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宗仁的革命生涯 姜振环 刘振敏 姜振平 主编

 jzpjx 2024-04-23 发布于河南

  

十五、载入革命史册的芳林酒精厂

1939年12月,宗仁回到南召杨树沟家里后就病倒了,出了一身的疥疮。治好后就在家里做些农活,等待南阳党组织来接关系。

南阳当时的党组织是中共豫西南地委。早在1933年6月南阳中心县委遭破坏后,南阳的党组织直属鄂豫边区工委和省委领导,未再单独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1937年8月,中共鄂豫边区省委派郭以青回到南阳“负地下党全面责任”,筹备建立领导南阳各县党的工作的领导机构;并和先期回到南阳筹备成立"宛属平津同学会"的北大学生袁宝华等党员接上关系,在复兴中学成立了中共南阳特别支部;1938年1月,河南省委将中共南阳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南阳中心县委;1938年7月,郭以青到竹沟向中共河南省委汇报工作。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代表省委向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发出向西发展,开辟豫鄂陕边区工作的指示,并宣布撤销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建立中共豫鄂陕工作委员会,归省委直接领导。郭以青回到南阳后,即根据省委的决定成立了中共豫鄂陕工作委员会。1939年1月,河南省委撤销豫鄂陕工委,建立中共豫西南地委,李炳之任书记,郭以青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余致和任组织部长。

1940年2月,南召县委的朱晓山(注12)来到杨树沟姜宗仁家,交给宗仁一封豫西南地委郭以清署名写给南阳芳林酒精厂技师邰士芳的信,介绍姜宗仁到邰士芳处接管当地地下工作,由邰士芳负责解决职业、生活问题。

朱晓山领着姜宗仁来到南阳刘寺镇路西的一个粮食铺子。这铺子是刘寺区委宣传委员白清富的职业掩护店,白清富接着又领宗仁找到刘寺区委书记朱新汉(1948年10月,南阳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阳县城。建国后,被追认为烈士)。姜宗仁在朱新汉家住了一夜后,第二天随朱新汉来到龙泉寺芳林酒精厂找到了邰士芳。接下来的一些天,邰士芳、朱新汉和区委组织委员宋万明向宗仁介绍了刘寺区委和酒精厂的情况。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姜宗仁了解了龙泉寺芳林酒精厂的来龙去脉:

芳林酒精厂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主要交通干线被日军占领,运输停滞,油料奇缺。国民党河南省建设厅汽车管理处处长兼养路工程总队长邰士林,多次向其弟、共产党员邰士芳谈起公路运输因动力问题朝不保夕的形势。邰士芳决定创办酒精厂,支援抗战急需的燃料,为开展党的工作提供经费和活动基地。邰士芳向中共刘寺区委汇报了创办酒精厂的意向,受到区委的重视和支持。在区委支持下,邰士芳置备一个教学用的蒸馏器,仿制一个代用锅炉,连续苦干40昼夜,进行上百次试验,攻克了简易条件下的洒精生产技术。

1939年10月,根据邰士芳提议,刘寺区委向中共豫西南地委报告创办酒精厂的计划和将厂址选在龙泉寺(现龙泉寺学校)的原因:龙泉寺有11间空闲瓦房,60余亩地和一眼水质很好的井,可以减少建厂费用;离刘寺近,刘寺党的基础好,便于保护和发展党的组织;距国民党统治中心南阳、唐河、方城县城较远,近许(昌)南(阳)公路而不临路,便于开展活动。地委书记李炳之当即表态,同意刘寺区委意见,并作出重要指示:吸收农民党员进厂工作,进行教育和锻炼,加强农村党的骨干力量;筹集经费,支持党的工作,掩护党的组织,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抗日;通过邰士林的关系,开展统战工作,掌握敌情。河南省委认真审查了刘寺区委的报告,详细考察了邰士林的个人情况,批准刘寺区委按计划建厂。

刘寺区委根据省、地委指示,克服重重困难,白手创业。区委动员邰士林拿出20年积蓄l万元银元,筹集社会资金2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邰士林疏通河南省第六区抗敌自卫军司令别廷芳,命令国民党刘寺区区长协调解决龙泉寺的房舍和建厂用地;邰士芳对寺内和尚和附近群众做了大量思想工作,解决他们实际问题,落实了所需场地;安排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党员、当地党员和一批思想比较进步的农民进厂工作。紧接着,邰士芳带领大家搭起帆布棚,用汽油桶当蒸馏器,从宝丰买来小锅炉,风餐露宿,日夜奋战,日产酒精100加仑。

