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从未展出的“草书宝典”,凝结历代草法精华,为书法史续命2000年!

 墨品书法网 2024-04-20 发布于北京

草书是最难学的一种书体,对于书写者的控笔功力、文艺修养要求极高,虽然点画奔放简洁,自由度偏高,但行笔不能散漫,例如张旭的狂草,笔势夸张而不离法度,力道沉着,节奏缓急有序。

除了技法需求,擅草者必须富有创造力、想象力,通过婉转多变的线条,抒发或喜或悲的情感,十分考验基本功底,当然初学者也不用害怕,若想写好草书,掌握完备“草法”即可。

目前传世的“草法大全”,包含《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王羲之《草诀百韵歌》等等,而最适合初学者临摹的一件,乃明代收藏家范文明,耗费40年制作的“草书宝典”——《历代集古草诀辩疑》

此作共计1000余字,凝结历代“草法精华”,以精细的偏旁部首为区分,列举同一个字,不同书法家的方式,在草书旁边,还有小楷注释和出处详解,方便初学者辨认、理解。

相比米芾《集古草诀》、王羲之《草诀百韵歌》的歌诀方式,这种精细化排布,更容易理解上手临摹,可以增强学书者观察力,明晰精微差异的重要性。

而且卷中囊括了张芝、索靖、“二王”、张旭、怀素、李邕、孙过庭、祝允明等人的草书,可以感受历代书家的艺术风格,将所学“草法”连接成一个体系

例如“提手旁”,卷中收录王羲之的“披”,王献之的“换、掇、援”,颜真卿的“抚”,孙过庭的“援、搜、抑、拙”,还有怀素的“擁、授”,以及祝允明的“折、挂、摇”等字。

根据字体,能明显区分书法家之间的风格,王羲之“披”和孙过庭的“援”等字,结构紧凑,形态偏小,点画秀逸清丽、平滑圆转,一派古雅虚和之风。

而颜真卿和王羲之的草书,笔势外拓,字体偏大,尤其是颜真卿的“抚”字,向两边舒展,极具雄壮之气,怀素的字更不用说,宛若游龙、飞动狂逸。

毫不夸张的说,《历代集古草诀辨疑》蕴含的浩瀚技法,为书法史续命2000年,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可惜晚清时期,拓本流入美国,如今此作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从未公开展出。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首先解决识读难题,清楚分辨每一位书家的字体,知晓草书点画、结构变化,由此形成完善的“草法”体系,强化控笔的稳健性和灵敏度,若能将此作学会,日后临摹张旭、怀素的狂草,也基本不是问题。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历代集古草诀辨疑》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乃纯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全卷分为上下两册,便于临摹、查找,适合外出携带,对比市面普通印刷品,此品更加细腻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完整可查,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