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淫五邪病 中药合集

 悦草盆 2024-04-24 发布于山西

    以需要为切入点,学中药。中医药只是防、治、养数术中的一种而已。 

    以六淫五邪病病因为出发点,进行辩证论治。

    六淫和五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什么呢?

六淫由外侵内。   

    内生五邪,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衡引起的。

                                 风邪

    外风  

    风主动,属于阳邪,其性主动,善行数变,易袭阳位,具有向上向外升浮的特性,为百病之长。所以临床症状表现为动的特性,比如肢体头面口眼颤动,抖动,摇动,抽动,眩晕仆倒,震颤,诸痛痒麻的游走性,不定性,恶风汗出,基本可以考虑属于风邪致病引起的。与肝对应。

内风

风性主动,为阳热所化,就如热血沸腾,火热迫血妄动,引起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阴虚生风,血虚生风。临床以以需要为切入点,学中药。中医药只是防、治、养数术中的一种而已。 

以六淫五邪病病因为出发点,进行辩证论治。

 六淫和五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什么呢?

六淫由外侵内。   

内生五邪,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衡引起的。

风邪

外风

风主动,属于阳邪,其性主动,善行数变,易袭阳位,具有向上向外升浮的特性,为百病之长。所以临床症状表现为动动为基本特性。与心肝脾肾有关,尤其是肝。

祛风药

一,祛风解表药

祛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白芷,辛夷花,苍耳子,细辛,羌活,蒿本,葱白

生姜。

     共同点:以上13味药,都是性温味辛,行散祛寒解表,都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宣肺平喘作用也强,还有利水的作用。

    桂枝,解肌作用明显,同时有温通经脉,温阳化水的作用。适用于寒凝经脉不通,阳虚水泛之症。

    紫苏,有宽胸理气之效,用于感冒胃腕闷胀不舒。

    荆芥防风,解表较弱,但是二者同时有透疹作用,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等,还有止血作用。防风还有止泻止痉的作用。

   白芷辛夷苍耳子细辛,都有通鼻窍之效。但是细辛作用较广泛,有温肺化饮,祛风止痛的作用

   羌活,祛风胜湿止痛作用明显,常用于感冒全身酸痛。

   蒿本,上行巅顶,常用于感冒巅顶痛。

   葱白生姜,家庭使用。

   祛风热药

   桑叶菊花,薄荷蝉衣牛蒡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蔓荆子木贼草

    共同点:以上11味药,性寒凉味辛,辛散清热疏风解表。皆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不同点:桑叶,菊花,都有清肝明目作用,但是桑叶清肺疏风作用较好,肺燥咳嗽多用。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较强。

    薄荷,牛蒡子,蝉衣,皆有利咽透疹作用,用于咽喉肿痛,皮疹不透。但是薄荷强于轻疏风热,和透疹。蝉衣,利咽常用于治疗音哑,还有明目退翳和定惊痫的作用。用于治疗翳膜遮睛,小儿惊风,破伤风夜啼。牛蒡子强于清热解毒,还有祛痰止咳作用,常用于咽喉肿痛,痄腮肿痛,外感风热咳痰不爽痰多的作用。

    升麻柴胡葛根,三者都有升阳透疹作用,升麻柴胡都升阳举陷,葛根升清阳止泻。升麻还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牙痛齿痛,柴胡是疏肝解郁的要药,用于治疗肝气不舒诸症。葛根还有清热生津的作用,且常用于项强不舒。解表退热,柴胡葛根常合用。

    淡否豉,解表力度较弱,用于外感表证常配合其他解表药。配合栀子有除烦的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恼的病症。

   蔓荆子,散风热,清头目。

   木贼草,散风热,退翳膜。

   息内风

   羚羊角,天麻钩藤石决明,地龙僵蚕,

   共同点:

   以上6味药皆有平肝息风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不同点:

   羚羊角,咸寒,归肝经,用于平肝息风,清热明目。平肝息风效强,还可以清热,为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的要药,尤适用于热极生风,和肝阳化风。

   天麻,微温,味甘,无清热作用。但是天麻是平肝息风效强,是治疗眩晕,肝风内动引起的惊痫抽搐的要药。

   石决明,是治疗目疾的要药。

   地龙,咸寒,归脾胃肝肾经,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的作用。

    僵蚕,咸,平,辛,归肺肝经,具有息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作用,尤适用于痰热壅盛引起的惊痫抽搐,还可以用于外感风热,风疹等证。

                                      寒邪

     外寒

    《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素问—举痛论》寒则气收。《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寒邪的特性,是冷。如同冬天天气寒冷。寒则凝,收引凝滞不通。寒属于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寒。寒邪收引凝滞不通,则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所以,怕冷,疼痛,遇寒则痛甚,筋脉拘急,可以基本考虑是寒邪致病引起的症状。寒与肾相通。

     补充强调,胡希恕先生认为,六淫邪气是症状反应所属,不是病因所属,这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些疾病的机理。

    内寒

    寒,寒性主冷,为阳虚所化。就如寒凝收引,一派阴寒之像。心脾肾阳虚有关,尤其是肾阳虚。临床以冷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冷(畏寒,肢冷),白(面白,舌白),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润(舌润,口不渴),静(精神安静,喜卧)。

