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心理学 高频考点总结(重点笔记 知识点总结)

 天驰医馆资料室 2024-04-24 发布于湖南

绪论及心理学的基础

  1.医学心理学性质:属于规范心理学
  2.医学模式的转化: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观点

备注

心身统一

心、身是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

社会影响人体健康

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决定了是否发生疾病以及可能的预后

主动适应与调节

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个性特征作用

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渡过“难关”,因为应激反应与个性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情绪因素作用

不良的情绪是诱发或导致疾病的原因

  4.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针对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
  
图片

  6.心理实质的内容: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7.
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但对痛觉缺乏适应
  8.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特征有
选择性(背景)整体性(找关系)理解性(经验);恒常性(保持不变)

  图片

  9.记忆概念: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

形象记忆

事物形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而获得,而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反映

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较长,如游泳、骑自行车、做体操等

逻辑记忆

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记忆的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而是反映事物本质或规律性的语词概念或数码、符号信息

情绪记忆

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10.思维:认识的高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如下

间接性

不以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听说,去看)

概括性

找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本质属性的联系(自己概况)

  思维的种类
  (1)
动作思维:如看看是否电池已经用完了
  (2)
形象思维:装修房子电视机应摆在哪里
  (3)
抽象思维:如思考什么是道德
  (4)
聚合思维:根据症状体征、辅检做出诊断
  (5)
发散思维:给病人降温想到可用冰袋、擦浴、灌肠等方法
  (6)习惯性思维:固定眼光看人
  (7)创造性思维:iphone7

  11.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层次

低级的,人与动物共有

高级的,只有人具有

源泉

生物性需要有关

精神上或社会需要的满足有关

生理与行为

伴有生理、行为变化

伴有生理变化和行为改变

稳定性

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

稳定,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小

  【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状态

概念

备注

心境

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激情

一种迅猛暴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进球了

应激

人对有害事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如看到人后紧急刹车,刹车后心律加快,出冷汗

  【情绪的调节】

方法

特点

改变认知方式

消极情绪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对事物的错误认知评价方式所造成(心理治疗常用)

调整期望目标

期望目标没有达到将会产生消极情绪

改变环境

适当地改变或转换生活环境,加强人际交往,创造一个优美、安全的良好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

心理应对与防御

是面对心理应激状态下所采用的一种心理学方法。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方式

求助和咨询

适当的宣泄、增加正性生活的体验均有较好的情绪调节的效果

  12.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
意志的品质

品质

特点

自觉性

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主动以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首要品质

果断性

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决定是有依据的!)

坚韧性

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表现为目标专一,百折不挠

自制力

指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能力

  13.动机冲突的类型

双趋冲突

两个目标对个人有相同的吸引力,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时的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威胁,产生同等程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形势只能择其一时的冲突(前有狼后有虎)

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矛盾的动机,既向往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想吃自助,又怕长胖)

双重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冲突的复合形式。即两个目标或情境对个体同时有有利和有弊,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即双重趋避冲突

  14.气质分型

分型

别称

特点

现实人物

多血质

活泼型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强、敏捷。其外显行为是言、行敏捷,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外倾性格——Cushing综合征(多血质外貌)

孙悟空

胆汁质

兴奋型

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易感染

李逵《水浒传》

黏液质

安静型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稳定、敏捷性差。其外显行为是言行少而慢,活动稳且慢,情绪隐而不露,善忍耐,对人冷淡,固执拘谨,内倾性格

观世音菩萨

抑郁质

抑制型

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敏感、怯懦、孤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严重内倾

林黛玉

  15.性格的概念、类型与分型
  概念:人格的核心,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倾向性(受后天影响)。
  人格形成的关键是自我意识的确立(个体形成有别于他人的内涵)和社会化的完善(完成社会角色的认同)。
  【性格特征】

特征

特点

举例

态度特征

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上,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如爱集体、善交际、有礼貌,还是孤僻、粗暴等)及对自己的态度(如自信或自卑、羞怯或大方等)

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自信、谦虚或自以为是

情绪特征

包括情绪活动的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及主导心境(开朗或抑郁)

有的人哼着小曲,有的人唉声叹气

意志特征

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

有人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也有人半途而废,见异思迁

理智特征

指人们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现来的个体差异

如有人善于思考、创新,有人则因循守旧

  16.行为
  
A型:冲动、急脾气——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易发生冠心病
  B型:与A型相反
  
C型:压抑、克制——肿瘤

  心理卫生和心身疾病
  1.心理卫生:即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2.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角度

特点

病理学角度

脑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方面发生障碍(颅脑损伤、中毒、感染等)引起的心理异常,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大脑出现幻觉、妄想也属于此

统计学角度

利用统计学大多数在统计坐标上分配居中(即接近平均数)者视为正常,把属于两端者视为异常。心理正常和变态仅有一墙之隔

“文化学”角度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3.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

特点

智力正常

属于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情绪良好

心理健康者=愉快+开朗+自信;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善于调整

人际和谐

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保持独立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积极多于消极

适应环境

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

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最重目标是人格完整

  4.心理应激:人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5.心理应激的反应——心理反应

反应类型

特点

认识反应

轻度的应激——增强感知能力;强烈应激——不良影响(感觉过敏、歪曲、钻牛角尖等)

