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解王夫人与贾母的对话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4-04-23 发布于北京

01

在水月庵智通、地藏庵圆心分别将芳官、,蕊官藕官带走后,王夫人到贾母处晨省,与贾母有一段非常长的对话,主要涉及对晴雯、袭人二人的安置。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作者也写得很隐蔽,如果不逐字逐句地细抠,就会被作者蒙骗了过去。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文字仔细琢磨思考,才能明白婆媳二人之间对话的真正意思,以及二人的真正态度。

02

先是王夫人向贾母汇报了两个事情,一是逐出晴雯,二是放走十二个戏子。

关于放走十二个戏子,王夫人讲了两个理由。一个是戏子说话不注意,怕影响贾府的女孩子;另一个是考虑到唱戏的小女孩子们为贾府作了贡献,作为恩典,将她们放走。

……再那几个学戏的女孩子,我也作主放出去了。一则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二则他们既唱了会子戏,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的。……

王夫人撵走十二官的真正原因,是她认为芳官是“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且“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还调唆宝玉要柳五儿进怡红院。

在撵走芳官的同时,将其他十二官一并交给其干娘带走。芳官与蕊官藕官三人联合起来,坚决不肯认命,实在闹得无法,她们的干娘找到王夫人,将她们三人送入尼姑庵。

“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赏了出去,他就疯了似的,茶也不吃,饭也不用,勾引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

贾母只听到王夫人的汇报,并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对赶走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没有表示不同意见。

但是在晴雯这件事上,贾母明确表示了不同看法。

03

王夫人向贾母汇报她逐出晴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晴雯年龄大了,二是病不离身,三是淘气、懒。直接原因是晴雯得了女儿痨。同时王夫人特别强调,即使晴雯身体好了,也不再用她。

“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份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王夫人的这番话,除了“淘气”勉强与她撵晴雯的理由挂上勾,与真正的理由毫不相干。即使淘气二字也语焉不详。

在晴雯这件事上,她跟晴雯和王善保家的都说要先向贾母汇报再处置晴雯,但事实上正好相反。

由上述两件事王夫人解释的理由和事实看,她当面对贾母和下人撒谎,真正做到了欺上瞒下。

04

贾母同意了王夫人撵十二官的决定,但是对她撵走晴雯不同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她想以同意王夫人撵走十二官,换取保留晴雯。

贾母听了,点头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的两个理由很硬。一是晴雯的四个特点,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是其他丫鬟不能比,二是她认为只有晴雯才能够给宝玉使唤。

然而王夫人根本无视贾母的这两个理由,坚持将晴雯撵走,并反驳贾母的看法。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

05

细审王夫人的理由,她王顾左右而言他,对贾母所提晴雯的四个优点置之不理,只说自己的理由。

一方面用“女大十八变”这个莫须有的理由,把晴雯的优点一笔抹倒,强调有本事的人必然“调歪”,抹黑晴雯。

然后专门强调晴雯“不大沉重”,用一个“不大沉重”,否定了晴雯的所有优点。

简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无论晴雯多么优秀,只要晴雯不符合王夫人心中“沉重”的标准,晴雯就必须撵走。

说得诛心一点,只要不合王夫人的心意,哪怕晴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留下来。

王夫人说的话,也自己打自己的脸。她引用了“贤妻美妾”这句俗话,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然而王夫人给宝玉纳妾却将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否定了。

06

在坚持逐出晴雯的同时,她还顺势提出自己的人选,向贾母摊牌,要将袭人给宝玉用。

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

实际上王夫人也知道袭人在晴雯面前只有“沉重知大礼”一点可取,实际上王夫人真正看重有缘人是她“知大礼”,知道逢迎王夫人,而不像晴雯只顾维护宝玉。

王夫人逐晴雯、纳袭人,其实早就预谋,在贾母将晴雯安排到宝玉身边时,王夫人就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将晴雯逐出了。因此,王夫人才说“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

她对袭人也已经关注了很久,“品择了二年”,由此可知,袭人到宝玉身边服侍,恐怕不是贾母的意见,而是王夫人的主意。

这一点,在贾母后面的话中也有所流露。

07

王夫人向贾母解释暂不公开纳袭人这件事的原因,也十分奇怪。

……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这段话粗看起来是一个因果关系句,但是仔细读才发现因和果毫无干系。

王夫人解释“不明说”的理由,一个是宝玉年龄小,怕耽误读书,另一个是担心宝玉知道袭人的身份后不听劝说。

从王夫人话中我们知道,她提高袭人的待遇和地位,并没有经过贾母同意,也没有向贾母汇报过,今天是第一次向贾母汇报。

随后的递进句,是向贾母解释为什么现在才汇报,语句形式上与前面的两个理由有因果关系,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虚假关系。“今日才回明老太太”与王夫人刚才说的两个原因,没有任何的联系。

再说,即使二者是因果关系,将事情告知贾母后,就能影响王夫人说的上述两个原因吗?显然不可能。

因此据此判断,王夫人向贾母说的这段话,不过是为自己没有告诉贾母先斩后奏寻找客观原因和理由罢了。

08

贾母对袭人并不认可,不但没有同意王夫人撵晴雯,还指出袭人存在的缺点。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贾母否定袭人的理由,是袭人“不言不语”,“是没嘴的葫芦”,言外之意在说袭人做事不光明,与人不交心,有心机。

袭人服侍贾母若干年,以贾母的精明如何看不出袭人的根底?因此贾母心中不取袭人。

但是王夫人坚持用袭人,其原因是什么?她看中袭人的真是“沉重知大礼”吗?

09

若说袭人知大礼,那是天大的笑话。

袭人与宝玉偷欢一事,就完全否定了王夫人对袭人的评价,更何况袭人还有对史湘云的无礼、背后诟谇黛玉等等不可言说之事。

如果还记得贾母对宝钗所说她对王夫人的评价,就能够非常明白王夫人为什么喜欢袭人。

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看看贾母对王夫人的评价,“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与贾母评价袭人“不言不语”“没嘴的葫芦”高度相似。这大概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实写照吧。

也就是说,王夫人与袭人是同一类人,都善于伪装自己。正如刘姥姥等人评价王夫人是“响快”“会待人”“不拿大”“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但是她却不知道王夫人心有猛虎。

10

从婆媳二人的这一段对话能够很好地看到,王夫人是一个心中有成算、口中却不言语的人。

这类人,正是贾母所讨厌的和不喜欢的。

而袭人的主流特点与王夫人一致,这也是王夫人深取袭人的原因。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