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张汝伦:哲学是超越和反对常识的

 新用户2124Elkn 2022-04-18

常识的真理性靠接受的量来保证,而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哲学对常识要保持批判。

张汝伦:哲学是超越和反对常识的

张汝伦 思庐哲学 2022-04-17 17:30

来源:《文汇报》2014-03-28
作者:张汝伦

哲学是超越和反对常识的,常识的真理性靠接受的量来保证,而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哲学对常识要保持批判。

与符合知性思维的科学相比,哲学好像还是有点玄,它似乎是无视常识,甚至是反常识的,这使得很多人对哲学不屑一顾。什么叫常识?最新版的《辞海》说,是普通知识;《牛津高级字典》定义:从生活经验而不是专门研究得到的一种好的实践判断。定义有很大的出入,但按照字面的意思看,常识就是大家都认可的看法或者判断。比如“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一词,大家都觉得是常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比如在自然世界里,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同一双眼睛看到的同一个对象是不一样的;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这种“实”应该推出“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常识,哥白尼如果不突破这个常识,能有日心说吗?所以,常识有时靠不住。

在人文世界里更复杂了,欧阳修写王莽的诗,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就指这个道理。常识有或然性,而没有必然性;常识还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在 18 世纪是常识的事情,在今天很可能是荒谬;在日本文化里的常识,在印度就未必是。所以,用哲学的行话来讲,常识具有相对性,而真理具有绝对性,因此哲学不可能站在常识一边。

黑格尔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告诉学生,哲学是超越常识、反对常识的。在辩证理性来看相反相成是对立者自身存在的条件,对立者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个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它扬弃并包含对立者在自身,这是黑格尔、马克思都坚持的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常识的真理性靠接受者的量来保证: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世界只有 12 个人懂,那时无数的人还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而批判的哲学,就是要尽可能地分析事物的复杂性,尽可能不满足于当下的直观,它当然要对常识抱批判的态度。从常识立场出发,康德等哲学家都是荒谬的,因为常识无法理解它们。所以要理解真正的哲学,就必须对常识持批判的态度。

哲学上,批判的含义与古人的"明辨"接近。哲学的批判精神体现在具有怀疑精神,不把任何思想当成绝对真理。

说到批判,人们总理解为否定。其实作为哲学术语,它的基本意思是分析、辨析与在此基础上的评判,评判可以是赞扬,与古人的“明辨”接近。

哲学从内容而言,是追求整体性的永恒真理。从基本方法而论,则是追求批判思维的方法,即不教条独断地贸然肯定任何东西。

近代西方哲学的开山培根和笛卡尔不相信知识是可靠的,都觉得必须对知识本身持批判的态度。培根批判四假象,揭示人们在知识问题上可能的四种误区。笛卡尔则要找到一个知识得以产生的绝对可靠的原点。康德则干脆对产生知识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考察它的条件、范围和可能性。中国古人也同样如此,切问、近思、慎思、明辨,都是批判思维的要求。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张载要人“于不疑处有疑”,都说明古人是有批判意识的。

当前互联网的流行助长了从众心理、跟风风潮,就是缺乏批判思维。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近年以来流行的庸俗实用主义。百余年来,西方思想家在我国各领风骚三五年,实际我们并没有悟透他们的思想。即便黑格尔、康德,进入中国超过 120 年,我们也没有批判地进入他们的思想。结果,我们肤浅的拿来主义并没有把西方思想智慧真正拿来,充其量拿来一些教条。

例如,一直有人在鼓吹经验主义,认为理性主义是空想乌托邦,经验主义才是实打实的东西,因为它坚持从经验出发,使我们的思想有一个可靠的出发点和基础。殊不知英国经验论的根本教训就是,对于知识来说,经验最靠不住的东西,因为经验是主观的,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休谟甚至认为因果性都不是客观必然的,而只是我们的心理习惯所致。经验主义在认识论和存在论上的结论都是消极的。

所以我们要有哲学的批判精神,有笛卡儿和康德的怀疑精神,不把任何人的思想和真理当做绝对真理。

哲学的批判方法可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不满足于事物的表面和第一感觉,对事物仔细地分析和辨析,看看它是否包含根本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它的预设有无问题。比如我们常说“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它没有说出的前提就是自然是没有生命的,是完全被动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是绝对主动,自然是绝对被动。但是恩格斯说过,“无视自然规律的人一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他认为,自然实际上可以作为主体,对人类施加我们对它造成的伤害,甚至百倍于我们对它伤害的报复。

又如,常人会认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私人的,我们总能用语言把它说出来,并且只有自己懂。但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感觉是私人的,但是表达感觉的语言一定是公共的。近代以来受西方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影响,普遍认为人生活在世界可以不和他人发生关系。维特根斯坦告诉我们,人在最根本的东西上是离不开周围的社会,语言的公共性就决定了这种性质:个人只有处在社会当中才能成为完整的自我。

其二是总体性思维。把一切问题进一步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当中来考察。比如,今天环境污染很严重,大家都在想对策如何治雾霾:5 年还是 30 年?哲学家虽然不能提出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案,但他不会把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会从天人关系,人对自己和对自然的态度,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意义的定位,以及人类的价值观等等来思考。因为义利问题不明辨,人是不可能自觉保护环境的。

由此可见,哲学的批判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它能使我们避免一叶障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条片面、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而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反思意识和全局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