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脸上总长包,湿热“憋”的!学一张方子,清湿热,治痤疮,外病内治

 人老颠东 2024-04-2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外科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脸上的痤疮问题。

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年轻人脸上长痤疮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

去年,我的一个小亲属到外地上大学。人家告诉我,寝室里头四个小姑娘,个个脸上有痤疮,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其中有一个,最严重,整个人非常自卑,到了快“自闭”的程度。

在我手头,一直收藏一张方子,它是中医外科大家乐德行前辈的验方。乐老是江苏人,上世纪60年代在上海中医学院毕业以后,扎根新疆工作,在中医外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有一次 ,乐老接待一个女患者,当时也很年轻,21岁。什么毛病呢?就是面部痤疮遍发。

图片


当时啊,这个小姑娘也是非常自卑,发病两年来,不爱见人。尤其是到了夏天,她的痤疮加重,她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各种疗法都有尝试,不好使。

刻诊,乐老发现,小患者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侧柏叶12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生山楂30克,枳实15克,茯苓12克,生薏苡仁30克,生大黄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每日一剂,药后痤疮不见新发,之前的则明显消退。

看到希望以后,患者要求继续治疗,原方不变再投7剂。结果,痤疮进一步消退。

到最后,患者一直运用此方,直至面部痤疮基本消退,看不出来而停药。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1991年出版的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医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临床经验集中,有所收录。当时,专著选取了乐老三张方子,一个治疗胃炎,一个治疗乳痈,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治疗痤疮的方子。

好,其他的我们不管。我们来学习这背后的道理。

图片


中医里头,有一个观念十分重要,这就是知外揣内。人体表、官窍所出现的任何问题,说到底,都是体内环境变化的写照。脸上这个痤疮,也是此道理。

脸上为啥长痤疮?问题不是出在皮肤上,而是出在体内。就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就得考虑体内湿热之邪所致。湿热之邪内蕴,不得有效排解,它就只好发越于皮肤。湿热蕴肤日久,则形成血热、血瘀等多种病理改变。

这个时候,患者的痤疮,就逐渐形成了。医案里的患者,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这是热象无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因,在青年、青少年身上多见。因为这个年龄的人,阳气足,有阳热之性,加上食欲旺盛,稍不留神就容易在体内酿生湿热。

这个时候怎办呢?就得清湿热,凉血活血。你看当时乐老的用方:

侧柏叶12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生山楂30克,枳实15克, 茯苓12克,生薏苡仁30克,生大黄6克。

这里头,山栀、黄芩清热燥湿。大黄通下,让湿热之邪有路可退。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有去湿热之效。茯苓则健脾利湿,配合薏苡仁,杜绝生湿之源。

在这个基础上,凉血活血。侧柏叶、赤芍、丹皮、紫草,这都是凉血活血之品,改善湿热影响下出现的血热和血瘀。妙在生山楂和枳实的运用,耐人寻味。山楂活血,还能降脂化浊,可以化解患者皮肤里面的湿浊瘀阻。枳实,破气消积,善于导滞,有助于体表痤疮的消散。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给你简单解析了一下。

图片


总体来说,这是清热燥湿为主体,以活血凉血和化浊散结为辅助手段的治疗方法,的确知道我们借鉴。

读者朋友,通过这个小验案和验方解读,我们应该体会到一件事儿,这就是对于相当一部分痤疮患者来说,他们脸上的包,到底是因为什么形成的。用中医视角看,这就是湿热内蕴,外发于皮肤,导致血热血瘀,痰淤浊邪阻塞腠理,这才导致脸上起包。这个指导方针搞清楚了,再去用药治疗,就显然理性、有效得多。

当然,对一般年轻患者来说,控制饮食很重要。想要皮肤好一点,你吃得就要素一点。胃肠干净,内环境干净,你的皮肤才干净啊。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