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经百年风雨的清朝“一号界碑”到今天的“一号界碑1373”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4-23 发布于湖北
2020-09-26 07:19·云台陈广明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一号界碑”和今天的1373号界碑有着相同的一号界碑的意义。

从东兴到凭祥,这两个边境口岸之间是有一条公路的,这条公路的名字叫沿边公路,也有人叫它“中越边境公路”,道路一直沿着中越边境直抵广西最西的那坡。虽然沿途青山秀水、云雾苍茫,十足一幅安宁静美的南国画卷。沿边公路的零公里标志也设立在清朝一号碑和现在的一号碑1373号之间。

顺着沿边公路前进,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国界碑。没见到国界碑之前,会有一种神秘感。

只有看到国界碑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立体存在,这边就是中国。一块块国界碑守望着中国领土的完整,无声地宣示着国家主权的神圣。

2001年11月,两国政府成立中越陆地边界联合勘界委员会,同年12月,双方在广西东兴和越南芒街口岸竖立第一块新界碑。 2008年12月31日,中越双方就陆地边界勘界剩余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实现2008年内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标。

至此,中越边界线上共立了1971块界碑,中方为单号界碑,越方为双号界碑。每块界碑上,面向中国一面上用中文标注着“中国”,在面向越南一面用越文标注“越南”。

陆路交界的地方只需要立一块界碑就能明确边界走向,这叫单立界碑。有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主碑之后,还需要立一块附碑来标明边界走向,这就有了界碑的一号二号之分。而为了确定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两国在河的两岸各立一块界碑,这就是同号双立界碑。由于很难深入大山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双立界碑了。

一号界碑北仑河的入海处竹山港,历经百余年风雨的中国“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一号界碑”的东面是海、西面是山。中国的海岸线的终点与陆防线的起点,在这里交汇。古老的界碑上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界碑边上是一棵大榕树,碑石是用坚硬的海石凿成。

据史料记载: 1890年4月14日(光绪十六年二月廿六日),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顺序编号,这一紧扼水陆交通的咽喉部,便成为第一号界碑的矗立之地。“一号界碑”的边上就是广西边防某团的驻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