    祛寒

   1,祛外感风寒篇,同麻桂羌等药。

   2,祛寒药附子,肉桂,干姜,高良姜,小茴香,吴茱萸,丁香

    共同点:以上7味药,都可以温中散寒。用于治疗里寒证引起的一系列表现。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大热温阳作用强烈,可以用于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

    肉桂,辛,甘,大热,归肝,肾,脾经

    肉桂为桂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气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元,常与附子同用。

    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作用相似,皆可治疗寒郁中焦,腕腹冷痛。但是,干姜温肺化痰。吴茱萸暖厥阴治寒疝,温肾阳治寒泄,临床上以止痛和止呕两种效果佳。

    高良姜,丁香,小茴香,皆可温中散寒止痛。丁香善于降逆,是胃寒呕吐呃逆的要药。

   火邪

    诸热瞀瘛,诸逆冲上,诸躁狂症,皆属于火。

    火的特性是热,燃烧方向是向上,火性蒸腾妄动,烧干水分,燃尽一切。

   中医理论中描述火邪特性是火为阳邪其性燔灼炎上,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扰神明,易致疮疡。

   所以,全身或者局部表现出的红,热,肿,痛,干,躁,狂,乱,出血,皆是火热之像。

全身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大汗出,红(面红,唇红,舌红),干(脸干,口干,鼻干,咽干,大 便干),舌红苔黄或少。脉洪有力。人容易冒火急躁都是火热之像。

    局部:咽喉红肿疼痛;眼睛,脸颊,牙齿的红肿热痛,鼻出血,牙出血。

    清热

    1.疏散风热:桑叶,菊花,薄荷,柴胡,葛根,升麻,蝉衣,牛蒡子,射干。

    2.清热泻火药     

    清肺胃心火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芦根,淡竹叶,黄芩,黄连,

    清肝火之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木贼草,谷精珠,龙胆草,

     3.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鬼针草,紫花地丁,马脖,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慈菇。

    4.清热凉血:生地,玄参,紫草,牡丹皮,赤芍,牛黄。

    5.清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

    附篇——化痰止咳药

    清热化痰:贝母,竹茹,瓜蒌,浮海石,葶苈子,海藻,昆布,罗汉果,胖大海,枇杷叶,桑白皮,白前。

    温化寒痰:半夏,胆南星,紫苏子,白芥子,旋覆花,白前。

                                       湿邪

    湿邪的特性:湿哒哒,黏糊糊。如同阴雨绵绵的潮湿天气,缺乏阳光的照射,引起的湿,这个湿是多余的无用水份,阴雨天家中湿哒哒的地板就可以理解湿了。湿是无用的邪气,对人体有害无益。对人体有益的是阴血津液,可以滋润营养肌肤五窍五脏。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遍布全身五孔不入,其性重浊,趋下,黏滞,缠绵。所以,表现为,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关节疼痛重浊,颜面五官口眼鼻耳分泌物较多,皮肤湿疹湿疮,大便黏滞不爽便溏稀薄,小便浑浊,白带量多,黄白不一,其性趋下,相对而言,湿邪容易侵袭人体下部,水肿下肢多见,和二便病位属下的情况。同时其性黏滞,缠绵难愈,病情会反反复复,难以根治。如果见到上面的症状基本可以考虑湿邪为患。

    祛湿

    祛湿,祛风湿,化湿,利湿,燥湿

    1.化湿药

    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苍术厚朴

    共同点:以上6味药,皆是性温芳香化湿浊之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诸症。

    不同点:

    藿香,气味芳香,醒脾化湿,为芳香化湿浊的要药,还有解表,解暑的作用。

    佩兰,和藿香类似,同样芳香化湿浊,解暑,且是治脾瘅要药。

    砂仁白豆蔻,性味相同,皆入脾胃经,均可芳香化湿醒脾,行气宽中。惟砂仁气浊,温中止泻,入肾经,为治中下焦寒湿气滞诸药。且能行气安胎。白豆蔻,芳香气清,能温中止呕,为中上焦寒湿气滞的要药,且入肺经,有宣滞宽胸之效。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

    厚朴,燥湿健脾,下气平喘。能温燥寒湿,又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的要药。

    2.利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赤小豆,玉米须,冬瓜皮,木通,通草,滑石,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石苇,萹蓄,瞿麦,萆薢,茵陈

    共同点:以上12味药,均可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等诸症。

茯苓,性平,味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之功。

    猪苓,利水渗湿作用与茯苓相似。

    泽泻,功专利水道渗水湿,为治水湿为患的常用要药,且性寒凉,有除热之能,既能治湿热,配合他药可泄肾火。

    薏苡仁,赤小豆,均可清热利湿,健脾,排脓消痈,除痹。

    玉米须,冬瓜皮,利水消肿。

    通草木通,还有清热利水通淋,通乳作用,木通入心经,清心火,用于治疗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舌升疮等诸症。

   滑石,清热利水通淋,还可以解暑。

    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性专降泄,为利小便,治淋痛的要药。还可以清肝明目,祛痰止咳。

