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入围| ​景冬散文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4-04-23 发布于江苏

·


母亲(散文)

文/景冬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的清明节我与哥哥姐姐都要到父母的墓地祭奠,站在父母的墓碑前,让我更加怀念故去的父亲母亲,情不自禁的回忆起父母的生前往事。尤其是母亲生前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浮现在眼前,朦朦胧胧的感觉母亲没有走,她老人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慈祥、和善的普通女人。从我懂事起就没见母亲和谁红过脸吵过架。母亲虽然是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但是她很聪明。文革期间街道里组织学文化,母亲很认真的学,经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不少字,还能写自己的名字。更有意思的是她们还学唱歌,我母亲还登台演出独唱,全家人看到母亲这样出色,都为母亲骄傲。当然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前提下,母亲还要做好全家七口人的饭及家务。同时母亲还担任居委会干部,早点店监督员的工作。母亲虽然每天很忙碌,但是看着她非常的开心,可能是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原因吧。

      母亲和谁都很和善,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生活也不算太富裕,父亲的工资高还算过得去。每当父亲发工资的日子我母亲就该忙了,借给邻居二婶家20元(那年代10元能买20斤最好的宽带鱼),再借对门的李婶家10元,王婶家生活也挺困难再借她们15元。就这样你10元她20元我父亲的工资也剩不下多少了。有时我就搞不懂不免要问母亲,您为什么每个月都要借钱给他们,您这样做她们会念您的好吗? 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母亲总是温和的对我说:“她们这几家眼睁着就缺这10元、20元,没这点钱她们这些天就过不下去。再说你爸刚发了工资我们一时也用不完,先借给她们渡过难关,等他们发了工资再还给我们。大家都住在一个门口(邻居)谁有困难就帮谁一把呗。说到她们念不念我的好,我想人家以后也不会忘的,就是忘了我也不在乎。”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做出心有大爱的小事,从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

     母亲就是这样心地善良,温柔可亲。但是好人不长命,可恶的病魔让我年仅58岁的妈妈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她老人家走的那天,天空下着倾盆大雨,大家都说老天爷都在为我妈妈哭泣,送葬的队伍里哭声、雨声交织在一起......。

景冬,天津人,经历丰富,爱好广泛,喜欢唱歌唱戏,更喜欢写诗朗诵,作品散见于多家网络平台,也曾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