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县03·8后灾区的第一个春天

 华州文史荟萃 2024-04-23 发布于湖北
灾区的春天
作者:杜书文

清明节又到了,我惦念逝去的双亲,更惦念华县家乡灾区的人们。严冬过去了,那些经历过洪水劫难的人们,他们现在的生活、情绪怎么样呢?

2003年9月下庙东周村 张韬摄

从县城通往渭河防汛大堤的路两边,是一片明媚的春光,柳丝婆娑,野花点点。大片粉红色的桐花,罩满了远远近近的村庄。大树上被洪水齐腰漫过的痕迹还未退去,但枝枝桠桠已长出鹅黄色的嫩叶。春节期间,人们贴在门上的“挥笔斩洪魔,把酒写新春”的对联,仍醒目地闪耀着光辉。清明节到了,灾民们没有因灾难的降临而忘却逝去的亲人。他们带着儿女,提着香表、纸钱、挑着千丝柳,拿着洒金柏,在被洪水漫过的坟地里,寻找、辨认着亲人的坟墓。在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小土丘上,插上纸串,修坟、叩头、洒泪、祝福、虔诚地焚烧着纸钱,有的还放上一串鞭炮,以驱除邪恶远离亲人和家园。
毕竟严冬过去了,老人们走出了贴满窗花的救灾帐棚,在和煦的春风中晒着太阳。几株桃花、杏花和梨花在帐棚前烁烁怒放,为灾后的农家装点着温馨。几只驼鸟昂首散步。一群布尔山羊在村院中悠闲地啃着嫩草。老人告诉我,这些都是省农牧厅灾后送来的,年初一驼鸟下了蛋,元宵节布尔山羊产了羔。不久就又会开始第二代繁殖。
一只京巴小狗在眼前撒着欢。老人指着小狗说:洪峰下来时,它还没有出生。人转移了,怀着身孕的老狗,为了保护它肚子里的小生命,一直被洪水逼上了楼顶平台。第三天便艰难地产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狗。然而,楼上没有任何食物。七八天了,老狗在饥饿中用干瘪的乳汁喂着它们。但奶汁毕竟有限,老狗绝望的叫声异常凄惨。当冲锋舟上的人寻声爬上楼顶时,发现一只小狗已经死亡。只有老狗和这只小狗还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当他们把两只狗抱在怀里的时侯,老狗才永远闭上了眼睛。这只小狗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现在它活蹦乱跳地在人们周围尽情撒欢。可是它哪里知道,那场可怕洪水给人间带来的灾难和悲哀……!现在,也许只有它才最能给老人以心灵上的慰籍。
正说着,从一间贴着大红喜字的农户里走出了一对新人。随行的弟弟告诉我:“这是县农牧局试范园区的技术员小周,两年前在推广果树新品种中,和村里的小王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这次洪水发生后,她没有因小王的家园被毁而背弃初衷,坚决按预定婚期在春节办了喜事。并立誓要和小王一起用科技重建家园。”听了弟弟的介绍,小周和小王都红了脸。小周羞涩地说:“是感情纽带把我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时,村子里传来一片朗朗的书声。哦!那是一片用救灾帐棚搭起的临时小学。简陋而井然有序。此时,正好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蜂拥着挤出帐棚。因操场被帐棚占领,学生们只好在村院里活动。

帐篷学校 自《挽狂澜》

恰逢清明节,学校在村里架了几架秋千。随着那系着五彩飘带起起落落的秋千,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桃李争艳的春风里,为帐棚小学增添了无限生机。我走进几个教室,发现都醒目地挂着:“挺起我们的脊梁,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标语。老师们说,这是他们每天向学生必上的一课,温总理视察灾情时的嘱咐,不仅大人要知道,也要让孩子们牢记在心啊!
不觉午饭时间到了。田野里却很少有人回家,都是女人或孩子把饭送到地里。一位正在地头吃饭,外号叫“老犟牛”的村民告诉我:“秋播时,遍地淤泥,麦子出苗不好,心里急啊!老人要换季,孩子要上学,还要筹划盖房子,还贷款,吃的用的,不能光等着国家救济。半年来,党和政府为咱想的做的够多了,咱也得想想国家嘛!”弟弟笑着说:“'老犟牛’真是个爽快人,春节时,他硬要敲锣打鼓,在帐棚里张灯结彩,把几家重灾户请来,备薄酒畅饮了一番,他说,'咱绝不能趴下,要给政府撑腰,给乡当们打气,鼓励大伙咬紧牙关,共度难关’”。“老犟牛”听了弟弟的话,憨厚地大笑起来。认真地说:“大棚菜花钱多,一时难以恢复,就先从小棚开始。这不,省农牧厅支援的优质新特菜种已经出苗,时鲜春菜正在生长,等忙过这段,再出外打打工,或搞点小副业。只要有收入,日子就活泛了。重建家园嘛!得扎扎实实来……”

重建后的村庄 自《挽狂澜》

从“老犟牛”的一席话中,让我明显感到,受了党的救灾恩泽的灾民,深深懂得了任何等和靠都是空的,只有创造和拥有才是最可靠、最塌实的。让所有灾民心中的希望,都从这个春天开始吧!
2004年4月7日

原文来源:《圆梦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