邰士林

邰士芳

邰士林受此鼓舞,毅然辞职返乡,帮助建厂。他向别廷芳和国民党南阳专员鲍庚介绍了酒精厂的创办情况及发展前景,无偿送给他们部分股票,并提意用别廷芳和邰士林的名字为酒精厂命名。别、鲍出于个人利益,欣然照准。别廷芳还同意以其部队名义成立护厂自卫队,既免除了厂内职工的兵役之苦,又为发展党的武装力量打下了基础。邰士林还通过国民党上层关系,领取国民党中央矿厂登记部审查批准的《河南省芳林酒精厂营业证》,酒精厂成为注册企业。

邰士芳、朱新汉向姜宗仁介绍了刘寺区委所辖党组织及酒精厂的情况后,姜宗仁便以酒精厂厂技术员身份,化名姜一民,着手开展党的工作。

姜宗仁进厂后,邰士芳把刘寺区委、酒精厂支部及附近农村张满桥支部、张湾支部的工作都交给了姜宗仁进行领导,邰则专心做厂子生产与社会上层的工作,搜集了解敌情,团结统战力量,搞经济活动。

姜宗仁1970年1月在《党在南阳地区历史情况》中回忆:“我于四零年二月间去接工作时,厂内有职工二十余人,其中有张绍杰管总务,关XX做会计,均革命同情分子;邰士芳做技师,邰士林在南阳推销酒精,党员郭金庆随邰士林在南阳市做酒精实验技术员。工人中已建立支部,支书边守海、组织委员张同生、宣传委员郭成秀。党员有尹雪海、任义山、朱长喜、赵木匝等。生产工具有汽油桶改制的蒸馏锅炉两三个,日产量二三百斤酒精,酒精质量达开车标准九十五度,销路甚广。我去后根据以上情况和邰士芳及刘寺区委朱新汉等研究确定如下工作:1、刘寺区委继续贯彻地委关于以办厂为中心工作的指示开展工作;2、扩大酒精生产,改为蒸制一千余斤的大锅炉;增加职工人员,由区委动员党员和同情分子进厂做工;由我和朱新汉管党支部加强职工教育;除上党课外,印刷工人识字课本,进行文化教育;3、资金仍有邰士林和邰士芳继续动员吸收社会游资,解决扩大生产需要;4、确定由邰士林出名任经理在他住家处公开称南阳芳林酒精公司,负责推销酒精,搞社会统战活动,收集社会情报并定酒精厂名为南阳芳林酒精公司龙泉寺酒精制造厂;确定由邰士林在南阳社会统战活动中给国民党专员包庚和南阳自卫军司令别明甫(又名别光汉,系别廷芳的侄子)各送一部分名义股票(即不拿钱的股票),以此换得专员承认酒精生产是抗战需要,通知当地政权免抓厂内工人壮丁;并且以生产自卫名义从别明甫处拨给一部分步枪武装工人自卫,还有自卫军臂章符号,厂内给工人自制军服配用,从而扩大声势;5、确定工人由厂里全管伙食外,每人每月十元工资,职员每人每月除厂管伙食外工资十五元。上述问题确定后,在四零年春夏间生产和职工人员大量发展,至一九四一年间在南唐方中心县委领导下,进一步扩大生产,增设青台分厂,总共职工人员扩大至三百人左右,其中发展和调入的党员共有三十人左右。”

到酒精厂后的个把月后,上级党组织没有再联系姜宗仁,宗仁心中不免有些纳闷和着急。3月间,邰士芳接到以前的地委领导余致和(省委交通员)由八路军洛阳办事处的来信,叫邰离开南阳赴洛阳到延安去。姜宗仁和邰士芳无法弄清余致和来信是否组织的明确意见。在此情况下,姜宗仁便以酒精厂职员去洛阳购买酒精材料的名义,于3月的某天骑自行车到八路军洛办去见余致和,说明了身份来意。余致和表示:他给邰士芳信时不知道邰在搞酒精厂的工作,依据目前情况他的意见作罢,邰士芳原地不动,姜宗仁仍回酒精厂,他通知豫西南地委去人联系姜宗仁。

