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遭万历清算后人悲催,62年后大明灭亡,张家结局却让人 惋惜

 凤凰山居士 2024-04-23 发布于江西
王小二聊历史2023-09-28 10:10上海

前言

1542年出生的明穆宗朱载垕,在位仅6年便英年早逝,留下年仅9岁的遗腹子朱翊钧。按照惯例,太子年幼不能亲政,需要由其母李太后临摄朝政,辅以数位顶尖大臣共同执掌大权。

成为“辅政大臣”本是人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但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言,却是无尽的折磨与压力。

一、悲惨童年扼杀天性

名义上是君王的朱翊钧,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被迫在宫中读书、听课、批阅奏章。母亲和大臣们要求他必须亲力亲为,不能有任何偷懒。稍有懈怠,李太后就要严厉责备,命令他跪在宫中反省。

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无疑是毁掉童年的残忍做法。朱翊钧内心充满了对母亲和大臣们的怨怼,却无能为力。他渴望自由地玩耍嬉戏,却束手无策;他想偷懒逃避苦读,却难逃母亲的鞭笞;他想做一个普通孩子,却背负着沉重的“聖明君主”期许......这无声的叛逆,逐渐在他心中积蓄,化为无法消解的阴影。


这个本该在后花园嬉戏的孩子,整日被关在宫中批阅奏章;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少年,却要面对来自各方大臣的苛责压力。

朱翊钧的童年时光在这片密不透风的宫墙中流逝,所有的欢笑游戏都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母亲冷酷无情的呵斥,是大臣们严厉要求他“努力学习,不要懈怠”的话语。


这种严苛的童年生活扼杀了朱翊钧天生的活泼开朗性格。他的内心逐渐扭曲,对母亲和大臣们积蓄难以释怀的怨恨。

他变得阴郁寡言、喜怒无常。朱翊钧渴望当一个正常的孩子,却被迫扮演“聪明君主”的角色;他内心对母亲的愤怒日益增加,却只能压抑自己,隐忍不发。这扭曲的心理和情感,终将在他成年后爆发,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二、大臣中的“恩人”

明神宗的童年有三大梦魇:母亲李太后,大太监冯保,以及辅政大臣中的领头人——张居正。冯保这个宫廷中的奸佞小人,朱翊钧自然恨之入骨;而母亲对他严厉规训,也让他怀恨在心。

唯独对张居正,朱翊钧心中却充满了矛盾的情感。表面上,他对张居正极为恭顺,每每亲切地称他为“先生”,皇帝诏书中也必然冠以“元辅”称呼。


实际上,张居正对这个皇帝“学生”也确实用心良苦。他为朱翊钧精心设计了读书习武和处理政事的计划表,规划他的一日行程;他为朱翊钧讲授处理政务的方法,教他如何写批语;他甚至亲自为朱翊钧撰写了一首《恭述祖德诗》,讴歌朱家开国皇祖的奋斗历程,激励这位少年君主勤勉学习,以把大明这艘巨轮驶向正确的方向。

但是,张居正的严厉要求和对朱翊钧生活的束缚,也让这个少年皇帝窒息。朱翊钧渴望玩耍放纵的愿望再次被张居正无情打破,让他又爱又恨这位“生命恩师”。

张居正严苛的要求无异于在少年心中种下了怀疑与猜忌的毒种。表面上朱翊钧对张居正极为尊重,实则内心早已对这个限制自己的恩师怀有芥蒂。张居正殷切的期望和对皇帝的规划束缚,更让朱翊钧感到被掌控和失去自由。这道隐形的鸿沟,终将在未来化为怨恨。

朱翊钧是那般渴望得到真正懂自己、尊重自己想法的恩师;而张居正严厉迫使他按照既定方向努力,实际上却在无形中伤害了这位意志尚未成熟的少年皇帝,使他对自己的命运产生怀疑,对恩师也生出猜忌之心。这颗毒种,终将在日后发酵生根,造成无法预料的恶果。


三、亲政后的狂风暴雨

1582年,57岁的张居正因积劳成疾,匆匆离世。明神宗当时正值壮年,觊觎已久的亲政大权终于落入手中。

然而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平日对张居正极为恭顺的神宗,在张居正死后仅过4天,就突然下令抄家!


张居正的府第被翻个底朝天,家人被发配边疆,闲杂人等都蜂拥张宅搜刮财物。张居正的亲生子女有的自杀,有的流落他乡;他的弟子、心腹等相关人士也受到清洗,被免官或杀害。

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神宗皇帝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默许这场关于生命恩师的疯狂报复。直到两年后,他才懒散地对抄家一事做出批示:“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 遭殃的张家子孙,为时已晚。

那么,神宗为何对恩师张居正突然翻脸无情,大开杀戒?这其中固然有他对张居正长期以来的怨恨在作祟,但更重要的是,神宗渴望收回被大臣掌握了十多年的皇权,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张居正生前对朝政的影响力太大,神宗亲政后必须消除这个障碍;而对张居正的疯狂清算,也向监政的李太后正式宣告,他不再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皇权将回归到他自己手中。


神宗多年积蓄的怨恨终于在张居正去世后迸发。他下令对张居正家人进行惨无人道的流放清洗,同时也加速了自己手中的政权集中。神宗冷眼看着自己的老师一家老小受尽折磨,内心并无丝毫悔意,反而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他想起自己童年时被迫在宫中苦读的点点滴滴,想起张居正严厉的要求与规劝,一腔怒火飙升。


明神宗表面上冠以“恩师”的名义,实则早已对张居正心生怨懑。此时此刻,他终于能将这些怨恨发泄出来,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元辅”付出惨痛代价,尝尝皇权的滋味。

这场针对故师的清洗,既满足了神宗报复的欲望,也向其他势力宣告他要亲政的决心。天空乌云聚集,一场狂风暴雨席卷而来,无人能阻挡新君主手中的雷霆怒火。


结语:

张居正作为明朝辅政大臣,曾功绩卓著、深得李太后信任。但在封建王权面前,再大的权臣也难逃被“消费”的命运。明神宗亲政后清算张居正,既是私欲,也是政治必要性。练达政治智慧的张居正,生前最应警醒“学成”后的君王必清算故师,退位掌权,才可能全身而退、圆满功成。

他与明神宗之间的恩怨情仇,源自师生关系在权力交接时的悲剧性。神宗被迫扮演学生的角色,对恩师内心早生芥蒂;而张居正则在引导这位学生的同时,也无意中造成了他的反感。两人关系中的缺陷,终于在神宗亲政时爆发,使张居正 了惨痛的代价。

历史路径似乎注定了这样的悲剧收场。我们不应只看到其中个人恩怨,而要洞察这其中的历史定律。权力更替时权臣遭清算,已是司空见惯的封建宿命。张居正虽算明朝的良臣,但也难逃这劫数。他的悲剧,同时也警示后人,在权力面前永远保持清醒和谨慎,方能完美错过命运的毒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