情绪反应

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

行为反应

表现为或“战”(接近应激源)或“逃”两种类型,还有一种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

自我防御反应

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面对挑战

  【应激的生理反应】:下丘脑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从而影响各系统。

  附:应对心理应激的反应与应对的方法(重点是运用)
  1)消除、逃避或回避应激源。
  2)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常常要降低期望值。
  3)增加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4)提高自身应对能力与经验。
  5)采用自我防御机制。
  6)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
  7)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8)请心理治疗师帮助,必要时选用适当药物。
  6.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甲亢、糖尿病

  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
  明确应一个思路:心理评估(有无心理疾病)——有——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1.心理评估的方法

方法

备注

调查法

通过调查亲朋好友,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如何,适应能力的水准等(侧重于档案、书信、日记、各种证书等)

观察法

通过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通过摄录像设备等)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

会谈法

其基本形式是主试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作品分析法

所谓“作品”指被评估者所作的日记、书信、图画、工艺等文化性的创作,所谓“作品”指被评估者所作的日记、书信、图画、工艺等文化性的创作

心理测验法

问卷、投射

  2.心理测验的分类
  A.
按测验目的分类:智力——比西+韦氏;精神病——MMPI;神经病——H-R;抑郁症——SDS(焦虑自评量表)
  B.按测验方法分类
  作业法:做一件事——文盲,文化差异。
  
投射法:看一幅图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的经验、情绪或内心冲突。如洛夏墨迹测验、TAT(主题统觉测验)。


  
图片

  3.心理治疗的原则 VS
  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心理治疗的原则

原则

特点

真诚原则

医生对患者要真诚

保密原则

医生不得将病人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

“中立”原则

不能替病人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

回避原则

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关系限定原则

不能收礼(礼物是一种控制),不能到饭店、茶楼、家庭里治疗(游戏规则)

  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标准化原则:测量应采用公认的标准化的工具。
  保密原则:测验的内容、正确答案及记分方法只有此项工作的有关人员才能够掌握,不允许随意扩散;保护隐私。
  客观性原则:结合受试者的生活经历、家庭、社会环境以及通过会谈、观察获得的其他资料全面参考。

  4.心理治疗的性质

自主性

治疗的关键是帮助病人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性

1)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心理治疗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病人自愿主动;二是环境允许他的改变; 三是能克服学习的内部阻碍。

实效性

心理治疗是有效的、有益的而且是人道的

  5.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代表

弗洛伊德

华生、巴甫洛夫

马斯洛、罗杰斯

兴起

19世纪末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基本理论

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根源

人的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学习得来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的学习而得的条件反射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自我实现受到环境的阻碍而不能实现的结果

  6.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 ★
  精神分析的治疗原则
  
通过自由联想(信口开河、畅所欲言)、释梦(梦的解析)、移情、催眠等方法挖出其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予以解释并在意识领域消除
  行为主义的治疗(强化与不强化)

疗法

特点

适应证

系统脱敏疗法

通过渐进性暴露于恐惧刺激,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消失,用以治疗心理或行为障碍

恐惧治疗,癔症

冲击疗法

用于恐惧症。又名满灌法,治疗开始即将病人处于他最怕的情境中,如果并没有真正可怕的事情发生,紧张、焦虑不安便会明显减轻

恐惧症

厌恶疗法

将令病人厌恶的刺激与对它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结合(如有电击法、橡皮筋法、氨水法、阿扑吗啡法、厌恶想象法),形成条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

恋物癖,抽烟

放松训练

又称松弛训练,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紧张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焦虑、愤怒

生物反馈

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

焦虑症,恐怖性神经症,失眠等

代币疗法

(补充内容)给幼儿园小朋友,小红花,小星星就是代币疗法

改变人的行为,如奖励好的行为,惩处坏的行为

  人本主义疗法(也称以人为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特点

以来访者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

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的了解

关键词

倾听,人本主义治疗最重要的是倾听

注意事项

反对操纵和支配病人,避免代替病人作决定

  认知疗法(新增)

基础

挖掘患者扭曲的不合理认知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基本理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

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影响

负性认知→负性情绪及不良行为,而后者又反作用于认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打破循环是关键

存在重大认知曲解

是情绪障碍者痛苦的真正原因

基本技术

识别自动化思维

使患者修正歪曲认知及负性自动化思维

真实性检验

患者在检验中体验原有信念不符合实际

去中心化

消除患者认为自己是他人注意中心想法

  7.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

特点

备注

单向性

一切为了患者的利益,不同于友谊的双向互利关系

系统性

心理治疗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治疗者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正式性

治疗者的目的和职责是给患者提供帮助。这种关系既非儿戏,也不是为了寻开心。它是正式建立的关系,一切活动均不能超出这种关系约定的目标与范围

时限性

治疗关系是以达到治疗目标为终结的,如果以后再有问题,还可以重新建立治疗关系

  医患关系专题
  
本部分考临床经验
  1.患者的心理需要

住院需要

特点

生存需要

饮食、呼吸、排泄、睡眠及躯体舒适等生存需要

安全需要

对于种种检查、抢救设施和措施,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恐惧

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

患者需要与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保持联系和交往

尊重的需要

希望一视同仁,有地位的患者会透露自己的社会地位

自我实现的需要

进入康复期后,患者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个人发展及目标的调整问题

  2.患者的认知活动特征
  一般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感知觉异常:长期住院者度日如年、产生错觉,幻觉。
  
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判断能力下降,猜疑心理明显。

角色行为缺如

否认(或未意识)自己有病,未能进入角色,如勉强从事不能胜任的操作,以致受伤或加重病势

角色行为冲突

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认同角色后,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放弃病人角色,从事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角色行为强化

由于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惧不安,“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或自我感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化

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

- - - - - - - - - - - - - - - - - -

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