1940年3月底,宗仁从八路军洛办回厂不久,就有曲振中(曲和民)来厂找他,叫他同去刘寺张湾村小学找到赵立命(赵群一),一起到南阳北部付村崔景云家开会。会上赵立命传达了豫西南地委关于成立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的决定。赵立命任书记、曲振中任组织委员、姜宗仁任宣传委员。工作分工:书记赵立命负责方城和青苔、付村两个区委;组委曲振中负责唐河县和桐河区委;宣委姜宗仁负责刘寺区委和酒精厂党的工作。赵立命为了解决职业掩护,也到酒精厂作了职员。此时,姜宗仁的妻子方黎明也带着孩子来到龙泉寺,住在离厂子西北一里地的潘庄。宗仁在那里放些文件、书籍。党的同志往来接谈工作,也都在那儿进行。

1940年8月,中共豫西南地委将机关迁至镇平马庄小学,地委书记陈耳东、副书记刘清源等以马庄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领导豫西南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夏天,曲振中被组织调走。

9月,地委付书记刘清源到省委汇报工作,省委书记刘子久向其传达了毛泽东5月4日提出的关于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与暴露”(后简称“五四指示”)。要求豫西南地委将一些横的关系过多和“太红”的干部转移到鄂中抗日根据地或延安。刘清源向南唐方中心县委传达了“五四指示”,县委按照指示精神在隐蔽精干中开展工作。

在酒精厂的工作中,姜宗仁与南唐方中心县委书记赵立命产生过一个争论:当时工厂方面提出了为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允许工人自愿入股参与分红的经营方式。工人觉得于己有利,愿意入股。厂方和工人都希望党组织能发动并促成此事。姜宗仁认为该厂系我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私营企业,既然劳资双方都有这样的要求,党组织应该帮助其实施,并订立出不损害工人利益(如:犯错、罚金、请假、被开除等不准扣股红并及时发放)的入股合同。此事如兑现也能提高党组织在厂方和工人中的威信,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赵立命对此则有不同看法,认为党组织不能出面促成此事。要对工人进行教育,入股是资本家对工人的欺骗手段,是模糊工人的阶级意识。工人要求入股是小资产阶级向上爬的思想,支持工人入股则是资产阶级思想。由于县委思想认识不一,此事便搁置了。

9月初,赵立命也被组织调走了。赵立命被调走的原因,时任河南(豫西)留守省委宣传部长郭晓棠于1969年9月27日在《关于河南党干部转移地区、精干隐蔽工作的检查情况》中写道:“赵立命,原为灵陕地委委员,1940年春派往豫西南唐河、方城、泌阳一带工作。当时省委得到消息,可能是中央指示,日寇将由信阳进犯南阳,豫南即将沦陷,那里有些地方武装在我们手里,派他去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料他在日寇进攻时,不向敌后进军,把武装撤到南召一带,完全违反省委给他的任务。五、六月间,赵来豫西向我汇报工作(当时刘子久在延安,我留守省委),我当即予以严厉批评,命令他赶快回去,把武装部队开往敌后(唐河、泌阳一带)发动群众打游击。他回去后,日寇已从南阳又撤退回信阳去了。赵等也从南召回唐河一带来了,时间耽搁了。1940年秋,省委调赵来洛办进行审查,刘子久和我同他谈话,他对上述事情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痛哭流泪,表示悔改,遂决定调他到宜洛地区工作。”

赵立命调走后,张静波(1918-1945年,又名张子杰、张行廉,化名三俊、静波;河南省伊川县吕店乡张沟村人,1945年6月牺牲于陕县)接任南唐方中心县委书记,在南阳青苔小学教书掩护工作。根据地委关于巩固豫西南党组织的决定中提出的“领导机关要精干.要简而有力”的精神,南唐方中心县委仅有书记张静波和宣传部长姜宗仁两人负责。各级地下党组织均采取了单线联系的方式开展工作。

1941年1月下旬,日寇第三次进犯南阳,县委布置了酒精厂及附近农村党的地下武装力量,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日寇撤退,地下抗日武装便继续隐蔽下来。当时,跟随姜宗仁在酒精厂协助掩护工作的方黎明,带着1940年12月出生的男孩儿,随酒精厂部分人员疏散到山里去,在行动的路上,忽遇敌情,担心孩子发出声音暴露目标,给同志们带来危险,方黎明就把乳头塞到孩子嘴里,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等到险情解除后,再看孩子已经窒息没有了呼吸。这是姜宗仁、方黎明夫妇在革命生涯中失去的第二个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