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景公难道会给鳏寡发配偶?老田语文

 东方风来1 2024-04-23 发布于黑龙江

这个疑问源自于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第二个句子。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很多学生将“室”翻译成了“房子”,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了一句“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有学生分析前后的语境,认为翻译成参考答案的“家室”不合情理,后文都说了,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室。除非齐景公给这些人发配偶,否则这事儿说不通啊。
我解释到,遇到解读起来比较困难的文言实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三联系推断法”,首先联系课内相关知识,比如“室”这个词就是必修二第四课《采薇》这首诗中出现过的。“靡室靡家”一句课下注释为“没有家室”,此处家和室是同义。其次可以联系相关的成语俗语,特别是成语这个“语言的活化石”。最后才是联系上下语境做合理推断。
这里的“室”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内知识很轻松就解决它,完全没有必要走到后面两步。不过,学生自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去思索重要实词的具体含义,这种做题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我接着解释,就算依赖语境去翻译,也不能把“室”翻译成“房屋”。为什么呢?因为老弱鳏寡未必是没有房屋的,他们只是失去了奉养自己的子女、抚养自己的长亲或者婚姻的另一半而已,和有没有房屋不构成必然的逻辑关联,所以齐景公要是给他们盖房子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所以,这里只能翻译成家室,只能理解为让鳏寡都寻找了另一半,重新组建了家庭。
学生接着问,古代国家真的会强制干预老百姓的婚配吗?
是的,这事儿国家还真的很关心,甚至国君会亲自出手管好婚配这种大事儿。
在齐景公之前,身为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及其辅佐大臣管仲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齐桓公有一次到了平陵这个地方,见到一个老人自己养活自己,就问原因,老人说自己有九个儿子,可是家里穷,没办法给儿子们娶妻,就打发他们出去给别人家做佣工,都不在家。齐桓公就把自己后宫的五个侍女嫁给老人的五个儿子为妻。你看看,这可不就是国君直接给老百姓发老婆了吗?
管仲听说这件事儿后,进宫拜见桓公,认为全国未婚男青年都要等着国君发老婆的话,这事儿就严重了,齐国结婚率就太低了,那直接影响就是人口出生率就低,人口锐减在冷兵器时代可是断送国运的大灾难。齐桓公就问,该怎么办呢?管仲说“令国丈夫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说苑·贵德5.13》。也就是说,通过国家政策法令的方式强制推行下去。
是不是齐桓公首创的催婚大法呢?在齐国之外,在齐桓公、齐景公之后还有国君制定法令强行婚配吗?你还别不相信,国家直接以法令的方式强行安排,还真的是源远流长。
《周礼》中就记载当时关于官方组织相亲大会的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看到了吧,周代官府就对“找对象”这事儿很上心了,如果参加了官方举办的相亲大会,没有结婚,那是要被处罚的。
为了鼓励老百姓婚娶生子,很多国君也是想尽了办法,有奖励,也有惩罚。比如越王勾践在复仇之前,一心要把国内人口给整上去,于是在大臣的建议之下立法规定,生一个男孩,奖两壶酒、一条狗;生一个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头猪。无独有偶,经历了旷日持久战争的西汉初期,为了尽快恢复人口规模,《西汉会要·卷四十七》中记载,汉高帝刘邦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就是说,生了孩子之后,可免除两年的官府徭役。要知道,为官府干活可是无偿劳动,还是累死人不负责的那种。少两年徭役,能给自己家干多少活呀,对不对?
对于不愿意结婚的,那古代政府也是不客气的,罚款甚至坐牢马上安排到位。《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就是如果家里的女儿到了15岁以上,还不嫁人,那就要罚款了,罚款金额是五倍的赋税。这样的罚款对于普通人家自然是很重的,但是也有那种有钱的,不怕罚款啊,所以,后来又有了新的办法,坐牢!《宋书·周朗传》中就有"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的规定。
对于那些实在找不到对象的,或者实在头铁不结婚的,古代政府还有最后一招,强制结婚。《晋书·武帝纪》 里就有规定:“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如果家里的女儿17岁了还没结婚,那对不起了,政府就要给指定一个对象了,至于这对象的质量如何,可不保证。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就迷惑了,古代社会不是强制要求寡居的女子“守节”吗?正常的婚娶也就算了,强迫鳏寡婚配是不是和“立贞节牌坊”的道德追求相悖了呢?

查了一下之后,才发现是我们现代人的认识太过于片面了。其实古人对再嫁一事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在宋朝之前,对于再嫁一事,社会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晋书·列传六十·曹摅传》当中就有记载: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说的是婆婆劝媳妇改嫁,想来当时对于改嫁一事社会上还是很包容的。

唐朝作为古代思想最开放的朝代,对于再嫁也是最包容的时代。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从高宗至肃宗朝传中有名公主共计98人,除未嫁夭折的12人外,初嫁59人,二嫁24人,三嫁3人。不仅公主再嫁的不少,就连唐太宗也娶了一个寡妇,就是韦贵妃。韦氏的第一任老公是李珉,李珉去世之后她就一直寡居在洛阳,一直到遇见李世民,才再嫁了李世民,成为唐太宗的妃子。

鳏寡,特别是寡妇也可以自由婚配的观念是在朱熹之后慢慢消失的,取而代之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洁观。

所以说,学生为什么会对齐景公帮忙找对象这事儿非常不理解呢?大概是没有读懂《寡人之于国也》里梁惠王的焦虑,也没有搞明白封建时代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漠视,盲目地用今天的思想评价过去的历史烟云。

这种脱离具体时代的解读方式是不可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