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 | 萧功秦:“常识理性的觉醒”

 mrjiangkai 2024-04-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萧功秦(1946年—),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和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2022年出版了他的《走出天下秩序:近代中国变革的思想视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图片

读这本书,我特别关注的是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千年史”意义,从两个层面所作的分析。
  • 第一,“在执政党的强大权威的推动下,培育、引导并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小规模、多元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机制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形成。”
  • 第二,“常识理性的觉醒,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与国际交流中,改变了二十世纪初以来盛行的建构理性主义,转向经验主义,用务实的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四十多来年中国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建构理性主义”似可理解为固化的脱离中国实际的理性主义,改变它,不是否定理性,而是代之以鲁迅所言“明白的理性”,“明白的理性”来自经验。

关于第一层意义。

萧功秦认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多元竞争与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后者的同质性、板块性结构,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改革开放前经济上的计划体制,同样是一种同质性、板块性的组织结构。这样的体制虽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但微观竞争力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足,不利于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国当代变革的意义就在于,在改革的推动下,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这就使一种社会微观个体多元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性机制,得以蜕变演化出来。强大的国家力量与社会多元的结合,让中国经济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一变革,在千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于第二层意义。

萧功秦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作用:“他摆脱了唯理主义的教条信仰的干扰,以经验主义的实事求是为出发点。他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就是回归到经验主义哲学,就是尊重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经验试错,来寻找实现富强的合适路径,渐进地走向强国、富民、法制与民主的目标,实现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对中国所要实现的目标,萧功秦提出了“方向感”概念:“这种方向感就是追求更美好的价值,这个美好价值是与人类共同的价值相通的。”

图片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第一、第二层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从大一统到激活微观个体,本身就是在痛苦的经验事实中作出的选择。萧功秦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两层意义的分析,仍是我们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本理由。值得深入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处理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和激活微观个体(包括地方和企业)的关系。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激活微观个体释放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但这方面仍存在着巨大潜力。怎么把潜力进一步开发出来,是一个时代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措施之一,是在实践中加强对微观个体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越来越成熟。深入研究微观个体,需要上下共同努力。
高端智库专家可适当分工,集中精力对某一类微观个体(或不同地方,或不同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应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像费孝通那样经常深入到微观单位研究点,并长期跟踪。微观个体单位本身,主要领导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对待工作,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掌握微观个体的发展规律。真正重视微观个体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了,来自政府的权威监督就能更有效,微观个体的活力就一定能进一步迸发出来。
在坚持理性方面取得了可喜研究成果的上海学者,当然不止冯契、王元化、俞吾金和萧功秦四位。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文学界的丰硕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
人们常批评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够,相对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更不够。譬如,大多数人对鲁迅的认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而不知道鲁迅作品的核心是“立人”思想,更不知道他的“立人”思想对中国人的成熟有多么重要。这种状况理应尽快改变。
(编辑部专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