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日报》推荐:让人越来越强大的6种能力

 如水138 2024-04-23 发布于河南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尼采有句话:“最强大的人不是最强壮的人,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人。”
生活多变,能力为重,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走出低谷,勇敢破圈,正确决策,不断升级。
《人民日报》总结了6种能力,能让人们解除卡点、自我强化,将人生塑造成“自我进化史”,越来越强大。 
图片

自我鼓励的能力

图片
图片

足球明星里斯·詹姆斯曾说过:“优秀的人,总是能够再次崛起!通过努力工作和训练,事情必会有所好转。”

身处现实,外界有时给予我们的不是鼓励,而是压力打击,甚至是攻击诋毁。
智者内求,愚者外求。
不向世俗寻求认可,自我相信、自我激励,才有塑造自己的驱动力。
近年流行的心理学概念中,有个词叫“成长型思维”,与之对应的是“僵型思维”。
两种思维模式的人群,在遭遇困难不顺时倾向不同——
后者倾向于认为“超出了我的能力极限,我无法做到”,并大概率会止步于此;
而前者认为“我的经验和能力会不断增长,现在做不到,但也许明天或十年之后就能实现”。
拥有自我鼓励能力的背后,是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它将注意力从“问题很难”的局限中转移,投入到“解决问题”的任务中,相信自己能够改变、随之成长、释放潜力,经历破茧成蝶、收获花开不败。

图片

快速执行的能力

图片
图片
罗振宇2024跨年演讲中,讲述了一个柠檬茶品牌经营者林森的故事。
林森曾有些“悲观”:“茶饮行业现在'卷’,长期只会更'卷’,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以后即使什么都做好,目标消费人群还是会少一半,用工成本会变得更贵。”
罗振宇发问:“那怎么办?死扛着还是改行?”
他回:“就地搞研发啊。”
他的执行和回答一样“简单”:既然人工很贵,就研发出一个人就能打理运行的店型。
实现目标困难重重,但不妨碍他一个个攻克解决:产品复杂需要人介绍,那就只做一款产品,省下相应岗位;制作茶品不能背对顾客,就专门设计表演性动作;店面单调冷清,就重设装修海报……
罗振宇深有感触:“乐观者是傻呵呵地相信永远阳光明媚吗?不是。他们是如果预感到要下雨,二话不说,先把雨伞准备好而已。”
悲观者难有快速执行的能力,在于他们总陷于忧心忡忡的负面循环里。
而乐观者,已戒断不必要思考的内耗纠缠,他们面对困惑与未知,第一反应是先做当下能做的事。
快速执行,杜绝内耗,有些事情只有先执行了才知道,自身有多强大。

图片

独立思考的能力

图片
图片
网络上有人将业界大佬的观点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这其实很正常,但评论中有时会出现“杠精”言论:“你只知道复制粘贴吗?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将“独立思考”视为“孤独的,与别人不同的思考”,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其本质并不在于“不随大流”,而是“不盲从”的批判性思维。
曾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说过一句话:“独立思考也要看你有多少数据。如果你看得东西很少,那你独立思考的材料也很少。听得多看得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强。”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会借鉴已有的成熟、优秀的思维模型或知识观点,内化吸收,而后仔细酝酿成个性的独立观点。
那些没有数据支撑的标新立异、不辨真伪的坚信盲从、对与自身认知相悖信息的习惯性否认的行为,才是浅薄愚陋的“思考”。
网上曾有人说:“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独立思考的人,能以谦逊、开放的心态,将自己置身于看得多、听得多、做得多的多元世界和多维角度中,不断调整认知、完善思维,从而洞察真相、强大自己。

图片

保持专注的能力

图片
图片
曾在一部电影中看过:女主在静心练习茶道5个月后,能发现热水倾倒在碗里的声音,与冷水倒入的声音完全不同。
这个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视微知著的水哥王昱珩——他曾说能瞬间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那个时候,时间、空间好像都不存在了。在观察时,他感觉过了很久,但在旁人看来仅有几秒钟。
能进入身心合一的专注状态,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不在意时间,能静心慢下来,沉浸于当下,将专注力聚焦在眼前,便能感受到浮现出了大量细节与感悟。
反观今日,快节奏的生活中弥漫着浮躁与焦虑,人们似乎总处于忙碌奔波中难以喘息,注意力被无休止的切割,做这件事时,就已在心急火燎地想着另一件事了。 
然而想做得越多,就越是做不成太多。
正如《精准努力》中的一句话:“不专注的人,三分天分,做出一分;专注的人,三分天分,做出十分。”
隔绝干扰,抛开时间,选择一件自己内心热爱、愿用心深耕的事,在平和静心、没有焦虑的状态下,遵循自己的节奏。 
这样的专注,才能感受沉浸与成长的极致幸福感。

图片

总结复盘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复盘是否有效,是我们能否提升心力、向上成长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不反思总结,或者只是“随便写写”,反思剖析得不够直面、不够深刻,甚至不够“痛苦”,那就是未达本质的“做做样子”,浪费时间的无效鞭笞。
豆瓣上曾有网友发帖:“做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做的竟然一直是假复盘。”
之前,他会定期分析事项清单的完成情况,并提出建议。在看到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先生的复盘后,他才发觉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复盘”,其实只是“总结”。
孙陶然的复盘更关注目标:先看目标与结果间的差距,而后情景再现,划分阶段,总结得失;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复盘不是目的,是达成“自我接纳、自我改造”的一种手段。

有效的复盘,能让人在事中锻炼、理性洞察,汲取力量、升级内核;能以越过越好的决心和行动,主动自我迭代。


图片

找准问题的能力

图片
图片
现实中,很多人在限于困境,解决问题所需能力又超出自身时,会大概率止步不前,安于现状,并将问题归咎于难以改变、已然发生的因素。 
若按照《被讨厌的勇气》书中观点“生活幸与不幸,皆是由自己选择的”,那么问题不该归因于“过去如何”,而该归因于“自己的选择”,“改造提升自己”才是最本质的解决方案。
风不会凭空而起,雨不会凭空而落。
想要找准问题,如何归因很重要。
电影《教父》中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每次溯源问题时,从何种角度切入归因,便会导向不同的解决模式和人生走向。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价值,有些不好解决,有些并不重要。
找准有价值的问题,精准切入,困境才能成为促人成长的经历。
有句话说:“越来越强大,才能越来越童话。”
愿你我都能拥有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自由选择,掌控人生。
作者简介:初微,多平台签约作者,用文字记录深浅思绪,探寻多元人生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