    石苇,清热利湿通淋。

    金钱草,清热通淋的要药。常用于热淋,尤善治疗石淋病症。还可除湿退黄,止咳。

    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治疗石淋,热淋,膏淋。

    萹蓄,清热利水通淋,用于热淋诸症,还可以杀虫止痒。

    萆薢,苦平,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下焦湿浊郁滞所致的膏淋,小便浑浊的要药。还可祛风除湿。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3.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

    共同点:以上6味药均可清热燥湿,泻火。

    不同点,黄芩黄连黄柏分别常用于各自清上中,中,下焦火和湿热为主。龙胆草清肝胆火和湿热为主。苦参和白鲜皮常用于治疗皮肤病。

    4.祛风湿药

    独活,威灵仙,秦艽,虎杖,防己,木瓜,伸筋草,透骨草,豨莶草,桑枝,桑寄生,五加皮

    共同点:

    以上12味皆可祛风湿,治疗风湿痹诸痛症。

    不同点:

    独活,羌活与独活,均可祛风,解表,除非,羌活,善于祛上半身风寒湿,解表作用较强。独活善于祛下半身风寒湿,解表力较缓。

     威灵仙,祛风寒湿,还可以消骨刺。

     秦艽,性平,除祛风湿外,还有退黄疸,清虚热作用。

     虎杖,性寒,祛风湿,退黄疸,清热解毒,还有活血通经作用。

     防己,祛风湿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

     木瓜伸筋草透骨草豨莶草桑枝,皆可祛风湿,不同在于木瓜还可舒筋活络。豨莶草可以降压,桑枝善于祛上肢肩背,经络不通之痛。

    桑寄生,善于补肝肾强筋骨,更善于应用于肝肾虚引起的的腰膝酸软疼痛,还是治胎漏,胎动不安的要药。

   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和桑寄生类似,还有利水消肿作用

    燥邪

    燥邪的特点是干,燥,俗语说:天干物燥。干,是水份不足,这个水份是阴血津液,是对人体有益的,滋润营养人体的物质,而不是对人体有害无益的水湿邪气。如同干旱天气,日久无雨,太阳暴晒,地土干裂,五谷颗粒无收。燥表现出干的特性,本身又燥胜则干,易于伤肺。所以表现出一系列干的特性。比如,颜面眼鼻口唇干,皮肤干,头发枯槁,舌红苔少,大便干,小便少。燥邪伤肺,肺津亏虚,功能失职,引发干咳,痰少,痰粘不易咳出,胸闷喘息。

     内生,多因肺胃肾阴液不足,尤其是肾阴不足。临床表现以“干”为主。可兼有轻微的阴虚燥热之像。

     滋阴

     沙参百合麦冬玉竹,石斛,枸杞女贞子,墨旱莲鳖甲

     以上9味药,根据归经不同。用于治疗肺,胃,肾阴虚证。

                                      暑邪

    暑,高温酷暑,中暑。暑的发生几乎是发生在盛夏高温之时,引发的,一系列暑湿之像。

    暑为火所化,暑性炎热,暑为阳邪,伤人表现出一派阳热之像。暑性升散,易犯头面,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暑多夹湿,表现出,高热,发热,汗出,烦躁,不宁,疲乏,口干,胸闷,呕恶,腕腹闷痛,便溏,暑热和暑湿之像。

     解暑

    藿香,佩兰,苍术,滑石

六淫病机总结

风,为阳邪,其性主动,轻扬,善行数变,百病之长。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收引,主疼痛。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炎上,耗气伤津,易扰心神,易致疮疡,生风动血。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趋下,黏滞缠绵。

燥,燥为阳邪,燥胜则干,易伤肺津。

暑,暑为火化,为阳邪,其性炎热,性升散,多夹湿。

六淫五邪病证,常用中药

风邪

散风寒:麻黄、桂枝、紫苏、羌活、荆芥、防风、白芷、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蒿本、生姜、葱白

散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牛蒡子、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木贼草

平肝息风:羚羊角、石决明、天麻、钩藤、地龙、僵蚕、全蝎

寒邪

疏散风寒药:略过

祛寒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丁香、小茴香

火热邪

疏散风热药:略过

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决明子、青箱子、谷精珠

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白茅根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山慈菇、鱼腥草、败酱草、鬼针草、土茯苓、射干、橄榄、白头翁、马齿笕、叶下珠、绿豆、半枝莲、白英

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

清虚热:地骨皮、青蒿、白薇

湿邪

化湿: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苍术、厚朴、草豆蔻、草果

祛风湿: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桑枝、木瓜、海桐皮、透骨草、豨莶草、桑寄生、五加皮

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通草、车前子、木通、滑石、金钱草、海金沙、石韦、萹蓄、瞿麦、萆薢、赤小豆、玉米须、冬瓜皮、茵陈

暑邪

解暑:藿香、佩兰、香薷、白扁豆、荷叶、滑石、扁豆

燥邪

滋阴:生地、沙参、麦冬、百合、玉竹、石斛、枸杞、女贞子、墨旱莲、鳖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