门提及天花粉的作用:“痈肿之处,必有伏阳”,天花粉既有清热泻火之用,又有消瘀排脓之长,故十分合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