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4.23写给我自己:大限之日将至,不妨也在窗前给自己种一棵树

 荣辉有约 2024-04-23 发布于江苏

(图片源自网络)





题 在 前 面

    “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智慧,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麦家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1

    这一天,日子有点特别,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欣慰的是,自己一直在坚持读书。也一直在努力做一些与推广阅读相关的事。也许是天意,昨一晚扬子晚报王颖记者发来消息,原来上周发在他们报纸上的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孩子不读书,家长应该怎么做》被“学习强国”平台引用再次发表(4月19日)。想想,这也算是对这个节日的献礼。只是感觉有些尴尬,这一届的学生,正儿八经为他们做的阅读推广活动还略显不足,多数浮于面上。有时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都想要,但孩子只有一个,每天也都只有24小时。想想,不免后怕。

2

    久未联系的一位朋友突然微信留言,说是希望为其推荐几本相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以期可以平稳度过家有青春期孩子的这段特殊时期。说实话,为人推荐阅读书目这件事,我向来慎重。按惯例,我要做个调查,以便大致了解对方的喜好、用图和过往的阅读经历。再三权衡,推荐了张文质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和刘良华的《新父母学校》,自己感觉比较好读,通俗易懂,也比较容易上手。两位先生都是我亦师亦友的朋友,这般操作,也算是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做点贡献。另附上一本《正面管教》(我自己从这本书中只得到一个收益:温和,而坚定)。好东西值得吆喝。何况恰逢世界读书日,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3

    说到青春期的孩子,其实自己不敢造次。回想过往与女儿的相处,虽然一直并无什么大的波折,但真的需要我总结出什么成功的经验,倒也甚觉为难。何况,人与人还有不同。思来想去,眼看朋友很是迫切,便采取二合一的方式,将自以为是的经验和教训一并锤炼了一字一句码了供她参考。结末,自个儿不太放心(12岁以上的孩子,一直不在我的研究之列,女儿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午餐前后一直在思量这些建议是否易于操作及它们存在的实用性及可靠程度。斟酌再三,终于最后又浓缩成三个句子再次发了给她。啥呢?第一,少说;第二,多做;第三,多放手。高中孩子不容易,做父母的人要理解他们的辛苦。

4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综合性学习”,结合单元所学,主题为:奋斗的历程。从前教授这类版块的内容,说说也就过去(常由着他们根据喜好做)。但昨晚备课突然觉得这东西大有可为,于是反复推敲之后,今天就和他们好好研究了一下,并做好规划,编排了活动的次序。不知是否真的巧合,三个活动,孩子们首选“开展读书分享会”。于是,做了分享提示和分工的要求,大家开始分头准备。看出来,孩子们似乎有些激动。计划下周二第三节课开展分享。有点期待。完了又忍不住想,这一天又做了一件与阅读相关的事,真是合了天意。

5

    今天下班难得比较准时(紧赶慢赶,还是较正常放学时间晚了20分钟离校)。于是,按原定计划出学校后门,经公教一村后山,沿城墙穿解放门进玄武湖,然后横穿玄武湖公园、情侣园回家。天气晴好,但空气质量令人堪忧,总感觉四处雾濛濛一片。宛如空气中四处是尘埃,但细看,却又并不能看得仔细,像是隔了一层精细的毛玻璃,抑或一层薄纱,怎么看怎么难受。以至于,很多时候连拍照的兴致都没了。好在一路风景仍旧。尤其过梁洲经盆景园外围的那个长廊时,条件反射忆起女儿儿时常在那边玩耍,有时甚至攀上那些紫藤的场景。忍不住开心。美好的东西不用刻意,总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6

    每天居家早晚开窗,一楼住户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总会立刻映入眼帘。和女儿也提过不止一次。好神奇,那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厚得殷实,绿得发亮。从最初发出来的一点点嫩芽儿,到今天巴掌大的一片,一直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也许是太过锃亮光鲜,以至于每一次看,我都要忍不住多看两眼。并且,鬼使神差,每一次看,都以为是假的——真的哪有这般光鲜。但它们确乎千真万确长在一棵鲜活的柿子树上,一天天地长大,再长大。想起欧·亨利那篇《最后一片藤叶》,不由冒出一个极古怪的想法:等到自己老了,大限之日将至,不妨也在窗前给自己种一棵树,然后每天安安静静细数……会不会有奇迹出现,也有一片叶子总是挂在那里从不会落下?

END

作者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

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